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關於美國大學與研究生院選擇的問答

(2018-12-29 08:36:06) 下一個

昨天早晨起來,急需回答一位學生家長的提問,我便在微信隨手寫出回答。現在覺得這些問題涉及的讀者群廣泛,我將它們擴充整理後放下麵:

問題1: 本科學物理和數學,研究生學工程等應用性學科,這種設想合理嗎?

回答:在本科階段打下數理和人文的基礎,然後在研究生階段投入應用,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當然,路長得很,有些規劃永遠趕不上學生想法的變化。

兒子當年讀耶魯時,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要先學人類的文明史,然後才會考慮弄個求生的本領”。這是美國頂尖文理教育的理念,自有它很強的道理,但是很貴,似乎隻有美國這種資金雄厚的國家才行, 這種模式在歐洲都承受不起。漫無邊際地學人類文明史當然不適合於所有學生,尤其是來美國闖天下的外國學生,徐誌摩那樣的富家子弟除外。

問題2: 如果是本科學理,研究生學工程,應該選擇綜合性大學還是文理學院?

回答:文理學院與綜合性大學我曾寫過一篇文章,現轉來供參考。州立大學換專業不太容易,有時存在名額限製或需要通過特定的考試;名牌私立大學容易換專業,原則上越精英的學校在本科的前兩年越容易換專業或主修。另外還要考慮的是學生希望在大學期間從事多麽深的科學研究,因為美國旗航類州立大學都有世界級別的教授與實驗室,擁有動力或野心的學生在那裏能找到機會。這些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在文理學院則欠缺,雖然他們在理性縝密性思維的訓練上見長,所以諾貝爾獎得主David Baltimore是在Jackson Laboratory而不是在Swarthmore學院才找到他對生物學的熱愛。

下麵文字轉自我的題為《文理學院與綜合性大學》的博文(2012年8月):

“一位學生家長傳來紐約時報中文版上,這篇比較美國和英國大學教育的文章。它再次證實了除牛津劍橋之外,其它英國大學與美國相當數量的大學的明顯差距。這位家長還問我是否同意此文的觀點:孩子讀美國小的文理學院比大的綜合性大學或許更好。這要看學生的興趣與職業規劃,囯際學生還應該考慮完成學業後的就業問題。

很多年前,華尓街時報就各大學或學院向頂尖的三大職業學院(醫法商)輸送畢業生的能力作了一個評估或排名。它們叫Feeder schools' ranking,也就是頂尖醫,法或商學院生源的排名。因為醫學院,法學院和商學院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十分看著學生本科階段的學業成績。這話或許不是大家都認同,學校的本科畢業生上知名的法,醫或商學院的比例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校的本科生教學質量。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一些大眾眼裏不知名的文理學院,像Haverford或Bowdoin的排名遠高於Caltech或伯克利加大等世界著名學府。當然重視通識或文理教育的耶魯排第二,普林斯頓第三,哈佛更是居首位。然而,Williams緊隨斯坦福之後排第五。Williams的入學難度是遠不及前麵四位的,大概相當於杜克或芝大。

名人本科出身於文理學院的更是不勝枚舉,像發現逆轉錄酶並做過加州理工學院院長的巴爾的摩畢業於Swarthmore;發現癌基因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前院長Varmus的本科是Amherst,還是讀的英文主修。Hillary 讀耶魯法學院之前畢業於波士頓郊外的威斯裏女子學院。他們都在文理學院裏受到了良好的思辯能力的訓練,從而使他們擁有在各行各業成功所必備的卓越的書麵與口頭表達能力。美國一些州立大學也有些小課的Honors Program,屬文理教育的性質。在美國的上流社會,子弟選Amherst拒哈佛是見怪不怪的事情。

除了洛杉磯郊外以工程著稱的Harvey Mudd等學院之外,文理學院是鮮少以傳授或培訓學生獲得畢業後的求生本領為目的的。文理學院熱門的曆史,文學或藝術批判等專業的畢業生,在選擇讀文理學院 時,一般都會有進一步讀職業學院或研究生院的想法。這些是來自中國而又不是富裕家庭的學生需要考量的,因為他們畢竟是需要憑實用的技能在美國去謀生的。這應該是第一代移民必須麵對的現實,你要在美國確定了職業生涯後才能去羅馬或凡爾賽宮欣賞藝術。”

問題3。尋找本科院校時應該更重視專業的排名嗎?

回答:雖然我對數量化的排名不太看重,但是認為選校時,原則上本科階段應更重視學校的綜合排名,因為我們不知道學生會換什麽專業,要在可預見的未來給他們廣泛的選擇空間,美國學生在大學裏平均換2-3次專業。研究生更重視專業排名,需要學謀生的具體本領。當然需要考慮學校特色與氛圍,到時我們會具體討論的。

問題4: 本科和研究生在同一學校好還是應該換學校?

回答:一般情況下,研究生是應該重新廣泛申請的。申請的結果有時會在同一學校,但是絕大多數不在,我個人則是主張換學校的。

問題5: 為什麽老師不鼓勵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同一個學校完成?

回答:因為對於今後找教授職位或職場招人,大家都希望候選人曾經在不同的地方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同時也被背景差異的人評價過。這樣學生會在思維與技能上得到了豐富與多樣化的訓練。

MIT以前不成文的默契是不收自己的學生讀博士。在MIT數學和物理學得很好的Richard Feynman(費曼)想在MIT繼續讀博士,麻省理工物理係主任John Slater建議他離開去普林斯頓。即使費曼認為麻省理工是全美最好的學校,Slater仍然這樣對他說:“That's why you should go to some other school. You should find out how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這正是為什麽你應該去其他學校,去見識一下外麵的世界”)。這位係主任為費曼突破普林斯頓的猶太配額寫了好幾封推薦信。雖然費曼在文學、曆史或藝術等課程中墊底,但是我卻讀到他寫給病中的首任夫人的優美文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哈佛的研究生院也不招收自己的學士學位獲得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