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forh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重返伊甸園---婚姻和家庭幸福的金鑰匙 (14)

(2012-09-19 15:54:41) 下一個

第四點. 懂得休息

安息日的意義     

        安息日就是休息日。《創世》記載:“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上帝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安息了。”(創世記22-3)這裏麵有兩個特點:

第一,上帝用一整天的時間休息;

第二,上帝賜福給第七天,使這一天成為聖日。

        在舊約時代,安息日是以色列人必須遵守的律法。“六日你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使牛、驢可以歇息,並使你婢女的兒子和寄居的,都可以舒暢。”(出埃及記2312

        休息是上帝神聖的智慧和計劃。會休息的人理解恩典。我們從《創世記》上帝的計劃和以色列人對安息日的律法中,以及耶穌基督的榜樣中,解讀休息的意義:休息是必須。休息蒙福,不休息會受到懲罰。

        耶穌基督給我們樹立了懂得休息的好榜樣。祂從高昂的人群中,靜悄悄地退出來,一個人到曠野禱告;祂在狂風駭浪的船上安然睡覺。

        睡覺是最基本的休息,但睡覺並不一定是在休息。有的人睡覺的時候還在滿腦子想著其他的事情,尤其是現在企業流行的“床墊文化”,更不能稱為休息。真正的休息不僅要在時間上睡足,在質量上睡好,而且是不受其他事物和思想幹擾的純粹休息。這是一段修複身心的時間、發現自己的時間、了解自己的時間、與上帝重新連結的時間。

        首先,我們的大腦和身體需要休息。我們的身體和大腦都有一個限度。這是上帝重要的、有智慧的計劃。既然上帝設立了限製,就是為了保護我們。身體的運作有限製、情感有限製,精神也有限製。隻有不逾越這個限度,正如當年亞當和夏娃夫婦不違反伊甸園中的限度一樣,生活將是無比美好的。有人說:“我靠著耶穌什麽都能做。”你能飛嗎?你可以六個月不吃飯嗎?你可以一生健康地活著嗎?耶穌也沒有醫治所有的人、沒有向所有的人宣教、沒有探訪所有的人、沒有交結所有的人。祂沒有一天工作二十四個小時。以色列人不守安息日被看作是罪,並且要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今天,不給身體時間從慢性壓力中恢複,死亡和慢性疾病、包括精神困惑的折磨,不也是對不休息的懲罰嗎?

        在今天的社會,變化實在很多。可是我們的大腦和身體結構,卻沒有隨著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而改變。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阿齊貝德.赫德博士(Dr. Archibald D. Hart)稱人的限度是駱駝型的,不是飛機的行為。休息是讓大腦和身體放鬆的首要條件。大腦在放鬆的時候,才能慢慢生產出自然的鎮靜劑,用來抵抗焦慮和恐懼。但是,人們往往忙地停不下來,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數不盡的人被慢性疾病折磨,如慢性疲勞綜合症、腰痛、自體免疫疾病等。慢性背疼、大便不好,這些統稱為“不明確疾病”。數不清的人掙紮在酗酒、吸毒、以及藥物成癮中。沒有人知道病因,也沒有人曉得怎樣治好。“過勞死”就是一個新的詞匯,也是對現代壓力生活的一個寫照。“過勞死” 的殺手就是長期超負荷的活動、工作、競爭、期望、疲勞、匆忙等等。是人們自己在這個高壓鍋似的生活中再加上一個選擇、一個問題、一個承諾的後果。人們更加不注意的是當我們的身體受到損害之前,我們的大腦早已先受到損害了。憂鬱症、焦慮症、成癮、恐懼症,以及各種人格障礙,隻是現代精神問題的冰山一角。它們就像院子裏的雜草,慢慢地耗盡我們的情感。

        在美國,十種藥裏麵就有八種直接跟憂鬱症有關:抗憂鬱症藥、抗焦慮症藥及睡眠藥、胃藥、高血壓藥。吃藥就好比是吃止痛藥,好讓我們托著斷腿打足球。盡管越來越多的人有憂鬱症和焦慮症,盡管西方醫學和精神病學有著很好的工具,但是,並沒有真正的效果,沒有什麽人可以痊愈。相反,他們生活的質量卻降低了。美國心理學家理查德.奧康納博士(Dr Richard O’connor)歎息道:我們現在不是順從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一幅天人合一的景象不再有了。

        休息,不僅是身體的需要,也是婚姻關係的需要。我看過不少的報道和文章,講述夫妻二人當年如何奮力打拚,待到事業成功之時,不是男方長期在外應酬有了外遇, 就是女方因為在家守不住寂寞而紅杏出牆,最後弄得是勞燕分飛。即便是為了家庭責任,具體利益,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不再有生活的激情。原因是什麽?大家都太忙,沒有時間交流、溝通、親密,沒有時間享受性生活的美妙。雙方的交流僅剩下日常生活對話。這種情況往往成為外遇的因素,不僅導致婚姻失和、家庭破裂;有的還釀成無可挽回的人命悲劇。

        婚姻最怕的就是乏味。有些妻子抱怨自己全身心地犧牲:平時要上班,回家要做飯,輔導和安排孩子的功課,沒有片刻的休息;到了周末,更是要大搞清潔。她們放棄自己的愛好,精心照顧丈夫和孩子,累得精疲力竭,卻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安慰和體諒。她們把這種生活看作是財富,並為自己的這份犧牲感到驕傲,甚至還要保衛這份自我犧牲的財富。她們不曉得,是一種強烈自愛的反射。敦那醫生說她們的犧牲隻是在開發丈夫和孩子的依賴性。一旦丈夫突然去世,或者對她感到厭倦而離婚,或者是孩子長大成人離開她家,她們就像是掉進了沙漠,生活失去了意義。她們本是上帝賜給男人的,是一同分享生命的伴侶,不是隻具有做事功能的傭人。男人呢?往往容易投入在工作和其他的事務上,忽視妻子需要與他在一起的時間。這樣的夫妻往往到了退休的時候,才發現兩個人早已不適應天天在一起的日子。

        夫妻間卿卿我我、耳鬢廝磋、相濡以沫、心心相印的甜蜜關係,要想得到發展和鞏固,夫妻二人必須肯花時間在一起,建立自己特殊的休息方式。

        認識不到安息日的意義,不僅毀掉自己的身體健康,甚至性命不保,也同樣會毀掉婚姻的健康,導致家庭破裂。

           

休息的原則  

        中國民間自古以來提倡“日落而息” 的休息原則。即天黑以後應該休息。這是每日的休息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像動物那樣“冬眠”的休息方式,即每年的冬季應該有一段時間完全安靜修養。此外,冬季每天的作息時間應該是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中國還接受了出自《聖經》的每周休息法,使得每個周末都法定假日。隨著各種壓力的增加,人們一年四季都在工作。即便是春節期間有較長時間的假期,但商業引導的暄鬧氣氛,已經替代了寧靜養神的環境。照明技術的發展,也讓黑夜成為白晝;周日不是要加班,就是成了人們集中完成家務的時間。這三種古老的、充滿智慧的休息方式,已經越來越難遵守了,因而人離健康也越來越遠了。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阿齊貝德.赫德博士(Dr. Archibald D. Hart)在他的《醫治焦慮症》一書中,提出以下休息的原則:

1.     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裏。沒有人是超人,人人都有自己的極限,要學會在這個極限範圍內工作和休息。

2.     決不超過自己的極限。等到精疲力竭,有了頭痛、頭暈和疲勞等壓力症狀出現的時候,才停下工作,說明你已經走的太遠了!

3.     一旦意識到要到極限的時候,立刻停下來。你的目標是絕不讓身體產生壓力症狀,比如視力疲勞、疼痛、頭痛等。

4.     在每周的工作日內保持定期的休息。這樣做可以降低腎上腺素,永遠保持旺盛的精力。

5.     如果已經超出極限,壓力重重,趕緊退回來,好有時間來恢複。一旦你引發了疼痛等其他壓力反應,你的身體不僅需要降低你讓它產生的腎上腺素,而且還要醫治你已經給它造成的損害。

6.     在每一天結束的時候好好休息。你的身體每天都需要充電,你每一天都要有足夠的時間放鬆、休息和睡覺。

7.     在周末要好好休息。這個意思是沒有人可以超出身體的極限,不論你的工作如何重要,你也要休息才行。

        值得提到的是,有些人把他們的安息日積攢到一起,每年出外旅遊。卻沒有意識到,他們同時也把壓力和焦慮積攢起來; 還有的人把自己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的,“擠”出時間來運動,一到鍾點急急忙忙趕回去工作。這種休息也不叫休息。他們號稱趁著年輕,努力一把。這叫“用青春賭明天”。且不說因為“過勞死”的年輕精英。難道我們真的願意在年輕的時候用健康換財富,年老的時候用財富換健康嗎?這樣的明天誰賭得起?

 

休息是選擇

        在今天這樣一個老鼠競賽般的社會,選擇休息的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原因有兩方麵:第一,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為工作拚命;第二,這其中也難免被成功、名譽、財富、權力,以及愉悅所驅使。但到底生活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麽?我們的價值觀是什麽? 我們已經太久地生活在焦慮和迷茫下,極少有人會關注到這個問題。當然也不會想到延長的工作時間和縮短的休閑時間,會給我們的身體和關係帶來什麽樣的傷害。每一個人都期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世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獲取成功。因為我們隻相信金錢、財富和個人成就的“成功”,才是最具價值的,否則,就是一個失敗者。在大多數時候,我們跟著社會媒體,走向“享樂塔輪”,以為消費主義是通向幸福的伊甸園之路。去年你買不起平板電視,今年你沒了它不行。去年你可以住在公寓裏,今天家裏沒有幾個衛生間就不習慣。去年你的手機用得好好的,今年就已經過時了,必須更換。電腦、家具要更新換代,衣服、汽車要講究時尚。你得到的越多,你想要的就越多。但事實上這種做法隻會增加壓力,帶我們走向毀滅之路。

        一個不正確的思維模式已經被我們接受:我必須拿春春和生命賭明天。

        一個可怕的生活方式已經被我們認同:我們生活在焦慮、憂鬱和疾病當中。

        我們可以繼續穿著皇帝的新衣,看不見自己生活在一個壓力的世界裏。情感關係變得異樣、脆弱,稍不留意就會被毀壞和折斷;也看不見我們的忙碌給我們的身體係統增加了多少的傷痕,以至於身體和情感變得虛弱,功能低下,隨時都會讓我們跌倒。我們可以選擇成為無助的受害人,也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遵守安息日的自然法則,建立自己的休息時間,過一個豐富的、充實的、美滿的、幸福的、健康的生活。

        選擇權不是在我們自己手裏嗎?

結束語:

        上帝在伊甸園為人設立的婚姻是幸福美滿的。帶有上帝形像的人,原本與上帝有著親密無間的關係,同時享受著與另一半恩愛甜蜜的關係。這種美滿的關係滿足了人不再孤獨的需要,得享生兒育女的祝福。一同繼續著上帝的創造,吟唱同一首愛情歌曲,譜寫同一段生命的曆史。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Erich Fromm)描述“今天人的生活不是幸福的,滿足的。人在精神上是一團糟,糊裏糊塗,快要近乎瘋狂--不是那種歇斯底裏的瘋狂,而是近乎精神分裂症的瘋狂。”中國電視劇《合同婚姻》的結尾,經曆了婚戀失敗和痛苦的主人公,就婚姻關係問題有一段令人深思的獨白:那種彼此之間的心照不宣哪去了?那種不拘形式的心心交流哪去了?那種盡在不言中的心領神會哪去了?那種情真意切,心心相印哪去了?主人公最後對婚戀關係的迷茫感慨萬千:它們都到哪兒去了呢?

        主人公對婚姻關係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他沒有明白,是人用上帝賦予他們自由選擇生活的權利,對抗上帝對人生活的計劃和目的,使人失去了最理想的樂園--婚姻的美滿、家庭的幸福。

        離開了伊甸園的現代人,成了心理學家C.G.榮(Carl Gustav Jung)筆下描述的:丟失了古人形而上學的東西,把自己建立在物質安全,以及社會福利等理想上,反而受到更大的、更多的威脅。科學已經摧毀了人內在生活的避風港。所以,很少有人對得起“人”這個稱謂,因為目前活著的人,幾乎不符合人的標準。

        離開了伊甸園的婚姻和愛情,就好比斷了弦的琴瑟奏不出和韻;折了翅膀的鶼鰈無法比翼雙飛;被拆散的鷓鴣不能形單影隻。我們再也唱不出“骨中之骨,肉中之肉”的愛情之歌;再也體驗不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幸福喜樂;再也畫不出“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的美妙圖畫;再也享受不到造物主給人的禮物--性帶給人的親密、信任、責任和承諾。

        盡管如此,上帝依然沒有離棄人,而是為人預備了一條能夠重返伊甸園的救恩之路。隻要我們願意接受這個珍貴的免費禮物--耶穌基督。我們就能夠對生活和世界有一個清晰地、明確的認識。我們就會用恩典的眼光來理解、看待婚姻和家庭,不會受到任何後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我們不會因著相愛一起攜手走進婚姻殿堂,最後卻以離婚收場。傳統文化的習俗和宗教的律法沒有解釋生活,隻告訴你什麽“可以做”, 哪些“不可以做”。這樣隻可以維持婚姻,但無法給婚姻生命和活力,致使更多的夫妻生活在半死不活的“亞婚姻”中。恩典透過耶穌基督的力量,給人獲勝的、有感染力的、可以到達的希望。恩典教會人們接受生活,看見生活的美麗。用恩典膏抹和澆灌的婚姻,讓夫妻擺脫人造的限製和束縛,讓人體驗到自由和喜樂,滿足夫妻雙方各自不同的需要,讓婚姻的愛情之花永不凋謝。

        重返伊甸園的道路上崎嶇坎坷,麵臨很多困難和意想不到的環境。然而,靠著上帝的恩典,我們在這個旅途中可以不斷地拿掉心中的負罪感,讓心得到釋放、得到自由。漸漸學習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一個能夠寬容的人、一個能夠創造愛和接受愛的人。一個最終能夠回到樂園,享受幸福生活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irislee0212 回複 悄悄話 拿春春和生命賭明天,讓我想起慕容複,他一輩子最快樂的時候,永遠在未來,所以他瘋了。

活在當下,享受生活每一天,才是真正智者吧。
irislee0212 回複 悄悄話 您發的文章,都是簡單的至理,值得每一篇仔細觀摩。


記得有佛經說——所謂修行,就是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專心如一。這個境界,嬰兒都能做到,而普通成人做不到。而我,好像隻有寫作時,才最專心,^_^,所以寫作對我是一種修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