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各類金融投資的風險與特點
對於普通退休一族而言,金融投資依風險高低,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 定期存款憑證(GIC, Guaranteed Investment Certificate)——風險等級:0.1級
這是最普遍、最被接受的投資工具。
由銀行或金融機構發行,利率固定,到期後連本帶息返還,幾乎無風險。
2. 銀行憑證(Bank Notes)——風險等級:0.5級
由銀行委托投資機構發行的可流通債務憑證,可在市場上買賣。
3.主權政府債券(Government Bonds / Treasury Bills)——風險等級:0.5級
由加拿大或其他主權國家政府發行,屬於最安全的市場型債券之一。
4. 公司債券(Corporate Bonds)——風險等級:1級
由上市公司或大型企業發行,用於融資。
5. 外匯交易基金(Money Market Fund)——風險等級:1級
由各金融機構發行,用於外匯市場融資。
6. 封閉式基金 / 交易型基金(Mutual Funds, ETFs)——風險等級:1.5級
7. 股票與指數基金(Stocks, ETFs)——風險等級:2級
8. 衍生性投資(Options, Short Selling)——風險等級:3級
9. 加密貨幣(Bitcoin等)——風險等級:4級
小結
| 投資工具 | 風險等級 | 收益潛力 | 適合對象 |
|---|---|---|---|
| GIC | 0.1 | 低 | 保守型、退休族 |
| 銀行憑證 / 政府債 | 0.5 | 低-中 | 穩健型 |
| 公司債券 | 1 | 中 | 穩健偏進取型 |
| 基金 / ETF | 1.5 | 中-高 | 中等風險承受者 |
| 股票 | 2 | 高 | 長期投資者 |
| 期權 / 衍生品 | 3 | 很高 | 專業投資者 |
| 加密貨幣 | 4 | 極高 | 高風險投機者 |
結言
正如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生活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裏,到處都潛藏著大小不一的風險。事實上,世上沒有真正“無風險”的投資——無論是銀行定期存款,還是國家主權債券,它們都隻是人為製度下的產物,受經濟與政策環境所左右。
然而,風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風險的無知與逃避。隻要我們具備清醒的風險意識,並懂得以理性與策略去分散、管理它,風險便不再是威脅,而是可以被我們掌控、甚至利用的力量。
懂得麵對風險,也正是通往財富自由與內心安穩的第一步。(續)
關鍵在於我們的認知與配置。
過去我們以為存GIC最穩,但在高通脹時代,GIC的實際收益往往跑不贏生活成本。
反而,若能適度分配一些短債基金、優質公司債券、穩定紅利股或低波動ETF,
在守住安全性的同時,也能獲得略高於通脹的淨回報。
至於加密貨幣,它的確充滿爭議,波動巨大,監管不穩,敘事常變。
但它同樣象征著一種新金融秩序的試驗。
BTC,ETH等或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避險資產,
卻是對舊金融體係的一種價值對衝。
正如互聯網之於信息世界,
加密資產之於金融世界,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變革。
對多數投資者而言,加密貨幣應被看作極小比例的探索性投資,
不是為了暴富,而是為了保持對未來的敏感度。
畢竟,財富的安全感,從來不在於逃離風險,
而在於看得懂風險背後的時代邏輯。
你文末那句話我也很喜歡
風險不可怕,可怕的是對風險的無知與逃避。
投資哪能沒有風險?
真正的安全感,從來不是金融市場給的,
而是心智成熟與認知進化所帶來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