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有麵牆,掛著與醫學院相關的部分華大諾貝爾獎得主的照片。位於醫學院的基礎科係的樓裏,平常這裏人來人往,我今天趁假日(退伍軍人日) 去上班的時候,拍下了這些照片。這裏麵的諾貝爾獎得主包括曾在華大醫學院讀書的學生,受訓的博後/住院醫以及教授們。
他們的成就覆蓋了涉及糖代謝的關鍵循環,蛋白質磷酸化,DNA聚合酶,限製性內切酶,重組DNA技術,cAMP第二信使以及神經生長因子等重要現象的發現和核心技術的發明,代表著現代生物醫學的精彩篇章。學過生化的人都知道的糖代謝裏麵的Cori循環,為華大收留的歐裔猶太人Cori夫婦發現的,他們夫婦的實驗室培養了八位後續的諾貝爾獎得主,堪稱諾貝爾曆史上自我繁殖的經典範例。而學生們即使遠赴西雅圖華大發現蛋白質磷酸化,還是在華大和斯坦福孕育DNA聚合酶,或者是南下範德比爾特揭示出cAMP第二信使學說,他們的工作都涉及到生化反應裏麵磷酸基團的轉移與變化,其源頭均來自Cori實驗室關於糖代謝的訓練。
幾乎所有諾獎得主與華大醫學院的關聯都是實實在在的,康普頓效應的發現與主校區相關,唯獨發現蛋白質泛素化的以色列學者僅為兒科的訪問教授,放在上麵有些牽強了。還有不少與華大相關的諾獎得主沒有放上,像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的華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