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午餐時間到了, 我的新加坡同事們激動的一起相約,“走! 我們去吃!” 那激動勁兒,好像垂涎欲滴似的。我也一起去湊湊熱鬧,原來是每人去吃一碗炒果條, 黑黑的腥腥的,據說是味道很鮮美。為了融入這個社會,我吃!
啦沙我也是經常的來一碗,盡量的讓自己習慣這個美食。那個什麽叫若加的,什麽黃瓜,菠蘿,花生粉,糖漿等等混在一起的,我總是去吃,告訴自己要習慣。
隻要是被稱為本地美食的,我都去吃,要融入這個社會,吃當然要排在第一位。
吃來吃去,隻有那個印度煎餅我是真愛吃。 韓國餐我也是從不排斥。 日本餐有時吃吃。
我堅持強迫自己吃本地的“美食”到了今年, 徹底崩潰了, 上半年的一天,全家一起去吃,我仍然去叫了一盤炒果條,打開自己所有的味覺器官告訴自己這是個美食,好吃!吃著吃著,怎麽感覺那生貝像臭腳丫子似的,腥臭難咽的,我告訴我老公,我放棄了這個美食。從此我就放棄了。一道一道的美食終於被我徹底丟棄了。
我不要我的味覺器官再受苦了。新加坡的美食,再見了!
時常我自己整幾個小菜,或燉個湯,再來一盤自己醃的韓國泡菜,配上一壺鐵觀音,自己也美孜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