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forh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點點滴滴未必都是愛

(2013-04-06 17:10:29) 下一個
                                                      《父母之愛》寫作花絮之三
 
        中國人總願意相信,父母為兒女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愛。我見到一種情況,就是單親家庭的父母,往往會犧牲自己的生活,無微不至地的照顧著他們已經成年的單親子女,他們認為這是在補償孩子缺乏的愛。但是,出於愛未必是出於健康的愛,而是一個危險的誤區。       
 
            有一位老母親遠渡重洋,來照顧她成為單親的女兒。因為她覺得女兒今天的不幸是因為小時候父母離婚影響所致,於是拚了老命為女兒帶孩子、洗衣做飯、打理家務等;生病了咬牙挺著也不敢吭一聲。她說,幹活累一點還不要緊,最難的是女兒的情緒讓她擔驚受怕。有的時候女兒會因為一點點小時發大雷霆;有的時候一整天不跟媽媽說一句話。女兒的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是都做不長;而且與別人的關係也相處不好。周圍人都勸她回國去,讓女兒獨立長大,可是這位母親說不忍心、也不放心女兒一個人在這裏,怕她撐不下去。
           
我還聽過一位單親母親說:“我的孩子需要我。我寧願犧牲自己。”可是,如果這位母親敢於直麵現實,她就不難看到她對女兒“愛”的結果:首先女兒的憂鬱症始終不見好轉,既沒有能力照顧自己;也沒有能力建立新的家庭,連自己的孩子也帶不了,在人際關係上別人對她敬而遠之;第二,母親因為把心和精力都放在女兒和孫子身上,忽視了建立自己的家庭,導致母親不得不結束第二次的婚姻關係;第三,這位母親年幼的孫子已經展現出嚴重的心理疾患的信號。如果不加治療和防範,這孩子將來的生活前景將會像自己的母親一樣—一片灰色。
 
            這些以為自己全心愛著孩子的父母,隻顧沉浸在自己編造的對子女“愛”的幻象裏,卻看不到他們已經成年的子女在灰色的世界裏,過著何等苦澀的生活;有的甚至可說就是生活在地獄裏,行屍走肉般地呼吸著。而這些成年子女的小孩子們跟著一個情感不健康的父親或者母親,在一個扭曲的家庭環境中生活,將要重複一個跟父母一樣生活失敗的惡性循環。他們意識不到,正是他們自己所堅信的“愛”,害苦了他們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也害苦了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婚姻。
 
尤其是那些已經覺得“我的孩子不能沒有我,我不能不幫我的孩子”的單親父母,他們與成年子女的關係到了互相離不開的地步,在心理學的範疇裏,它的學名是“情感亂倫”。到了這一步,父母實際上不僅幫不了他們已經成年的子女,恐怕這種“粘合”給自己和成年子女帶來的害處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別以為這是偉大的自我犧牲,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這是身為父母沒有能力愛孩子的體現,是“看似慈祥,實為殘酷”的麵具,是以“愛”為名的情感虐待的一種表達。
 
這些父母很難麵對現實:我“愛”得讓我的孩子在社會上站不起來,活不下去,這是“愛”嗎?不是!點點滴滴以愛為名的情感虐待,才使成年子女沒有了生活喜樂,反而永遠陷在失敗的生活中呻吟,甚至連掙紮的力量都沒有。
 
 
 
 
 
 
 
 
 
 
 
 
 
 
 
 
 
 
 
 
 
 
 
 
 
 
 
 
 
 
 
 
           
 
 
 
 
 
 
 
 
 
 
 
 
 
 
 
 
           
                                        點點滴滴未必都是愛
                                                            ----《父母之愛》寫作花絮之三
 
        中國人總願意相信,父母為兒女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愛。我見到一種情況,就是單親家庭的父母,往往會犧牲自己的生活,無微不至地的照顧著他們已經成年的單親子女,他們認為這是在補償孩子缺乏的愛。但是,出於愛未必是出於健康的愛,而是一個危險的誤區。       
 
            有一位老母親遠渡重洋,來照顧她成為單親的女兒。因為她覺得女兒今天的不幸是因為小時候父母離婚影響所致,於是拚了老命為女兒帶孩子、洗衣做飯、打理家務等;生病了咬牙挺著也不敢吭一聲。她說,幹活累一點還不要緊,最難的是女兒的情緒讓她擔驚受怕。有的時候女兒會因為一點點小時發大雷霆;有的時候一整天不跟媽媽說一句話。女兒的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是都做不長;而且與別人的關係也相處不好。周圍人都勸她回國去,讓女兒獨立長大,可是這位母親說不忍心、也不放心女兒一個人在這裏,怕她撐不下去。
           
我還聽過一位單親母親說:“我的孩子需要我。我寧願犧牲自己。”可是,如果這位母親敢於直麵現實,她就不難看到她對女兒“愛”的結果:首先女兒的憂鬱症始終不見好轉,既沒有能力照顧自己;也沒有能力建立新的家庭,連自己的孩子也帶不了,在人際關係上別人對她敬而遠之;第二,母親因為把心和精力都放在女兒和孫子身上,忽視了建立自己的家庭,導致母親不得不結束第二次的婚姻關係;第三,這位母親年幼的孫子已經展現出嚴重的心理疾患的信號。如果不加治療和防範,這孩子將來的生活前景將會像自己的母親一樣—一片灰色。
 
            這些以為自己全心愛著孩子的父母,隻顧沉浸在自己編造的對子女“愛”的幻象裏,卻看不到他們已經成年的子女在灰色的世界裏,過著何等苦澀的生活;有的甚至可說就是生活在地獄裏,行屍走肉般地呼吸著。而這些成年子女的小孩子們跟著一個情感不健康的父親或者母親,在一個扭曲的家庭環境中生活,將要重複一個跟父母一樣生活失敗的惡性循環。他們意識不到,正是他們自己所堅信的“愛”,害苦了他們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也害苦了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婚姻。
 
尤其是那些已經覺得“我的孩子不能沒有我,我不能不幫我的孩子”的單親父母,他們與成年子女的關係到了互相離不開的地步,在心理學的範疇裏,它的學名是“情感亂倫”。到了這一步,父母實際上不僅幫不了他們已經成年的子女,恐怕這種“粘合”給自己和成年子女帶來的害處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別以為這是偉大的自我犧牲,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這是身為父母沒有能力愛孩子的體現,是“看似慈祥,實為殘酷”的麵具,是以“愛”為名的情感虐待的一種表達。
 
這些父母很難麵對現實:我“愛”得讓我的孩子在社會上站不起來,活不下去,這是“愛”嗎?不是!點點滴滴以愛為名的情感虐待,才使成年子女沒有了生活喜樂,反而永遠陷在失敗的生活中呻吟,甚至連掙紮的力量都沒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irislee0212 回複 悄悄話 我也離婚帶著孩子,常被父母批評,離婚幹啥,為了孩子不能委屈點嘛?可我就不想委屈,覺得不幸福的婚姻,給孩子一個暗示,以為結婚就是這樣的。那比離婚更糟糕。


前夫早結婚了,卻一直因為孩子,不跟國外的妻子團聚,我常勸他,不要把孩子太看重,他不能陪你一輩子,夫妻關係才是第一位。什麽是真正的愛,讓孩子看到父母幸福,才是真正的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