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今天諾貝爾醫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Yoshinori Ohsum,這是眾望所歸,我在9月9日在群裏留言時就提到日本人在autophage領域的獨創性(見下),他的研究組發現了細胞內的一套自我清除的酶 係統。奇怪的是這次諾貝爾委員會獨具慧眼沒有讓任何人與Yoshinori Ohsum分享獎金,這在近年是很少見的,美國有眾多這方麵領軍的實驗室,可見日本人在這方麵的原創性。另一個可能是在瑞典斯特哥爾摩工作的日本公關團隊辛苦工作的結果。
我們需要指出的是:被海歸學者們帶壞的國內對所謂影響因子的崇拜現象應該休矣,這次諾貝爾獎的最原創的兩篇論文是發表在相當實在但是遠非超級名牌的雜誌上:Journal of Cell Biology 和FEBS Letters上,他們的原創性發現被同行承認後,才在6年後在Nature發表後續論文。曾經因發現泛素而獲得諾貝爾獎的以色列科學家這次在我們參加的日本學術會上說,他們最原始的發現是發表在三流雜誌BBRC的Table1(圖1)上,他還專門把那圖拿出來講解,並且對現在靠名牌雜誌的評論體係大有微詞。
為了追求熱點,追求名牌雜誌,有些科學家可以頻繁換專業方向。國內那些以做結構為代表的科學家中的太多人迷失了方向,他們可以今天做病毒,明天做代謝,後天做植物,永遠也不要指望從他們實驗室出現原創性的東西,他們隻有拿所謂院士或CNS雜誌來忽悠學生的份兒。
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已有73歲了,43歲才擁有自己獨立的實驗室,發現讓他獲獎的首個autophage基因時已經47歲了,這些數據對於歐美科學家來說都是相當晚的。當年日本首位諾爾獎醫學獎得主MIT教授利根川進也是一人獨享諾貝爾獎,跟進得很緊的美國著名科學家Lee Hood和Philip Leder都隻能擦肩而過,雖然他們三人分享了拉斯卡獎。
這是我於一月前在日本開會時在天涯同濟人群的留言,提到日本人在autophage 上的貢獻,僅改了錯字:“。。。日本幾乎什麽都做得好。當年利根川進在麻省理工成為首獲諾貝爾醫學獎的日本人時,曾極力批評日本缺乏原創力,現在日本科學 有非常大的改觀,因發現泛素獲諾貝爾獎的以色列科學家大會發言時,盛讚日本人的成就,autophagy的最原始的發現也產生於日本。這次丹麥人索性上台 細數日本人的重大貢獻,這還是在日本人說很吃力的英文的情況下產生的。應該告訴中國人,日本科學創新方興未艾,並不是美國模式而是德國傳統在起作用,車子也是左行的。"
在醬缸文化下,這種簡單的道理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以獻身為主並享受過程的科學技術人員絕對不會是社會中最優良的品種。
-------------------------------------------------------------------------
好好的,幹嗎加句“車子也是左行的”?英國也是左行的,照此邏輯,日本接近英國模式,而英國模式與美國基本一樣,講師(助理教授)就必須自己管自己了,隻是正教授數量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