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美國在科學上像輝煌時期的羅馬帝國

(2017-10-10 09:53:01) 下一個

昨天是本年度諾貝爾獎的最後一項:經濟學獎隻授予一位經濟學家,那便是芝加哥大學的Richard Thaler教授。芝加哥的建築學派可能比較分散,芝加哥的經濟學派則專指芝加哥大學。Richard Thaler還不是超級名牌大學畢業的,應該說他的文憑來自不錯的學校:本科,Case Western Reserve;PhD,U Rochester 。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當年不能像哥哥那樣讀東部的父母眼中的名牌, 隻有去Rochester,然後在伯克利得博士。

因為芝大盛產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至於一位芝大教授的夫人,在離婚協議書上要求分得部分她丈夫未來的諾貝爾獎金,這位夫人的預見還真實現了。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具體描述可見此報道:“Perhaps nobody has been as pragmatic about the Nobel as the ex-wife of Chicago economist Robert Lucas Jr. In her divorce settlement, Rita Lucas demanded a stipulation that if her husband won the Nobel within seven years, she would get half of the money. In 1995, with less than a year to go in the agreement, Rita Lucas collected."。

由於芝大離我們近,大量芝大校友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成就生涯:從至今仍然是論文引用數量之最(JBC蛋白測定法)的Oliver Lowry到開創腸道菌群領域的Jeff Gordon,芝大人太多贏得了我們的尊重。去年芝大校長在華爾街雜誌發表文章,呼籲“言論自由為真正教育的基礎”, 含蓄批判美國玩政治正確過了頭的東西海岸的名牌大學。前不久群裏討論因敢言而在國內受迫害的芝大校友巫寧坤先生,我們佩服芝大的原因就是她教育出很多這樣的學者,永遠隻是麵對事實說話。芝大的這些特質確實與極度左傾的耶魯不同,誇張點說,這些微環境的差異導致了出爐後的人才成為做自然和社會科學的真學者與純人文的假紳士。

我在諾貝爾網站統計芝大教授得諾貝爾獎的情況時,剛好同濟校友路過芝大Booth商學院的牆壁,那裏展示了28位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芝大教授和校友,算上今年的共29位。僅以近50年來的諾貝爾獎記錄評判,整個歐洲也找不到一所像芝大這樣的大學,它還頑強地在芝加哥那麽糟糕的區域生存著。

如果把對人類科學與技術做出最大貢獻的國家比作羅馬,美國就是當今這樣的羅馬帝國,絲毫未見她衰的跡象。今年三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和三位物理獎得主均被美國人囊括,加上一位美國人獲化學獎,以及一位美國人獨享經濟學獎。今年與科學相關的諾貝爾獎的10位得主中,8位是美國人,占全球的80%。這是一個什麽樣的支配程度?僅從科技成就來評說,美國比當年的羅馬帝國還風光。在這裏應該告誡那些國內鋪天蓋地般轉發唱衰美國帖子的人們,你們應該醒醒,美國仍然正當年。

我在讀諾貝爾委員會關於化學獎的評語和Citations時感概萬千,一句話被美國海歸們帶壞了的國內雜誌崇拜現象,現在應該休矣。他們在中國發明了以CNS代替Cell, Nature和Science, 我們在美國隻知道CNS是中樞神經係統,國內發明CNS的人還不是學醫的。我在美國科學界幾十年,從來沒有在非華人科學家中聽過有人使用CNS的縮寫以代表雜誌。

國內人跟風做結構發遍著名雜誌,問題是諾貝爾化學獎甚至連引用他們的貢獻都沒有,在諾貝爾委員會的87篇引用文獻中隻有武大校友和美國UCSF教授程亦凡的兩篇。今年諾貝爾化學獎涉及的發明冰凍電子顯微鏡為生物大分子結構研究帶來革命的關鍵論文, 都是發表在我們這些外行甚至不知道的專業雜誌,更不談Nature或Science了。我把它們標記出來了,從諾貝爾評委筆中,他們是靠這些關鍵文章授獎的。對發表熱門文章的追求,可以使時髦的科學家隨時跟風轉向已經形成paradigm的領域,而我們在科學史裏最應該欣賞和鼓勵的是那些製造paradigm shift的原創科學家,這點諾貝爾委員會幾乎總能評價到位。

芝大的28位獲得諾貝爾獎經濟學獎的教授和校友:

今年的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及其相關的關鍵文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8)
評論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認同這個觀點。
紅新 回複 悄悄話 AGREE: 按中國現在的投入,發展,30-50年後, 中國的諾獎得數會占有一個相當的比例。

>>>>>
modems 發表評論於 2017-10-10 13:50:01
美國諾獎雖多,也隻代表30-50年前美國確實獨步全球。以今天的經費投入,PhD等研究人員的規模和趨勢看,30-50年後的諾獎,美國現在不會像現在那麽壓倒性優勢。美國的優勢地位大體形成於二戰之後,但經濟規模遠在半個世紀前的19世紀末就是世界第一了,經費投入對研究成果的效應也許需要半個世紀才顯現。今天的美國經濟,經費已現疲態,和中國比30-50年後遠不如過去,今天般樂觀
amyktao 回複 悄悄話 文學城還一些像樣的文章.
czhz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這次的獎是給Cryo-EM 直接觀測生物大分子結構, 即兩部分: 1)Cryo-EM; 2)觀測分子結構。文獻23是第一次用EM觀測蛋白結構的嚐試,雖然分辨率低,但告訴人這是電鏡直接觀察分子是可能的,在之前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原創性極高。後麵的工作實際是在完善和推進該工作。沒有這篇文章,可能會有Cryo-EM, 但不可能會有用Cryo-EM觀測生物大分子。諾委並不討論所有引文,但discuss這篇,說明其重要性,說分辨率,並非貶低其重要性,而是為了引出下文。
我是幹枯的胡楊^_^ 回複 悄悄話 So what?
what is you point?
Your point is: USA will be #1 forever?
Or: USA will be same as 羅馬帝國, will be disappeared sooner or later?
czhz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Sanger是否參與創辦JMB不清楚,Not surprised if he did, 但NMB被認為是Brenner的雜誌。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zhz' 的評論 : 回複 'czhz' 的評論 : 我是根據評委意見書找關鍵文章的,這個獎是授予冰凍電鏡,那23雖為Nature 但是普通電鏡,評委評語也與31不可比擬,請看這裏摘自諾貝爾委員會的評語:““Using these data they obtained a 3D map of bacteriorhodopsin, which revealed the general architecture of the protein, but still at a rather low resolution (23).

......

The year 1990 marked a critical milestone when Henderson and colleagues (31) show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high-resolution structures of biomolecules using cryo-EM through averaging over many copies of the same object (Fig. 2). ”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zhz' 的評論 : 知道好像Sanger參與創辦的JMB。
聲嘶力竭123 回複 悄悄話 如果美國真的沒落了,如果美國僅僅是最後的瘋狂。那為什麽每天還有那麽多中國的商務考察團,公務考察團屁顛屁顛的坐著飛機來到美國,忍受著長途飛機之苦,忍受著甚至是移民局的刁難?那為什麽樓下諸君還死賴在美國不回到自己的祖國懷抱中去呢?做人無恥到可以這樣,今天國人的形象就是壞於你這幫人手中。
czhz 回複 悄悄話 更不談Nature或Science了。我把它們標記出來了,從諾貝爾評委筆中,他們是靠這些關鍵文章授獎的。
---------------------------------------------------------------------------
為什麽不標引文23的Nature paper? This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per.
czhz 回複 悄悄話 modems 2017-10-10 13:50:01 美國諾獎雖多,也隻代表30-50年前美國確實獨步全球
-------------------------------------------------------------------------
最好不要信口開河。隨便舉幾個例子,得2012年化學獎的美國人是憑2007年的成果,2014年的Eric是2006年的文章,得獎時才54歲。什麽30-50年前,自己在那想當然。
Goldwang 回複 悄悄話 "這是最後的輝煌",有這可能。
czhz 回複 悄悄話 都是發表在我們這些外行甚至不知道的專業雜誌,
------------------------------------------------------------------
You never heard of JMB?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odems' 的評論 : 關於你的觀點,可以看我前不久寫的這段文字:“美國的自然科學持續在世界上處於支配地位,也許你會說這些成就是在三十年以前完成的工作。我們幾乎可以每年這樣說,讓我講個故事吧。我在27年前入美國一流大學受訓,幾個月後正值諾貝爾獎公布的日子,當時沒有網絡,靠聽收音機知道消息。實驗室的美國博士後們相互間的問題是:“今年的獎授予哪個大學?”,他們想當然應該有美國人,因為他們沒有問是“哪個國家的人?”。快30年過去了,美國學生仍然會習慣於問哪位美國科學家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獎,因為CRISPR, 腸道菌群或免疫治療又是美國人在引領天下。在美國的大型報告會中或小的討論桌上,放眼望去太多不同專業領域的世界名流。”
試試水 回複 悄悄話 不是唱衰美國,隻是一個基本事實。這是最後的輝煌。美國在吃最好的一點兒老本兒。看樣子你也來美國多年了,比一比當年的美國,你自己也明白,隻不過掩耳盜鈴罷了
modems 回複 悄悄話 美國諾獎雖多,也隻代表30-50年前美國確實獨步全球。以今天的經費投入,PhD等研究人員的規模和趨勢看,30-50年後的諾獎,美國現在不會像現在那麽壓倒性優勢。美國的優勢地位大體形成於二戰之後,但經濟規模遠在半個世紀前的19世紀末就是世界第一了,經費投入對研究成果的效應也許需要半個世紀才顯現。今天的美國經濟,經費已現疲態,和中國比30-50年後遠不如過去,今天般樂觀
Liberty-bell 回複 悄悄話 真是篇好文章。在國內上大學裏讀了所有可找到的 Milton Friedman 的著作,對我思想信念形成有重大影響。
二戰中當美軍陸戰隊員在硫璜島頂????樹起那麵國旗時,在場的海軍部長激動地喊:這麵旗幟代表著陸戰隊今後五百年的榮耀!這是一語成讖。美國的偉大至少還可保持四百多年。
7grizzly 回複 悄悄話 I'd interpret this as a sign that capital/science is undermining the glory of the American empir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