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劉慈欣 - 人工智能所開啟的這條進化之路將比自然進化快千百倍

(2020-12-12 07:34:17) 下一個

由於有人在我的帖子下對我的孤陋寡聞提出善意的提醒,本著寧濫勿缺的精神,上網查到這篇劉慈欣的文章。文章不長卻內涵極深,可以說是涵蓋了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裏麵對影雲和我的探討也有涉及。又因茶客們對道德的熱議,讓我也在想傳統的道德在人工智能時代將會如何延續。

因為被片頭的音樂和畫麵吸引,我被安利去看美劇“西部世界”,第一季的第一集我就得翻來覆去地看,實在燒腦。不過雖然是科幻劇,第一集的開頭卻拍得很詩意。

 

談到詩意,我得安利一下影雲的英譯詩。她的翻譯忠於原詩卻不拘泥於原詩,用詞造句的考究和漂亮的斷句讓整篇譯詩意韻十足耐看耐讀。https://bbs.wenxuecity.com/teatime/593183.html

 

人工智能所開啟的這條進化之路將比自然進化快千百倍 ——評江波科幻新作《機器之門》--- 劉慈欣

《機器之門》用卓越的想象力描述了一種可能性,在合上這本書後我們都祈禱這樣的未來不要變成現實,但它的景象也在我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在這樣的未來中,人類不但麵臨著滅頂之災,還同時麵臨著人為什麽成為人的困惑,以及人是否要繼續成為人的選擇。這一切都源於人類最偉大的創造物:機器。現在機器驅動著我們的世界,我們在機器的懷抱中舒適地生活著,但真的有可能,我們會和機器走到 《機器之門》 中那噩夢般的一刻嗎?

        在展望未來前先看一看現實。如果一個石器時代的原始人被突然扔進現代社會,他感到的震驚和迷茫我們是難以想象的,這仿佛由魔法構成的一切與他來自的世界差異如此之大,幾乎沒有一樣東西是他能夠理解的。但漸漸地,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精神上的定海神針,他發現了一樣沒有變的東西:人。人沒變。盡管開始時他會被現代人怪異的服裝所迷惑,但當他脫下獸皮,剃短身上的毛發換上這些衣服後,就發現自己與周圍的人沒什麽兩樣。不僅是身體特征,在智力上也是如此,石器時代的人的智力與現代人差別不大,我們的這位來到現代的原始人朋友很快發現,適應這個魔法世界的生活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麽困難,他能夠學會這時的語言,如果他足夠年輕的話,還能進入學校同其他人一樣學習現代知識,並在畢業後找一份工作。

        這確實是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現代,幾乎是變化的同義詞,技術在飛快地改變著一切。但在這個萬花筒般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我們自身卻沒有改變,從生物學意義上說,我們與石器時代的人沒有太大差別,我們原來都是摩登原始人。周圍那些構成現代世界的先進的機器都是身外之物,與我們沒有生理上的聯係,我們隻是用四肢和語音去操控他們。

        但隨著技術的發展,這種情況很難持續下去,技術終將挺進到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疆域,我們將與機器建立生理上的聯係,最後與之融為一體。這就是《機器之門》 所展現的未來世界。

        其實,人機結合的進程早已開始,從維京海盜斷臂上的鐵鉤子到現代的人工心髒,人們一直在試圖通過與機器連接彌補自身的殘缺。但這些結合都是小規模的和局部的,更重要的,這裏沒有腦機接口,人的思想和意識無法操控植入自身的機器,這很難說是真正的人機結合。

        以腦機接口為基礎的人機結合還存在著許多巨大的技術障礙,其中之一是在腦科學方麵,與計算機技術相比,人類對自身大腦的研究還處於十分初級的階段。但這些技術障礙有很大的可能終將被克服,或至少被繞過。應該承認,真正的人機結合並不為現代社會的價值觀所接受,但驅動社會生活的關鍵技術並不給我們用與不用的選擇,現在選擇不用手機已經很難,選擇不用電的人幾乎沒有,否則很難在現代社會中生活下去。人機結合技術一旦實現,將有幾大壓力迫使每個人使用它。

        一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在人機結合的曆史上,南非的刀鋒戰士奧斯卡·皮斯托瑞斯的出現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人們對其參加運動會的質疑,不是因為與健全人比賽對身為殘疾人的他不公平,而是因為這對健全人運動員不公平,刀鋒戰士經過機器改造的雙腿可能使他比健全人更強! 與刀鋒戰士結合的機器隻是完全無智能的碳纖維假肢,在未來,與先進的智能機器的結合無疑將在各方麵大大提升人類的能力,當接受人機改造的新人類在智力和體力上幾倍甚至幾十倍地超越自然人,後者將麵臨著被淘汰的命運。當這一局麵到來時,與機器結合將是每一個人不得不做的選擇,同時也將是他們為後一代所做出的選擇。

        另一個壓力是人與機器的競爭。在一個智能機器與人類競爭工作機會的時代,要想與機器人在能力上取得平等,人機結合可能是惟一的途徑。

        再比如環境的變化。目前地球環境的惡化速度遠大於人類通過自然進化適應環境的速度,可能有一天,地球環境會變得完全不適合自然人生存,這時通過人機結合來改造人體使其適應惡化的環境可能也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環境變化可能並非單純由環境汙染所致,當AI或人機結合一族取得對世界的控製權後,他們可能按自己的需要改變環境,這樣的環境可能適合機器人生存,但對於自然人類卻十分惡劣。

        《機器之門》 中的未來則走到了極端,在那個世界,最恐怖的可能性變為現實:AI與人類為敵,發動了以毀滅人類為目的的世界大戰,而經過機器改造的人類與自然人類 (書中叫原生人) 也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和文化衝突。在AI和人機結合一族麵前,原生人類的血肉之軀是那麽脆弱,如推土機麵前的一叢小草,無論如何抗爭,也難逃毀滅的命運。這時,是否選擇人機結合,是一個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

        對於預測人機結合將帶來怎樣一個世界,任何想象力都是貧瘠的。現在構成人類文明的一切因素,追根溯源,都是建立在人的生物屬性上,建立在人類的生物器官對世界的感知上,建立在人類之間通過生物功能,如話音、視覺和觸覺所產生的相互交流上。僅僅是人類的兩性屬性發生變化,就將產生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態。

        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最近拍攝的愛因斯坦傳記片 《天才》 中,愛因斯坦去世後,有學術機構請求愛因斯坦的兒子漢斯同意對他父親的大腦進行研究,以揭示這位偉大天才思維的秘密,漢斯回答說:“這樣的研究不會有任何結果,你們研究的是一件物品,而我父親,是一個人。”這個深刻的回答也適用於評論對人機結合的另一個天真的想法。人機結合的終極階段就是除了大腦之外人體的其餘部分全部變成機器,而現在人們認為,隻要人的大腦存在,他的完整人格就存在。但事實可能不是這樣的,構成一個特定人格的,除了大腦中的思想和記憶,還有對周圍世界的感知,後者同思想和記憶一樣,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機器軀體將完全改變自然生物身體的世界感知,這也將完全改變這一個人格。

        是否接受這樣的改變,將是人類所麵臨的最艱難的選擇。《機器之門》 生動描述了這種艱難,但在那個嚴酷的世界,生存最終壓倒一切,原生人會在痛苦和糾結中選擇與機器結合,從此,人類從大自然手中奪得了掌握自身進化的權利。

        人機結合將產生一個難以想象的世界和文明,我們隻能想象出多種的可能性,而 《機器之門》 則描述了這些可能性中最震撼的一種。同江波的其它作品一樣,這部人與機器的未來史詩在堅實的科技內核上展開宏大的想象。書中的世界由三種力量構成:原生人類、經過機器改造的人類和超級AI,三股力量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關係,有不共戴天的對抗,也有不穩定的結盟和共生。人性的糾結和異化、命運的選擇和冷酷的毀滅戰爭碰撞融匯,構成了這段如激流般瘋狂行進的未來史,每時每刻都在命懸一線的震撼中度過,甚至不給人以喘息的間隙。

        《機器之門》 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它的不回避,它像直麵嚴酷的現實一樣直麵未來最黑暗的可能性,它清楚地展現了人與機器之間存在著的巨大溝壑,這溝壑橫亙在原生人與機器改造人之間,更出現在全人類和AI之間。在《機器之門》 中,人與機器的矛盾以政治的最高形式———戰爭———表現出來,作品直麵原生人類與機器之間在實力上的巨大差異,人機戰爭對人類而言必然是一場毀滅性戰爭。作品生動地表現了現有的價值觀在毀滅深淵前的脆弱,對於在這種黑暗的可能性中人類的未來,《機器之門》 給出了選擇,同時也以厚重的筆觸描述了這種選擇的艱難和殘酷,但堅定地表現了這種選擇的必然性。盡管在結尾處露出一線田園主義的溫情,但幸存的人類必將麵臨更嚴峻的挑戰,而人機結合的選擇也為人類指出了一條新的進化方向,在這條比自然進化快千百倍的進化之路上,浴火重生的人類文明可能創造一個更為輝煌的未來。

        在電視劇 《西部世界》 裏,身為機器人的女主人公對人類說了這樣一句話:“時間將把你們化為灰燼,而一個新的神靈將在大地上遊蕩。”《機器之門》 已經向我們敞開,走過去領略這樣一個神奇的未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