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喜

開心快樂的奔走帝!
正文

2012年12月26、27、28日  陳丹青做客談論木心

(2012-12-26 14:10:28) 下一個
這幾集鏘鏘很好看:首先是陳丹青來做客,欣賞他的文化底蘊、睿智與直言,是為數不多的有內涵的現代藝術家。其次是談論木心,‘文化斷層期間的不斷層’。

文化的積累與沉澱,非一日之功,不是花高價買幾幅油畫或是看幾場歌劇就可以達到的。現代人對物質的無止境追逐以及某些娛樂方式,相比之下,顯得非常單一與蒼白,也就是俗稱的‘沒文化’。這‘沒文化’,也是一種文化。

木心是良師益友 課堂像成年人私塾




木心講課方式就象音樂會

“風雪夜,聽我說書者五六人,陰雨,七八人,風和日麗,十人,我讀,眾人聽,都高興,別無他想。” 我幼時讀,大喜,不像後來我在紐約講課,也如此。

這種生活的基調---前見古人,後見來者---是所謂教養。教養何來?是藝術教養出來的。藝術和生活是這樣的關係。不相擾。但藝術教養可以提高生活。“文革”之中,死不得,活不成,怎能活下來呢?想到藝術的教養---為了不辜負這些教養,活下去。

———— 木心





許多年輕人無好長輩 慶幸認識木心

(來自互動百科)

木心木心

木心(1927年2月14日 --- 2011年12月21日),原名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詩人、文學家、畫家。1927年生於烏鎮東柵。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1982年定居紐約。木心先生在台灣和紐約華人圈中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2011年12月21日淩晨3時,木心在故鄉浙江烏鎮逝世,享年84歲。木心是陳丹青的導師。



木心 - 簡介 

木心,本名孫璞木心,本名孫璞

木心原名孫璞、孫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中文原名的拚音為SunPu,海外華人文化界傳奇式大師,畫家,作家。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係畢業,曾任杭州繪畫研究社社長,上海市工藝美術協會秘書長,《美化生活》期刊主編,交通大學美學理論教授。


個人經曆

1927年2月14日,木心(本名孫璞)出生於浙江桐鄉烏鎮東柵財神灣一家孫姓的富庶大家庭,孫家雕梁畫棟的老宅,緊挨著孔家花園(盾夫人孔德沚的娘家)。

1946年,就讀於劉海粟創立的上海美專學習油畫,但20歲出頭的木心因為領導學生運動,被當時的上海市長吳國楨親自下令開除學籍,又被國民黨通緝,走避台灣。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才回到大陸。

1949年後,木心任職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

1971年,獲罪,被關進廢棄防空洞半年之久,然後又是勞動改造。

出獄後,前往北京,負責修繕人民大會堂,(因為他曾經是1950年代北京十大建築的室內設計師之一)。之後,木心任上海工藝美術家協會秘書長。

1982年,木心55歲,自費留學來到紐約,從事美術及文學創作。

1984年開始,木心的畫作開始被收藏家買走,但一對法籍台灣夫婦力勸木心寫作。也是在這一年,木心在哈佛大學舉行個展,哈佛的東方學術史教授羅森菲奧評價他的畫作說:“這是我理想中的中國畫。”到了上世紀90年代,美國著名收藏家羅森奎斯收藏了他的水墨山水畫30餘幅,木心在繪畫上的聲望就此奠基。 木心的畫成為20世紀中國畫中第一位被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作品。木心的文學作品最早在1980年代末陸續在台灣出版,此前,他的散文已經在美國東岸的華人知識分子圈流傳開來。

1990年代初,木心應紐約一群大陸文藝家執意邀請,開講《世界文學史》課程,曆時5年,學生中有畫家、舞蹈家、評論家和曆史學家。聽課學生最多時達到30餘人,雙周一課,每堂課4小時,寒暑假停課。每堂課的講義,木心手寫近2萬字。陳丹青就是學生中的一位。

2005年,聞烏鎮實施保護,在烏鎮景區邀請下,回烏鎮老家定居。

2011年12月21日淩晨三點,木心在家鄉烏鎮去世。[1] 

木心 - 寫作

木心木心

木心在年輕時代開始寫作,從14歲起,木心創作了100多個短篇和8個中篇,寫了整整20本,但在1970年的抄家中全部遺失。等到1980年代,木心來到美國之後,才再度寫作。而他的作品卻最先被美國大學所重視,他的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成為部分大學的課程讀物,在那個年代,可能算是惟一的中國作家。到了1980年代末,他成為所謂“出土”作家名單上的一位,木心的名字和作品通過阿城、陳子善等流回大陸。[2]

木心在大陸出版的第一本書是散文集《哥倫比亞的倒影》,內中選編《九月初九》、《哥倫比亞的倒影》、《上海賦》等最能表現木心行文風格的散文13篇。

作品

1984年至2000年,木心出版了12本小說、散文和詩集。 

散文集《瓊美卡隨想錄》、《散文一集》、《即興判斷》、《素履之往》、《馬拉格計畫》、《魚麗之宴》、《同情中斷錄》。 

散文集《瓊美卡隨想錄》《散文一集》《即興判斷》《素履之往》《馬拉格計劃》《魚麗之宴》《同情中斷錄》 

詩集:《西班牙三棵樹》《巴瓏》《會吾中》《我紛紛的情欲》 

小說集《溫莎墓園日記》《the windsor cemetery diar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