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forh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小畢家人的分離之殤

(2015-04-17 09:40:13) 下一個

                                                                                

            話說有一個人(我們就叫他小畢吧)最近和一群哥們喝酒,一杯茅台下肚,忍不住罵了他媽:“那老不死的!做她兒子真倒黴!”不料一哥們轉眼把他的話告訴了小畢的家人。於是這家人的怒火一下子噴發出來。畢爹爹首先開了腔:“你反了天了!這事我饒不了你!”幾個兄弟姐妹也一同而上:“你欠全家人一個道歉!”“吃裏扒外的家夥!”“咱媽對你那麽好,把財產的大部分都給了你,你還有良心嗎?你必須給我們一個說法!”“沒有咱娘哪裏會有你,你還能像現在吃香喝辣交杯問盞?!”“你怎忍心能提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媽娘?!”“你太傷我們的感情了!”“爹、娘:您們二老要取消這個逆子的財產繼承權,把他逐出家門!”小畢這下可嚇壞了!他覺得,媽媽本來就是一個沒有愛心、控製欲極強的女人。他到國外留學的時候,懂得了,他們兄弟姐妹小時候被母親以愛為名進行虐待,但他們幼小無助,還不得不唱“媽媽呀媽媽,親愛的媽媽,您用您甘甜的乳汁把我們喂養大”之類的讚歌。酒醒之後,他意識到,這回他家裏絕對饒不了他了!但是他不知道,這是一個典型的“共生”的家庭。

        “共生”(symbiosis)是一個心理學的詞匯,指的是一個人和父母以及原生家庭在情感上、心理上,甚至身體上分不開。這種人的性格裏,沒有自己,也沒有自由;想父母所想、急父母所急。在“共生”家庭長大的子女,他們大腦裏固定的誓言就是:沒有我媽,我什麽都不是!平時,小畢的媽媽常他們孩子們嘮嗑:當年,我把你們培養成人,我容易嗎我?我吃過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啊!畢家人最常唱的歌是這一首:

我和我媽一刻也不能分離

無論我走到哪裏,我都不會忘記母親的恩情

我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她給了我生命

我的一切都是母親給的

我最親愛的母親啊, 我永遠緊貼著您的心窩

 

我的母親和我心連著心、脈搏連著脈搏

我的母親和我如同大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每當母親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渦

 

我分擔著母親的憂愁,分擔著母親的歡樂

我最親愛的母親,您永遠是我心中的歌

不論我走到哪裏,我都為您唱讚歌

而我與您,永不分割

 

            這首歌唱出了小畢的家人,都是聽媽媽話的“乖乖仔”。母親指向哪裏,他們就衝向哪裏。如果母親說這個黑的,他家沒人敢想是白的。在他們家人的大腦裏,任何跟母親不一樣的想法,都是很危險的、自私的、不道德的。這就是“共生”性格的人特點之一:我不是獨立的,離開媽媽的懷抱,我連生命都沒有。

            “共生”性格的第二個特點,是在這個沒有獨立的自我之下,他們就把母親的意見、情感、品味、喜好等當成自己的。有一次小畢和太太去國外旅途,每到一處,他都會跟太太說,這個地方適合我媽居住;這個餐廳的菜我媽一定喜歡;這件衣服我媽穿起來一定顯年輕,這場音樂會是我媽的最愛。結果,他也忘記了自己是不是玩得痛快,更沒注意到太太的情緒。

            尤其是母親不開心的時候,他們一家就陰雲密布,誰也別想高興。有一次小畢教導太太也要“為母親分擔憂愁”:“媽為我弟弟讀大學的事情愁的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我怎麽可以笑得出來?!你要是愛我,就別聽音樂了。”“媽高興的事情我們就做,讓媽不高興的事情我們堅決不做。要懂得揣摩媽媽的心思

            除了沒有自我,思想、情感等都依附在母親身上,“共生”性格的人承擔著母親的痛苦。這個意思是說,他們的痛苦不是他們自己親身經曆的,而是吸收了母親的痛苦,或者說,被母親的痛苦給同化了。小畢用髒話罵娘,為什麽會引起家人如此激烈的情緒反應?因為母親成功地將她自己的愛恨情仇,都同化給了她的子女。媽媽不認同的事情,會引起子女們的焦慮、負疚,令他們煩躁不安。他們相信有責任保衛媽媽的尊嚴不受到侵犯,保衛媽媽的形象不受到破壞。這是他們至高無上的責任和義務。

        心理學家稱“共生”性格的人,是“被占有的人”。意思是說,這樣性格的人,從來沒有做過自己,他們的心理、情感,包括身體都屬於母親,他們為母親活著。“共生”性格是一種病態的性格,是由於從小沒有得到母愛造成的。換句話說,是在母親長期虐待的家庭氣氛中長大的。隻不過他們的記憶是扭曲的,是媽媽要他們記憶的,不是他們自己真實的記憶。本來,人從一生下來就需要發展自我。但是母親不允許子女有自我:有我沒你!但你必須依附我才能生存!她一麵苦待兒子,一麵給兒子洗腦:我叫你怎麽想,你就怎麽想;我叫你怎麽感受,你就怎麽感受。做媽的乖孩子!不然,我就不要你了,也不愛你了。小孩子害怕被母親拋棄,隻能依照媽媽的話去做,才能生存。這樣,這個孩子的自我發展就被阻斷了。即使到了成年,這種被拋棄感會令他戰栗害怕。他隻能迫使自己相信,別人家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唯有我們家人最幸福!唯有我媽最偉大!他隻有拚命捍衛著好母親的幻象,看著母親的臉色,在母親的認同下,體驗母親給他們的安全感。誰敢說我媽不好,我跟誰急!

            沒有自我,沒有自己的情感、思想體驗,害怕與母親在情感、心理上分離,把自己與母親粘合在一起,感受和承擔母親的喜怒哀樂,誓死捍衛母親的形象---這些都是“共生”性格的人表現出來的行為和情感特征。 “共生”性格是一種不健康的、病態的性格,這種性格無法容忍別人與他存在不一樣的看法、思想和情感。一個人若是不脫離這種性格,永遠不會感受到做人的自由和喜樂,也難於與人相處,而這種性格特征也會繼續阻礙他的發展。一個社會若是脫離不了這種性格---恐怕也是一個病態的社會。

                                  

《慈祥與殘酷:透視中國式父母之愛》被台灣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圖書館、台北市立圖書館、國立台北大學圖書館、台北彰化高級中學圖書館、國立台北教育學院、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中國浙江圖書館等收藏。

中文簡體和繁體字版,美洲專銷網站: http://www.rainbow-fans.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是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