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forh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何總拿“種族歧視”說事?

(2013-04-26 11:23:37) 下一個

在美國少數民族抗爭種族歧視的事件時有發生,而贏得最後勝利後渲染民族性激昂情緒的,華人媒體算是一個。最近,西雅圖的一位華裔警察局長,訴政府因歧視而將他解雇一案勝訴。又見到華文報紙重筆慶賀又一次反種族歧視的勝利,好像是整個華裔族群的勝利似的。但是,總拿“種族歧視”說事,並不能夠代表所有大眾的利益。歧視現象當然存在,但沒必要把個人現象同整個華裔在美國的生活連在一起。          


顯然,不少華裔在工作中也受到歧視。但很多時候是美國同事自身素質低劣的原因,並不代表美國的主流文化。就拿這位華裔警察局長本人為例,如果他被歧視,他如何能被警察局雇傭,又如何能夠坐上警察局長的位置?緊挨著西雅圖的表威爾市市長李瑞麟先生,十幾歲才移民美國,他曾任該市議員多年,難道他就沒有遇到一點困難、一點挫折、一點障礙?怎麽就沒有聽說他跟誰發生宗族歧視的事情?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國人,為公司拚死拚活,創下優秀的業績。但因與上司意見產生分歧,在出差途中被宣布解雇。怎麽就沒有人為他呐喊:這是歧視!要去抗爭!告他!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移民身上,就不一樣。有一個華人在工作中吃東西,而這份工作是不允許工作時吃東西的。於是這個人遭到經理的批評,這人不服氣呀,別人也吃了,你怎麽不管,偏偏我就不行!可這人不想想,別人挨批的時候怎麽會讓你看見?別人在工作中吃東西的時候,會躲起來;而這位華裔卻不顧忌,覺得我手腳快,工作做完了,當然可以坐下來休息。經理找他來,話還沒談幾句,這人已經不假思索地就衝著經理喊一句:“你這是歧視!”結果怨恨越級越深,最後被經理炒魷魚。


由此可見,所謂“宗族歧視”的模式是:問題出現、情感受傷、我是少數民族、所以是歧視。就是說,讓情感替代了受到傷害的行為。於是“歧視”的定義就成了:隻要我的情感受到傷害,你就是違反了法律。情感受到傷害當然不好受,但是為什麽不去梳理一下:我們作為移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行為、思維等,去適應這個社會?而人家必須小心來適應我們?為什麽不去看看自己的溝通能力、語言能力、人際關係能力跟別人有什麽差距?


一個時時處處要挾著拿“種族歧視”說事,一個時時處處要證明自己不是歧視者---這就是美國現在存在著的一個漏洞。這個漏洞也讓華裔成為一群情感脆弱、難以融入主流社會、仍然在為生存而掙紮的群體。希望大家能夠反思:現代的移民不再是像過去老一輩的移民,生活在最底層;高學曆、高收入讓我們有條件拓展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視野。我們選擇移民美國是追求更美好、和諧的生活。這裏是我們的家園,我們已經在這裏安居樂業,我們的孩子都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而我們為什麽要把自己孤立起來,把自己圈在自己畫的“華裔小半徑”內,整天把神經繃得緊緊的,手握“歧視”的寶劍,永遠警覺著、敵視著我們的社區和我們後代的家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irislee0212 回複 悄悄話 深有感觸,覺得被歧視,往往是因為——自己的自卑心,無法融入對方世界。一開始是委屈忍讓,覺得自己寄人籬下,最後演變成受歧視心理。

應該改變思維方式,把美國當自己的國家,華裔可以跟白人一樣,通過正常途徑,大膽伸張任何的權利,就沒啥子人會歧視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