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forh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感悟痛苦 (二)探索痛苦的作用

(2015-05-18 12:15:31) 下一個

          咪咪的死,把我拋進四分五裂的痛苦之中,也迫使我又一次思考痛苦的意義。

            我上一次想到痛苦的事情,是2008920日。那天我們失去了一起生活了十年的小狗Brownie。那以後,每當我們在爬山,或是在公園散步的時候,遇到遛狗的人,我會望著人家帶著狗狗的背影,說一句:“這人也有哭的時候。”

            不是嗎?有愛就有痛。不論是對寵物還是對人,隻要我們開始愛,我們就不得不預備著有一天,痛也會跟著到來。

            不過在平常的日子裏,誰願意去想這些個問題?就像我和咪咪。每天起床前,它和我親昵一會兒,然後聽見咪爸給它和小狗麗麗準備好了早餐,咪咪就跑開了。待它們吃完,咪爸帶麗麗出去方便,咪咪自己也到外麵方便。看到麗麗從外麵回來,咪咪也跟著進門。每天上午和下午,咪咪照例到外麵運動一個鍾,然後拍著窗戶叫我開門。我坐在電腦前的時候,咪咪會跳到屏幕前瞅瞅,再臥到旁邊的小藤條籃子裏。傍晚,我起身到廚房要預備晚飯,咪咪先跳到廚房的台子上,看著我洗菜、切菜、炒菜,像一個小觀察員似的。晚上,我通常坐在壁爐邊的沙發上看書,咪咪就偎依在我的身邊;隻要看到我去洗漱了,咪咪便先跳到床上等我

我們的生活是那麽平常、簡單、普通;那麽按部就班、風調雨順。這樣的日子裏,你怎麽會去想,原來沒有風平浪靜的生活。這些問題往往隻有當痛苦和悲傷來臨的時候,才會去想。原來生活的每一天都需要勇氣、信念;隻有到了那一刻,我們才會哭天喊地:天啊!這是為什麽?!痛苦和悲傷究竟是咋回事?!

佛教認為,人生本來就是苦的。這種信念很受中國文化的認同。感歎人生苦短的中國的詩句,每個中國人都能背誦一大桶!我從小的時候,就常為這種思想發呆:既然人生苦短,那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麽呢?後來有機會學習基督教,我發現我也不喜歡基督教所謂“原罪”之說。就像我現在失去咪咪,按照佛教和中國文化的說法,反正生活是苦的,那我還養貓咪和狗狗幹什麽?按照基督教的“原罪”之說,我失去貓咪,那是上帝對我的懲罰。

我花了二十年跟歐博士學習,我相信這世上隻有兩種宗教---即愛的宗教,和律法的宗教。我把我對這兩種宗教的本質的觀察,都記錄在《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這本書裏。我相信中國文化屬於律法的宗教。它與愛的宗教在對待痛苦的解讀上,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被動與主動。在中國文化裏,既然人生苦短,你去忍受痛苦,在“對酒當歌” 的行樂中,被動地接受和承受痛苦和悲傷。這有一種無奈和悲壯在裏麵。但在愛的宗教中,人是主動的,人活在真實的世界上,有一種好奇心去經曆生命和生活的奇妙,有一種勇氣麵對痛苦、悲傷,有一種力量每天都在創造自己的生活,有一種希望通向永恒的未來。這裏麵都一種和諧與喜樂。

愛其實並不是宗教,它是至高無上的生活法則。很多年前我看到一則新聞,內容是一個美國的富二代,到非洲去旅遊而喪命。一些中國人評論道,這個人好傻,有這麽多錢不好好享受生活,卻非要跑去冒險,結果可好,現在死了,啥也享受不到了。我問身邊一些美國人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得到的回答是:他已經享受了他的生命!

我認識一個中國老人,患有腰疾,痛起來“生不如死”的那種感覺。他每次見到我,就要抱怨一番:我活著有什麽意思?給兒女添麻煩啊!我希望我明天早上不要醒來,要不我自殺算了。我的家人都不理解我有多痛啊!且不說他的話有多麽消極,光是他臉上的表情、說話的語氣語調,就足給我的心情“添堵”了。你想他會是一個給家人和子女帶來福報的老人嗎?我還認識一位老人詹姆斯,是一位當過教官的美國老人。他也患有同樣的腰疾,痛起來一樣“生不如死“感覺。而且他比那個中國老人年長十歲。他的臉上永遠掛著孩子般天真燦爛的微笑。他告訴我,我的腰痛要殺了我,但是我選擇做幸福的主人。不管腰怎樣痛,我一樣開心---我就是快樂!

“我就是快樂!”詹姆斯老人活在愛中愛他的妻子、愛他的孩子、愛他的小狗、愛他的朋友們;不論是在戰場上被俘,麵對被槍決的危難處境,還是現在處在腰痛無窮無盡的折磨中,他扔然熱愛生活。公園裏的每一個人,都喜歡跟這位“陽光老人”在一起,他的快樂傳遞給了身邊的人。正是因為他是一個活在愛中的人,他懂得聽我失去咪咪的痛和苦,他知道如何安慰我。

與這些活在愛中的人一起,我們心中的傷痛也會被融化。我們才能有力量擁抱痛苦,並且在痛苦中破繭而出,在通往永恒的未來中,每一天都有力量和靈感創造生活。每一天都活在奇妙的恩典中!

活在愛中,並且與活在愛中的人交往,我們才可以從林林總總的痛苦與悲傷中找到意義。

這林林種種的痛苦,有失去心愛的寵物,心愛的親人、心愛的家園;遭人暗算、被人拋棄、被人出賣;失去工作、失去財富、失去名譽還會失敗。是我的失敗,導致咪咪付出了生命!雖然咪咪喜歡到外麵玩耍,但是它不同於有獨立意識的人,它沒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外麵的環境;它永遠需要我的保護和照顧;而我卻溺愛和嬌慣,由著它的性子來,最終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給家人和我自己留下一個不可彌補的傷口。我願所有養貓咪的人,都記住這個慘痛的教訓!

在失去咪咪的四分五裂的痛苦中,我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不論是那一種形式的痛苦,都是一種試煉----除非你活在愛中,又有愛的支援,你才能夠探索你的經曆,從而理解痛苦的意義。

 

楊虹:心理輔導學博士、心理輔導師。曾任西雅圖華聲報和西華報專欄作家。新作《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被台灣中央研究院、台北市立圖書館、國立台北大學圖書館、台北彰化高級中學圖書館、國立台北教育學院、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中國浙江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等收藏。

中文簡體和繁體字版,美洲專銷網站: http://www.rainbow-fans.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