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樺林

靜靜的世界, 匆匆的歲月
正文

(ZT) 幫助您了解美國醫療係統

(2013-09-07 16:17:10) 下一個
醫院篇
http://bbs.wenxuecity.com/health/382451.html

保險篇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3887/201101/5722.html

其他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3887/82252.html


=========================================================
醫院

2011年數據,在美國醫院協會(American Hospital Association)注冊的醫院共約5700多家。其中,國立醫院208家(主要是老兵醫院,約占4%),地方政府擁有或扶持的醫院1045家(約占18%),非盈利民營醫院2903家(約占51%),盈利性民營醫院1025家(約占18%),其他醫院543家。

國立醫院的醫生算是政府雇員,好處是工作極其穩定,被訴訟的可能性極小,而且福利待遇不錯;缺點是工資很低,甚至低於非盈利醫院的醫生收入。
大多美國醫生都不直接受雇於醫院,而是以私人身份,或一群合夥人組建的醫療單位(Group practice)的形式與醫院簽約,為病人服務。與非盈利醫院或政府資助醫院簽約的醫生,一般必須接受medicare或medicaid的病人,而與盈利性醫院簽約的醫生,或私人診所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接受medicare或medicaid的病人。
直接受雇於醫院的醫生則根據醫院的政策行醫,沒有太多選擇。
一般來說,盈利性醫院的醫生收入要高於非盈利醫院的醫生,而大型非盈利醫院的醫生收入會更低些,因為他們需要騰出時間從事科研或教學工作。與醫療相比,科研或教學是賠本買賣。
美國醫生在與醫院或醫療單位簽約時,工作時間非常靈活,可以根據需要,從一周上1天班,到一周工作5天。剩下的時間完全自己安排,可以去自己開的診所,也可以整天在家打遊戲或睡大覺。
美國所有的醫生,即使是國立醫院的全職醫生,如果有時間,有興趣,都可以在業餘時間“走穴”貼補家用,這是合法的,隻要依法交稅,沒有人幹涉。保證醫療質量是每個醫生自己的職責,如果影響了全職工作,那還是有可能被炒魷魚的。

美國人看病極少有全自費的,絕大多數人都有國家,或單位,或個人購買的醫療保險。
國家提供的醫保,medicare和medicaid,由國家統一定價,沒有商量的餘地。一般認為,國家醫保支付的醫療費用是醫院醫療成本的93-97%,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醫生的病人100%屬於這種病人,那不僅沒有一年幾十萬美刀的薪酬,而且是會虧本的。但是醫生/醫院有權利拒絕這些國家醫保病人,所以國家定價還不至於低到沒譜。很多非盈利醫院的病源50%是國家醫保病人,但他們隻產生20%的收入。
真正給醫院帶來收益的是私營醫保公司投保的病人。一般來說,私營醫保公司支付的醫療費用是醫院醫療成本的115-125%。
醫保公司會定期與醫院磋商製定醫療收費標準。越是大的醫保公司,手上病源越多,談判籌碼越多;同樣,越是有名氣的大醫院,病人越想來,談判的籌碼越多。所以,這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幾年前,波士頓最大的兩家醫院聯合體(麻省總院和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聯合組成的Partners集團)就因為收費太高,而失去了一家大型醫保公司的生意。
另一方麵,醫保公司和美國各大公司之間也定期磋商醫保費用。雇員越多的公司,在與醫保公司談判時,籌碼越多。所以,年景不好的時候,一些美國公司可能會選擇一些便宜的醫保公司,節省支出。


===========================================================
醫療係統

在美國,醫療保險業基本上都是私營的,這跟美國的傳統有關係。美國是一個鼓勵自由競爭,市場調控的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政府也會參與宏觀治理,製定法律法規予以管理限製,但政府很少直接參與到某行業的具體運營中來。(在醫療係統中, Medicare 和 Medicaid 以及老兵醫院( VA 係統)是政府部門直接操縱的。)
美國的醫療體係主要分這麽幾大塊:病人;醫務工作者(這裏主要談醫生) / 醫院;醫療保險業。醫生 / 醫院的職責是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醫療保險業大規模介入醫療管理係統的初衷是: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花費,降低醫生收費,將競爭機製引進醫療行業,從而減輕百姓(政府)醫療負擔,並提高醫療水平。但實際上,自七,八十年代保險業介入醫療管理後,美國的醫療花費逐年漸漲,從那時候的 GDP 的 8% (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相當)到現在的 GDP 的 16% 以上(穩坐醫療花費龍頭老大的第一把交椅)。
2008 年美國的醫療花費達 2.3 trillion ( 2 萬 3 千億刀),人均約每年 8000 刀。這大把大把的銀子都上誰的小金庫去啦? 40% 歸了醫院 / 療養院等醫療機構(包括維持醫院運轉的基礎設施和人員編製), 20% 進了醫護腰包(包括檢查診斷治療費用), 10% 被藥廠賺走了, 10% 成了華爾街保險公司的花紅(指整個保險業的管理費用), 20% 的其他費用。
美國 50% 的人使用了不到 5% 的醫療花費;而不到 5% 的人花了超過 50% 的醫療費用。這 5% 的人絕大多數都是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和那些長期慢性疾病的患者。那麽是誰在為這超過兩萬億刀付帳呢:美帝國政府通過搜刮民脂狼膏,支付了超過 45% ,華爾街保險公司靠提高保險費用,支付了約 40% ,剩下不到 15% 病人自己掏了腰包。


HMO ( Hypocrite-Murderer Organization , or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
特點:
1 。需要 PCP (家庭醫生,俗稱萬金油)。不管哪裏的跌打損傷,俺就是狼皮膏藥一枚,貼哪哪靈;若不靈光,及時轉診。
2 。看專科( specialist ),需要 PCP 轉診( refer )。
3 。一些檢查可能需要 pre-approval 。這一般由醫生與保險公司聯係處理。
優點:
1 。相對便宜。與大多數 PPO 相比,保險費低。
2 。自己掏腰包的費用較少,一般就是計劃中的 copay 。不同計劃的 copay 數額不太一樣。門診 / 急診 / 住院 / 處方藥物的 copay 也都根據計劃不同,而會不一樣。一般對於保險 cover 的檢查治療,除了 copay 以外,沒有額外收費,你不會收到額外帳單。
3 。 HMO 的宗旨之一是通過平時“預防為主”的保健篩查,減低總體醫療費用。所以,對於一般的健康篩查都會 cover 得很好(現在大部分 PPO 對健康篩查也是 100% cover )。
缺點:
1 。有時侯轉診看專科,或者等待一些檢查治療的 pre-approval 會需要時間。
2 。不能自己直接去看專科醫生,哪怕病人自己很清楚需要去找誰,也必須要得到有關部門領導( PCP )的批準,蓋戳之後才能去。
3 .隻能在 network 之內挑選醫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保險不 cover network 之外的醫生 / 醫院。

PPO ( Particularly Painful Organization , or 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 )
特點:
1 。 PCP (家庭醫生)可以選,但不是必需的。
2 。可以挑選任何一個醫生。在 network 之內的會比較便宜,在 network 之外不是不可以,可是稍微貴一點。
3 。一般都有一定數額的 deductible ,在支付完 deductible 後,按照不同計劃按比例支付醫療費用。在接受醫療服務後,會收到醫生 / 診所寄來的帳單。
4 。一般住院治療以及一些治療,會需要 pre-approval ,而大多常規檢查可能不需要 pre-approval 。
優點:
1 。不需要到 PCP 那裏燒香,直接可以找象老狼這樣“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在“神醫堂”正式掛牌的 specialist 。
2 。即使在 network 之外,也可以看,隻是要貴一些。
3 。這尤其適用於有些醫學知識,知道大概要看哪個專科的人。
缺點:
1 。保費( premium )相對高一些。除非一些 deductible 較高的計劃,有可能保費不高。
2 。自己掏腰包也會多一些( out-of-pocket expense )。 Deductible 之後,是按比例交費,不是一個 copay 就能解決問題的。
3 。會從醫生 / 診所那裏收到帳單,而且有時侯還會為帳單嚼舌頭。

父母買保險,group insurance 和 individual insurance
工作單位的醫療保險,為 group health insurance 。這種保險的費用是與你我的健康狀況無關的,費用高低取決於雇主單位與保險公司之間的協議。
個體self-employed,買individual health insurance。需要填寫申請,(可能還要查體 / 查血),根據身體健康狀況,才能買到保險。這種一般費用較高,而且可能會因為本身疾病而不能受保。另外,即使買保險時身體健康,很多保險公司對於上保後 6 個月內出現的病情拒絕支付,他們認為這是“ pre-existent condition ”。
對於有綠卡, 65 歲以上的,可以享受 Medicare 。對於沒有綠卡,不同的州有不同的法律。

Medicare & Medicaid
Medicare 相當於 65 歲以上綠卡 / 公民的“全民保險”,由美國政府“獨資經營”。因為是“壟斷企業”,所以政府統一規定對 Medicare 病人診療的收費標準。盡管醫護 / 醫院怨聲載道,但因為 Medicare 的病人是相當多醫療機構的重要“財東”(現在約占醫療費用來源的一半左右,到 2020 年估計會達到約 70% ),所以大多醫療機構仍然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而受理 Medicare 的病人。
可是,這些 Medicare 的病人帶來的實在是蠅頭小利。醫生/醫院就對你個“多銷”。 Medicare 的費用支付基本上是 per service/procedure ,雖然 service 的時間也是一個因素,但顯然看一個病人用 30 分鍾不如看兩個病人每人 15 分鍾掙的多。這樣一來,醫生真正看病人的時間就少了,受影響的還是老百姓。
Medicaid 相當於對窮人的“大病統籌”,是指對少數慢性病同時又貧困的人,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一般有正式工作的老中很難符合條件。至於父母是否可以申請,恐怕一般都不太可行,具體可以上網搜一下。

麻省的全民醫保
美國唯一的一個“全民醫保”的州 --- 麻省。有些老人在麻省(尤其是波士頓附近)隨兒女住了一段時間後,因為醫療等各方麵都很方便,後來兒女離開,他們卻紮根在那裏。據說即使還沒有綠卡的老人也能享受某些醫療優惠,具體不是特別清楚。

醫生與保險公司
絕大部分醫生是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但是,一,很多病不是看一次兩次能說出個所以然的(不是人家成心耽誤你);二,有時侯醫生的雙手確實被各種保險政策所束縛,如果病人願意自費檢查,我不相信任何一個醫生會說:我覺得你確實應該做這項檢查,但我今天就是沒空,沒時間給你開這個檢查;三,不要指望所有的醫生都是林巧稚 / (焦裕祿)那樣舍己為人的傳奇。醫生不是普渡眾生的神仙,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
醫生的職責不是為保險公司省錢。醫生是通過提供醫療服務掙錢的。醫生的任務是通過各種手段診治病人,有時候可能會是 overkill ;保險公司的任務是 contain cost ,有些時候會影響診療的合理運行。
那保險公司這樣囂張,難道就沒有人主持正義了嗎?兩方麵:一是政府對於醫療保險業有嚴格的製度管製,尤其是對於 HMO ;另一方麵,保險公司本身也會對自身進行自我調控。有一點必須要承認的是:資本主義畢竟是資本主義,保險公司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而不是提高醫療質量。但這也不是說,保險公司為了賺錢,就會一味地無原則地耽誤拖延病人看病。在華爾街出入的都是“推爸推媽”們送來的智商 200 以上的“英雄兒女”,目光沒有那麽短淺:耽誤了病情,雖然短線能賺上一小票,但隨之而來的巨額的治療慢性疾病的費用,不劃算的。那些華爾街的鬼子們一個個精著咧。舉個例子:以前用來減肥的“ gastric bypass ”手術被認為是美容手術,保險不管的。但後來這些人敲敲小算盤,發現那些肥胖患者在手術減肥後,糖尿病也沒了,高血壓也好了,而且幾十年後換關節的也少了。有賺頭呀!這項減肥手術立刻就被放行通過了(對於 BMI 大於 35-40 的人)。這也算是“ collateral benefit ”吧。
當然,現有的保險政策有太多太多不盡人意之處,探討如何改革在此不做詳細討論。

保險帳單解析(一般是 PPO 才有, HMO 大多數情況也就是一個 Statement ,除非當時沒繳 copay )
1 。各項收費。就是醫生 / 醫院直接向你討的金額。這個大家都看得懂,就是來宰你的那一條一條的刀。
2 。 Insurance discount/adjustment 。就是因為保險公司和醫生 / 醫院之間的合約,而給你的折扣。一般是負數。
3 。 Insurance payment 。就是保險公司支付的那一部分。一般是根據保險計劃按比例計算的,多為負數。
4 。 Balance 。就是剩下需要自己忍痛掏腰包的。
另外,一般 PPO 都要先付一個 Deductible ,然後保險才會起效;還有就是如果自掏腰包很多,而達到上限( Annual maximum out-of-pocket expense ),此後的帳單統統由保險公司支付。

如何選擇醫療保險
不給國家增添負擔的,最便宜的 HMO 就夠了
對於家裏有人需要時不時去看個醫生,尤其是專科醫生的,就需要計算權衡一下,是 HMO 便宜好,還是 PPO 方便好。然後預算一下放錢在 FSA 裏麵( Flexible Spending Account )。
老人來這裏不買保險,如果真的生了病,需要急診/住院治療,相信政府都有一定的資助政策。另外,不是緊急的情況可以找找免費門診。

總之,美國的醫療保險很複雜,這裏還有很多沒有辦法提到或詳細討論的地方。美國的醫療保險製度也存在太多差強人意的地方。但美國的醫療質量整體上還是很過硬的。至於將來美國是否走“全民健保”之路,“全民健保”是否能夠解決現有醫療體製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