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2014 (2)
2015 (121)
在網上查,看到您12015年寫的此文,十年前,很受益,認...
看不見傳圖。
喜歡宋徽宗的字!
最狂的書法在大陸,不談毛澤東人但他的真跡100年後肯定...
台北故宮那卷懷素"自敍帖"並不是原作真跡,而是後代...
樓下說得在理。光看題目,我還以為台灣橫空出世了一位...
標題應改為最強書法在台灣故宮博物館。
沒關係, 慢慢來, 等忙完生計再寫也不遲. 讀帖也是一個...
收藏了,好貼。想學寫字這麽多年都沒開始,可能還要等...
何紹基(1799—1873),清書法家。湖南道州(今道縣)人。字子貞,號東州,晚號蝯叟。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官編修。工經術詞章,尤精說文考訂之學,旁及金石碑版文字。書法自成一家,草書尤為一代之冠。晚年以篆、隸法寫蘭竹石,寥寥數筆,金石書卷之氣盎然。偶作山水,不屑摹仿形似,隨意揮毫,取境荒寒,得石濤晚年神髓。畫必長題,題多佳句,惟不輕作、興至為之,輒自毀去,故流傳者少。有說文段注駁正、詩文集。著有《惜道味齋經說》、《說文段注駁正》、《東洲草堂詩鈔》、《東洲草堂文鈔》等。
何紹基的書法成就很高。各體書熔鑄古人,自成一家。草書尤為擅長。何紹基的楷書取顏字結體的寬博而無疏闊之氣,同時還摻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歐陽詢、歐陽通書法險峻茂密的特點,還有《張黑女墓誌》和《道因碑》的神氣,從而使他的書法不同凡響。何紹基的小楷兼取晉代書法傳統,筆意含蘊,行草書融篆、隸於一爐,駿發雄強,獨具麵貌。他的篆書,中鋒用筆,並能摻入隸筆,而帶行草筆勢,自成一格。何紹基書法,早年秀潤暢達,徘徊於顏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間,有一種清剛之氣;中年漸趨老成,筆意縱逸超邁,時有顫筆,醇厚有味;晚年何紹基的書法已臻爐火純青。 濟南大明湖曆下亭楹聯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即為他所書。曆下亭東壁仍存其《重修曆下亭記》石刻。
本文是何紹基臨的《張遷碑》,便於讀者在參考原帖的基礎上,能深層次地去領會和把握何紹基在臨寫古代碑帖時的巧思和妙用。即臨碑時重骨不重姿,入古能出新,平中有犯險,不穩則愈妙的藝術特點。所以譚延闓說:“先生與錢南園、劉石庵和翁鬆禪,並為清代四大家。”此非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