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我的文學城博文會慢些,因為他們隻允許每人一篇博文在首頁置頂。在放劉陽文章到文學城之前,我看見奠定冷凍電鏡根基的武大校友程亦凡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消息,我隨即補充了一下博文:
“武大出了一大批人才,病毒或免疫領域之外,武大校友有杜克的王小凡夫婦,UCSD的付向東和西南醫學中心的李國民這些大牌生物教授。剛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UCSF教授程亦凡也是武大的,在武大學物理,現在的結構生物學家。在那個年代的生物領域應該沒有任何國內大學可以與武大比肩,包括清華和北大,石正麗也是那個年代的武大人。現在的武大則被他們的奇葩院士和醫學院那位讓小學生做科研的院長,弄得烏煙瘴氣。武大當年的領導,居然因為同濟拒絕放棄同濟牌子的要求而反對合並,短視到了難以複加的程度。”
武大校友中做病毒與免疫相關領域的傑出學者當然有:石正麗,劉陽,鄧宏槐和董晨等。我對石正麗比較推崇,首先想到了她,當然他們的排名是隨機的,不分先後。
饒毅炮轟武大醫學院院長李紅良論文作假時,我去查過,這位院長是國內幾流的廣東醫學院畢業生,注意不是中山醫學院,必須再提我的識別人才的標準:“本科院校代表智力,研究生學曆代表努力的程度,兩者對於人才的成長都重要”,該院長後來確實讀了北京協和的博士。他在國外2-3年在兩個國家換了至少2個博士後的位置,這已經是看到了在西方學術界的盡頭,他便決定海歸武大。這種經曆居然可以被武大當個寶,我當時直摸腦袋,以此可見武大之沉倫。
饒毅固然有報私仇之?,至少不願意看見自己弟弟的母校這般不靠譜。其他方麵尤其是關於武大奇葩院士的傳聞我就不說了,好多年前經常與一位北大本科青年才俊午餐,他透露的武大之腐敗可以嚇死你。隨後反證饒毅說對了,這院長現在辭職了,他這般年齡居然還有讀小學的女兒,還讓她從小做實驗“熱愛”科學。
我們那個年代就近讀書的風氣很濃,這個因素也必須考慮,這是我在以前博文中陳述過的:“在密蘇裏有家企業,中國山西大學的畢業生幹得出色。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直到八九十年代,不願出遠門的人就在中國當地讀大學,當時沒有北漂的概念。好多省城的大學畢業生抵美國後的職業表現強過從北京或上海來的,特別是那些讀了省級各專業最好的大學的人。這種就近讀書的現象在美國也常見,你可千萬別小瞧從密蘇裏大學出來的非亞裔美國學生,因為讀什麽樣的本科與父母的經濟和社會地位所帶來的資源密切相關,而美國永遠都是崇尚白手起家的地方。美國名校本科生的平均成功率高些,也容易利用牌子找到第一份好的工作。但是在我看來,你如果在威斯康辛,伊利諾伊或Case Western的本科學得好,美國的天空仍然任憑你翱翔”。
國內朋友讀文後問:“如您所說,武大當年確實出了不少人。是其學風好,再加上好的生源?”
我的回答:“楚國大地一直人才輩出,生源當然好,劉陽就是湖北黃梅人。但是更重要的是劉道玉當年的改革姿態,與海納各方英才的胸懷,我們同濟也有轉學去武大讀第二個學士的。武大當年還出過寫《女大學生宿舍》的學生作家,結果她去北京後就沉倫了,沒有任何作品。武大現在學風可是非常差勁的,我十幾年前在火車上遇見一位武大的小夥子,他說他們武大的學生基本不學習,學風比旁邊的華中科大差遠了”。
同濟在美國做醫生的年輕校友這樣總結:“學在華科,玩在武大,愛在華師,死在同濟.....”。這裏的“死在同濟”應該是說同濟的醫術高超,到處治不好的病,輾轉到同濟作最後的努力。
武漢大學現在己經不是我們熟悉的武大,雖然美國人參與貢獻設計的漂亮校園還在,人才培養係統如果垮了,那就什麽都不是了。坊間流傳這麽一個笑話:
堂堂武大校長在香港乘出租車,與司機聊上了。
司機知道他工作於內地的大學便問:“您是哪個大學的?”,
校長說:“武漢大學的”,
司機:“我知道湖北大學,武漢在湖北,武漢大學應該也不錯”,
武大校長怎麽接的就不知道了。
"哪個大學又比武大沉淪的少呢?" +1
江河日下聊,嗬嗬
1956年是中共徹底掌管了大學。
然而 放眼當下的厲害國,哪個大學又比武大沉淪的少呢?
———~~~~~~~~~~
學術,科學必需服務於政治,還能有啥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