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麽教育不應該產業化:一個經濟學分析

(2005-08-07 09:52:06) 下一個
為什麽教育不應該產業化:一個經濟學分析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教育產業化引起很多爭論。反對教育產業化的,往往從社會公正的角度出發;主張教育產業化的,往往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本文將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為什麽教育不應該產業化。 大家知道,一個係統的價值,跟環境有很大關係。比如說,9。11 之前,航空公司很值錢,9。11 之後,飛機還是同樣的飛機,工作人員還是同樣的工作人員,但航空公司的股價跌得很厲害,好幾家公司還宣布破產。一般來說,環境越不穩定,資產的價值越低 公司如此,國家也一樣。在羅馬帝國鼎盛之時,它的國家機構,軍隊,道路,建築,極具價值。但在它崩潰之日,所有的所有,都一文不值。“昔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從理論上還可以證明,一個係統的固定資產越高,對環境穩定性的要求越高。比如說,一個飛機場被炸,全國的飛機都要停飛;一個自行車停車場被炸,警察頂多把周圍的地帶隔離。這就是為什麽一個國家越富裕,對社會穩定的要求越高。 一個社會怎樣才能穩定哪?這需要大多數人對社會的認同,覺得這個社會是相對公平的。同時,追求不平等是人的天性,說得婉轉一點,人追求的是出類拔萃,出人頭地,出眾,傑出。這就是為什麽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是私有製或小集團所有製。既然是市場經濟,教育是否也應該市場化哪?讓我們來討論一下教育市場化的 後果。 一個市場化的教育體係,有兩種付款方式,父母付款,或是學生自己貸款。如果是父母付款,由於人們收入相差很大,能夠給孩子的教育投資相差也很大。這樣,上一代的財富基本上決定了下一代的前途。在這種體係下,窮人(永遠是大多數) 的孩子很難對這個社會有認同感。久而久之,這個社會將成為革命的沃土。因此,很少有人主張由父母直接付款。 那麽個人貸款哪?有些國家確實給大學教育提供貸款,但這種貸款還款率較低,是由政府或政府資助的機構提供的一種賠本生意。政府也往往以各種原因減免還款。比如在魁北克省,一家人如果在大學畢業五年內生孩子,貸款的一半就免了。盡管如此,很多人已經抱怨大學畢業時欠債太多,更不用說把貸款計劃延伸到中小學了。 那麽,有人提出,由雇主直接還款哪?如果一個人讀了博士學位,由於種種原因,找不到高薪的工作,去肉店申請去做賣肉的夥計。如果肉店老板要付一個博士的培養費,他還敢要這個博士嗎?也就是說,這個博士,隻有餓死了。這樣,誰還敢念博士,碩士,甚至學士哪? 正是由於教育產業化的不可行,導致了幾乎所有國家實行基礎教育義務製。在財富不均的社會裏,實行義務教育,使得小孩子在相對平等的環境下成長,是保持社會凝聚力和穩定的重要條件。 基礎教育的非產業化,似乎是共識。高等教育,世界上大多數國家, 包括美國,也主要靠政府撥款。由於美國大學的產業化程度相對較高,我們來討論一下美國的情況。 美國大學分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公立大學主要靠政府撥款,至於私立大學,盡管很多名聲很響,規模大部分很小,學生人數並不多。私立大學入學的學生中,如果家庭不富裕,能拿到各種助學金。即使是繳付全部學費的學生,也並不是市場成本。美國的私立名校,運行成本大約有一半來自捐款,也就是說,學費大概隻有市場成本的一半。為什麽私立學校會采用這種運作模式哪? 如果學生的學費是市場成本的全部,很多學生畢業時必定債台高築。如果學生畢業時找不到高薪的工作,他們很可能進入地下經濟來逃避還債,地下經濟的職業往往收入低,而且很少升遷的可能。所以市場化很高的私立學校也是賠錢辦教育,他們希望自己的畢業生有很多學識,但沒有很多債務。這些畢業生在職場成功之時,不能不感念母校賠錢辦學的恩典。比如說,普林斯頓60%的校友,都向母校捐贈。 綜上所述,沒有一個發達國家,教育係統是產業化的。從學生個人講,教育是一項極大的投資,占據了一個人最有活力的十幾,二十年時間,而我們知道,大的投資對穩定性要求很高。如果學生求學期間背上巨額債務,風險會增加很多,這樣會大大降低教育的價值和社會的財富。相反,如果畢業生多學識,少債務,他們創造的財富會增加國家的稅收,從而保證教育的支出。 其實,所謂的純粹市場,也有很多法律調節財富的分配。比如說,大部分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經營失敗,可以宣布破產,毋須償還所欠的債務。由於有限責任公司降低了業者的風險,使得業者更願意創新,爭取高利潤,社會整體反而受益。 2003。9。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