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八個星天外之雜貨鋪

(2012-10-22 20:26:12) 下一個


前言:雜貨鋪照例是收集了一堆短回帖,供老得忘了一切的時候翻看並恍然道:原來我曾做過這個、想過那個。。。。。。

2013
 

想起很多年前在國內,
有一陣子香功很流行。我看我媽經常在陽台上做,扭扭腰擺擺手什麽的,當廣播體操做,鍛煉身體倒也不錯。這日香功的創始人來我們城市做報告。據說大師功力驚人,加之大會現場氣場強大,很多偏癱、重病之人都能當場不治而愈,沒病的也可以強身。我媽搶著買了好幾張挺貴的票,把家裏人都帶去聽報告。那是一場人山人海的報告會,整個體育館都爆滿了。大師是個微胖的中年人,說話很有精氣神。我聽下來,內容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1/3展示和讚許自己的功力功德,1/3表達對政府支持的感激之情,還有1/3則大力批判那些旁門兒左道的氣功。大師也不全玩虛的,他有時帶領全場聽眾起立、大喊、拍手什麽的,然後讓你看看是不是手指長長了一點點。現場氣氛非常熱烈。其時文革已經結束很久了,“六四”都結束很久了,但是我看著那些群情激昂的信徒,覺得中國再來一場文革真的不是沒有可能的。

在一個逐漸異化的社會裏,誰都是受害者。
弱勢群體,比如患者和小攤小販,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被製度賦予特權的群體,享受著強勢地位的同時,群體中的個人,比如某個醫生、城管,會直接承載整個社會的不滿,受到不公平待遇。
在不公正的大環境下,呼喚人性的回歸多半是徒勞的。

不禁想起大三時
統計課的教室,在三樓,朝南。那是我唯一經常早去的課,為了能坐到窗邊。
窗外是一片小樹林,所以空中布滿枝葉。
看著看著,就有些傻想法:它們在想什麽?它們會不會互相交談?會不會羨慕那些經過身邊的人,可以走來走去?如果我是一棵樹,有恒久的生命力和綠枝招展,美則美矣,就是挪動不了讓人心焦。也許樹自有樹的想法,所以才有恒久沉默的耐心,靜靜矗立,而讓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和力量。。。。。。
統計課學的東西,我好像隻記得平均數、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後來到美國讀研究生,一上來就是統計,簡直要哭了:這麽難,而且我怎麽什麽都不知道?
立哥顯然比我知道的多多了。你超越了我以小人之心度大樹之腹的狹隘,而且上升到了宇宙的高度。“真正偉大的是宇宙間的變化!”這是多麽振聾發聵的見解啊!
不亂扯了。謝謝立哥的愛情故事,很感動,很震撼。
我希望將來我也能走到一個人的麵前,對他說:“我愛過你,現在我仍然愛著你。在這宇宙之中,我對你的愛一旦產生,就永遠不會消失”

頂!這歌兒讓我想起一個人。
我去年在上海的時候,為一個幫助盲人的非盈利組織做誌願者,認識了不少盲人朋友。他們都是很單純、很可愛的人,也很有能力。他們自己出門坐公交車、飛機,使用電腦和手機,很令我佩服。他們為很多外企和大型國企的員工做培訓,中英文的表達能力都很強,和他們在一起,我收獲良多。其中有一個小夥子叫小溪,二十五六歲,壯壯的,個性活潑。他喜歡唱歌,還彈得一手好吉他,經常“走穴”參加文藝演出。有一次我們一起坐地鐵,他繪聲繪色地跟我講起如何搞定女朋友的媽媽。女朋友是他在演出時認識的,倆人拍拖後,一開始沒敢跟女孩子家長說。好端端的一個心肝寶貝,跟了個盲人,估計哪個家長也不容易接受。可是醜媳婦總要見公婆。這天女孩子的媽媽要從東北來上海看女兒。小溪說,我心裏可緊張了,安排上大費了一番心思。女朋友先帶媽媽到小溪做按摩的地方,小溪一邊給她按摩,一邊就聊上了。我不禁微笑。他這麽陽光燦爛、單純又幽默的男孩子,誰跟他聊上了,都會喜歡上他的。所以這蒙在鼓裏的第一麵,是很成功的。接下來就是他顯示各種獨立生活技能,一盡地主之誼。幾天下來,媽媽漸漸明白了,也接受了。小溪說,她們都是基督徒,所以也更容易接受些。
我上次聽到《你是我的眼》,就是小溪在一場叫“黑暗中音樂會”上唱的。我給這個組織主持過一次誌願者招募大會,會上放了這次音樂會的錄像片段。
頂刀刀的聲情並茂和善良可愛!

世上總有一些教義,要讓人心甘情願地遵守條條框框,從而達到幸福的彼岸。
有時候你會分不清,這是一個騙局,還是富有洞察力和遠見的真知灼見。

頂“他對感情付出的多,他才會更珍惜”。
我明白你,不是不願伺候愛人,而是不願為了“伺候男人”這個概念或者形式而伺候。出於愛意可以為他做任何事,但那是讓雙方都enjoy的事。。。

我家哥哥小時候曾經對“警察也要woshi”這件事驚訝地咯咯傻笑。
他是個講究形式、容易被規矩套住的人。我家弟弟不很守規矩,但他也曾對老師也要回家做飯、睡覺表示意外。人容易對不熟悉、又擁有某種優越性的人產生敬畏、崇拜乃至神化心理。
我有喜歡的人,但好像從來沒有過偶像。



今天聽老爺子說:“美國也有冤案。一個‘殺人犯’在監獄裏關了23年,終於被判無罪,當庭痛哭。。。”

 

想這個人出去以後,會怎樣自處?23年的監獄生活,會在他心裏刻下多深的傷痕?人生能有幾個23年被這樣耽誤、折磨。他會憤懣不平、捶胸頓足,鬱悶攻心、扼腕歎息,還是會淡然揮手,忘掉前塵往事?我好好地站在家裏,遙想,知道唯有最後一種,才對他最好。可是要做到,談何容易,得有多大的胸襟和智慧。。。我都替他痛苦。如果能出一份力,給他一點力量戰勝那些傷痕,我想見者都會願意的。

我比較喜歡自然的東西。荊釵布裙素麵自然發。偶爾也臭美一下,在心情很好或者很不好的時候,或者某個特別的場合。Amish人的生活我很向往,就是如果冬天沒有熱水、沒有洗衣機的話,我會覺得頭有點大。。。
更看重個人成長。生活能力,知識修養,與人交往。。。我會一路走一路觀察體會學習,為的是提高自己,豐富人生,探求通向幸福快樂/有意義的道路。

今天看到小舞轉的那位公子眼中女人必備的10大件,覺得挺好,informative,沒注意到有什麽值得大批特批的。他也許過於覺得女人隻是為男人而活了。不過他是個男人,有點自己的看法,跟我又沒有關係,犯不著生氣譴責啥的我以為。很多件是很好的建議。當然我不喜歡他說什麽去toastmasters釣金龜婿。我去是和他一樣為了improve public speech skills, and get out of home to meet new people.

那些點點滴滴在心裏留下的印跡,常常在某個瞬間帶我回到當時當地,恍如時光回逝,又也許象世界有很多維空間,那一瞬間我感知到了另一個維度裏自己經曆過的一絲氣味、一段天光、一個場景、或一種心情。。。。。。很奇妙,就像一盤白菜湯讓你恍惚中回到小表姨家的院落裏。回鄉,大概更容易觸景生情。我是幸運的,每每這種瞬間,心底泛起的是一種莫名的愉悅,而非痛苦。也許你的心靈更加深刻吧,才會更加孤獨痛苦。

2011-12:

曆史老師
我記得小學曆史老師,胖胖黑黑大大頭,脾氣很好,課堂上常常讓我們自己上去講故事,什麽故事都行,以打發時間為主。初中曆史老師很漂亮,是我小姐姐的同學。高中的,沒印象了。那時對曆史一點興趣沒有。現在倒很羨慕懂曆史的人,去博物館,租講解盒子,常有拿了來帶回家的念頭。大學裏人人得上《中國革命史》。我整個學期的筆記,都是用左手寫成的,好玩一點。我們班長還我筆記時,問是不是我弟弟寫的?——我要有個弟弟可以支使就好啦。不過那個革命史老師其實挺有趣的。聲音洪亮,口沫橫飛,大大咧咧的,故事講得很生動。他大概對我的作業比較滿意,主要問答題寫得比較洋洋灑灑。結果期末考試的時候,我因為懶得背,好多的填空、選擇題都不會,本來以為要補考了,卻被直接送了個高分,得意S我了。

說到這項工作,有一個真實的笑話
話說90年代初,某州留學生打工不易,近處的餐館活兒都越來越少了。一老幾正愁呢,某天接到一個電話,問他要不要blow job?他非常激動,居然有工作送上門來!趕緊問多少錢一小時?。。。探討半天,方才有點明白。。。

我們家庭婦女有點真誠的智慧就行了
不過說實話,我跟著這幫老師學習了一下communication skills,覺得還是很好的。有的雖說是skills,其實跟心態有關,比如看問題要更全麵一點、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和處境、很多事情不是爭誰對誰錯而是大家溝通找一條可以共同向前走的路,等等。

我在昆明沒怎麽逛城市,去了石林
一座座頂峰被截斷取走,當假山盆景賣了。。。
雲南的山鬱鬱蔥蔥,奇花異草,珍禽走獸,都是寶。可是要修水電站,很多山被淹沒。。。我懷疑大旱與這個有關。
一路的讚歎,一路的痛惜。

茶兄是個文化人
熟悉的曆史人物真多,仰望ing。
我爹馬上要過84周歲生日啦。他小時候念私塾,古典文學基礎好,自己又喜歡,所以一直寫的。
機智、正直、不屑權貴,熱愛且懂得生活樂趣——你總結得真好!他還真是這樣的人,曾說自己是“萬事茶濃,一心水淡”。。。謝謝茶兄!

你美國的那對鄰居,好像我美國的那對鄰居
外貌、穿著打扮都像,有三個孩子。
我跟一個男同一起吃飯,聽他講感情故事,真的蠻感動的。我想我兒子將來要怎樣,隻要他們快樂幸福,我是不會在乎他們的性取向的。可是,如果有可能,還是異性戀比較好一點。主要感情本來就是要修煉的東東,同性戀多了許多外界的幹擾,更不容易出道一點,可能。

想象一下
我媽有張20歲時的照片,跟宋慶齡年輕時的一張照片很像。我爸說,我媽比宋慶齡漂亮。
我看到我爸在大學技巧隊時的一張集體照,哇,那些小夥子個個英姿勃發,而且發型都超酷,一點不像文革及以後那些土頭土腦的發型。小夥子非常俊美。

我現場看過——TED Show
在上海。我是作為一個組織的誌願者去的,要幹活兒,所以零零星星地聽了幾個人的演講,有pk歌兒那種節目的製片人,有號稱張三豐第十四代傳人的道士,有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團的創始人及樂團表演,有幫助婦女就業的菲律賓華裔女富豪,有幫助盲人的非盈利組織的中國地區CEO,有在中國開創舊貨捐獻、網賣的CEO。。。總之五花八門,講述他們的經曆、故事或者心得,還蠻有趣的。

讓我一次逛個夠
我很少逛街,逛一次見到滿意的就買,有折更好。理想狀況在我來說就是,到一個有各種好衣服的地方,一次買個夠。

據說每次運動至少一個半小時以上才真有作用
據說是這樣的:運動半小時左右會出汗,繼續運動,就沒汗了。到一個半、兩個小時的時候,第二次出汗,這時候的汗,是深層次的汗,才能真正排出體內毒素之類的。據說長跑運動員最不容易得癌症,跟長時間的運動有關。這都是飯桌上從一易學博士那兒聽來的。他用的詞兒,好像不是“深層次”,而是“內我”、“小我”之類的。不過他說這是運動學博士告訴他滴。我覺得至少那個出汗的描述還挺符合實際情況。

臉部運動很重要
據說男人不易顯老,跟天天刮胡子、臉部有運動有關。試試每次洗臉後拍拍臉。一來讓皮膚吸收水分,二來促進臉部血液循環。我高中時看《參考消息》科技版看來的。唯一堅持了N多年的非必須項目。

其實我也覺得有信仰挺好的
不管什麽信仰、抑或沒有信仰,向善的就好。不過我自己信不起來,倒不反對孩子們信。隻是我希望他們長大後自己探索,不想讓他們有任何壓力或誤導。

好東西就是在國外買便宜
象點樣子、做工還可以的,這裏都死貴。
不過你要是不在乎是不是LV,孩子上公立學校,沒錢買就租房住著也安心,生活就沒那麽多鴨梨了。房租沒那麽誇張。同一個地段,各個房東出價差距很大。4年前我在徐匯區算是滿繁華的地段租的3室2廳2衛150m2,31樓的高層,也就7000RMB一個月。

最大的好處是保姆比較便宜。吃飯、按摩的地方多。。。團購就更便宜。這個是享受。

我覺得挺有什麽的
你爸是真心喜歡你,除了愛。
我是老記得小時候我爸管我叫“小活——豬”的樣子,用他的家鄉話拖很長的聲音,滿屋子都能聽見,在我有點調皮、不聽話的時候,或者就是他想叫的時候。讓人聽了很安心、知道自己可以有恃無恐。

曾經問過類似的問題
以前的一個同事,從別的公司調進來的。矮矮胖胖,人很熱情又有主見,我還挺喜歡他的。一天閑聊,他發現他和我表哥(也就大我兩三歲吧)是一個學校滴。我“是嗎?”了一聲,問到:“你。。。是他老師?”然後就尷尬了。。。

哈哈哈,你這個女LM把人家給嚇著了~
單臂可能更容易耍一些。。。
很多人不習慣被擁抱我想。
結婚前,鼓足勇氣跟我的爸爸媽媽擁抱了一下。他們有點意外,但很歡喜。從此以後,跟他們擁抱變得不再尷尬。每次遠離,都會擁抱。

非也
我一直自得其樂,不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施舍上。。。但是現在,我要試試找別人要點糖糖吃。。。試一試是不是給予和收取對每個人來說都可以變成快樂。

假小子可不可愛得問真小子
雖然蘿卜青菜各有所愛,averagely speaking,我猜男性更容易被長相、身材和女性氣質打動。假小子混合了男、女氣質,比較不屑於或不擅長小手段、小技巧,做哥們姐們很好,在男女方麵倒不一定很好。
不過這個我說了不算。
男女交往之道的學習,確實從同性那裏可以學到不少經驗和教訓。最有效的,還是自己的經曆感悟吧。應該多談幾次戀愛:)。

一定要尋歡作樂
充了電,才有能量繼續發光發熱。你是恒星,就得發光發亮,你不能阻止,無法收回。
小魚說得對,每一種活法,都有它的痛楚和快樂。隻能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有一個盡量好的安排。
再加一點好的運氣,我祝願。

也許有轉機?
如果我是這個男人,如果我心裏還有一點憐憫,希望玉傷口愈合得快一點,大概不會說出口那句“有點舍不得”。傷人傷得膩膩歪歪。
不過女人們會prefer哪一種呢——分手的時候很決絕,還是顯得很留戀的樣子?

跟老爺子較什麽勁啊
你就俯低做小吧,別讓你媽傳話了,自個兒去說個軟話,求他別走~買點新的花花草草讓他再接再厲,或者計劃個全家出遊什麽的。
把他們當小孩哄。。。自己心裏知道他們的缺點、自己知道該做什麽、好像很能把握全局的樣子就行了。等合適的機會再探討一番,不過人家長了一輩子了,估計啥也改變不了。
聽說佛教裏有一種說法,父母孩子隻有今生一次,以後不管怎麽輪回,都再不會相見了。。。

嘻嘻,我說怎麽找不到~
想起另一個白字。我小時候經常感冒發燒,請假在家,有的生字就冒過去了。高中的時候老師讓我讀一段課文,裏麵有“一石米”。我念成shi。同學都笑起來,我還不知錯在哪裏。。。真羞愧啊!我在想這個dan,是不是魯迅的《糶米》裏學過的?那課我沒上。。。

這一刻屬於自己
迷茫掙紮,又或者是腳踏實地。每一刻,象電影,斑駁閃亮,交織地回放與展望。
然後,被光與影推動著,身不由己,又或者被什麽牽引,繼續前行。

嫩這賞析讓我想再看一遍了
大四的時候看過上海芭蕾舞團的,那是我第一次看芭蕾。記得當時近月尾,身上錢不多了,幹脆買了張一等座。木有啥感覺。對芭蕾不是很感興趣,看了鄧肯的傳記對芭蕾就更不感興趣了,覺得還是自由表達感情的舞蹈語言更合吾意(就是葉公好龍哈,我對舞蹈語言知之甚少)。現在你這麽美妙地一賞析,激得我想去看英皇家的了——你不是他們的托兒吧?

夠了夠了
我們學了那麽多數學,現在常用的,四則運算而已。算的比老外快,據說是因為中文數字音節少,所以在大腦裏處理的時間短一點。當然我們練得也多。
我喜歡盧梭的教育思想:小孩子12歲前啥都別學,除了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藝術類的東東,就讓他們玩兒。國內填鴨式的教育,不過是提前灌好些知識進去,對人的自由心靈和創造性思維有害無益。不過國外的數學,也太缺乏練習了。唉,兩相比較,還是更喜歡國外的教育內容。

N年前進NYS的路上
一路木有休息站。。。終於有一個了。。。木有廁所!倒有山林。。。山林裏蚊子很大個。。。pp上包包也很大個。。。

一分鍾前的戰況
老爹:但是真理是客觀的!
我:可是對真理的認識是主觀的!
唉,不管怎麽樣,最後還是得買他這個老。要睡覺去聊。

讀帖感想:Sainte Colombe的音樂,就像他對亡妻的愛
都是不求回報的。很感人。
要是那誰誰看了,大概會說這叫意淫。
朗朗很商人氣。有一次看他和譚盾同台,叫得那個親熱,選彈的曲目,也是譚盾老早的一個作品,獻給他。如果是真情流露,倒也沒什麽,可是感覺上,他沒什麽真情,
油滑老練,拍馬而已。

不上軍校
當年報大學誌願時,有家裏的朋友鼓動我報軍校,說好處多多。我因為兩條理由拒絕了:
1.軍校學生不能上街遊行。
2.穿上了軍裝,好似被附加了一個身份,不如我一襲布衣,自由自在。
但我也不是不喜歡有報國之思的熱血青年。

所以痛苦啊,煩惱啊,甚至歡樂,都是虛幻的
參加過一個佛學講座,老師就是這麽說的。人的本體像一個麵團,本身是沒有那些感覺 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就是當你失意或生病,很痛苦的時候,就想象一下,
把你的本體(靈魂?)和那個外在的、虛幻的軀體或感覺分離開來。俺這個俗人就想, 這想法不錯,類似精神勝利法,不過歡樂的時候咱還是偷偷地盡情歡樂吧。

豁出去,隨緣吧
見見何妨——多半都是見光死——讓真實的人、情、事把你心裏那個動人的幻像清理出去,人會踏實許多。當然,這種幻像也不是沒有好處的。它是小資情調的永動機,永葆青春哀愁的靈丹妙藥。就看你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