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爆發今年最大勞資衝突,工會到底好不好?

(2023-09-17 14:22:20) 下一個

【一分鍾速讀版】

因無法與美國最大的三家汽車製造商達成新的合同,美國汽車工人工會(UAW)於周五(9月15日)舉行部分罷工。

一個經常被提到的問題是:工會到底是在促進還是阻礙社會的進步?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澄清關於工會的幾個誤區:

1)“工會腐敗”——不是工會腐敗,而是權力腐敗。

2)“工會貪婪”——不是工會貪婪,而是人性貪婪。

3)“工會造成美國車競爭不過日本車”——這是競爭環境不公平,需要在大環境是下功夫。

我們要知道,周末休息,最低工資製,8小時工作日,比較好的勞動保護,加班的時間拿平常1.5倍工資等福利,都是靠工會爭取來的。工會對貧富差距也有強大的鉗製作用。美國曆史上工會的作用總的來說是瑕不掩瑜。

不可否認,工會非常不完美。但目前來說,要製約、製衡資本,還沒有比工會更合適、更有效的工具。


【完全版】

周五(9月15日),代表美國汽車廠約15萬名工人的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nited Auto Workers,簡稱UAW)工會,因無法與美國最大的三家汽車製造商,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的母公司斯泰蘭特,達成新的合同,舉行部分罷工了。

今年夏天以來美國的罷工可真不少,先是好萊塢編劇罷工,然後好萊塢演員也跟著罷工,UPS的卡車司機也差一點走上罷工的路。洛杉磯當地的酒店也發生了罷工。

但UAW的罷工是今年最大的勞資衝突,汽車製造商可能將損失數十億美元的收入和利潤。

就勞工運動而言,汽車行業的工會可以說曾經是領頭羊,該工會的曆程,差不多就是美國工會曆史的代表。那麽,今天這個有可能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罷工,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美國汽車工會的輝煌和低穀

1970年9月5日,汽車工會開始了對通用汽車的罷工。這次罷工持續了67天,最後為工人爭取到了一個滿意的為期三年的新合同。而這隻是工會在合同談判中取得的一係列勝利之一。

通過工會的作用,汽車行業工人的工資增加了,福利也越來越好。他們的醫療保健幾乎完全由公司承擔。於是,汽車工人過上了非常舒適的中產階級生活。他們可以送孩子上大學,在湖邊建別墅,買船。這確實為美國的中產階級樹立了標準。而且水漲船高,這也幫助提高了非工會工人和其他不同行業工會工人的工資。

令人驚喜的是,汽車公司居然也是贏家之一。在此之前,汽車並不是藍領家庭的標配。當藍領家庭也普遍買得起車時,汽車公司真是賺翻了。

可惜好景不長,省油的日本車慢慢地開始占領美國的汽車市場。到了80年代,本田、豐田和其他公司甚至開始在美國建造自己的工廠。他們去那些可以雇傭非工會工人、支付較低工資的州。這使得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競爭力下降,逐漸陷入困境。

而在美國汽車公司陷入困境之時,汽車工會擔心工廠倒閉後工人的境遇,甚至與工廠談判達成了一項協議,建立了所謂的“就業銀行”——哪怕部分工廠關閉了,那些被關閉工廠的工人們也將繼續“上班”(依然每天打卡,但不做事),繼續領大部分工資。

當時汽車製造商認為困境隻是暫時的。他們會重組,他們會比以前更好,幾年後就可以重新奪回市場份額,他們會重開這些工廠,他們需要這些工人。但是,事情並沒有朝這個方向發展,而是他們陷入了惡性循環。與此同時,工人們依然過著好日子。

到了2000年代中期,汽車公司真的難以為繼了。福特曾經有過一年就虧損了120億美元。他們向工會公開了賬簿。工會也懂了,這樣下去,就不是關閉部分工廠了,而是整個公司倒閉。他們意識到,工人必須有所犧牲,要幫助工廠重新站起來。

工會同意建立了工資雙軌製,即新雇的工人工資可以比較低,不必遵循工會的現有標準。(工資雙軌製現在已經成為不少工會的普遍現象。)他們還設立了一個信托基金來支付退休人員的醫療費用,讓汽車公司擺脫了一個大負擔。他們甚至同意讓“就業銀行”自然死亡。

接下來就是發生了金融危機,汽車公司獲得了聯邦政府大筆的救助資金。已經進入破產程序的汽車公司開始清理債務,同時進行了深入的重組。最後,這些公司終於擺脫了長期以來的束縛。它們可以重新專注於製造好車,與外國對手競爭。通用汽車公司利潤突飛猛進,其2015年和2016年的利潤都創下新高。在過去五年左右的時間裏,通用汽車每年的利潤都接近或超過100億美元,這在前些年是不可想象的。三大汽車製造商再次迎來了黃金時代。

但是,工人沒有分到一杯羹。他們問的是,我們什麽時候才能拿回我們給了公司的讓步?我們的工資什麽時候才能像利潤增長一樣快?其間工會方麵還有一個插曲:工會高層的腐敗醜聞曝光,間接造成工會選舉程序變化。

以前工會主席是由一群工人“代表”投票選舉出來的,而這些“代表”卻又是由工會上層,包括工會主席提拔的。這當然不是一個民主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在之前的幾個協議談判中,工會都沒有真正反映工人的需求,造成工人的不滿。

UAW最近的一次選舉是其曆史上第一次直接選舉,當選的主席肖恩·費恩(Shawn Fain)是一個提倡談判時必須持強硬態度的人。這次也是費恩第一次主持談判。

於是,就發生了我們現在看見的一幕:因為工廠不能滿足工會提出的新條件,雙方都不再肯讓步,工人罷工了。


UAW的主要訴求該不該滿足

UAW的主要訴求大致就是四條:增加工資;結束工資雙軌製;更好的就業福利;電動汽車時代的工人工作保護。

以工資為例,無非就是廠方認為工人的要求過分了。但工會認為,在過去的很多年,CEO等高管收入增加比我們要求的還要高,我們卻沒有得到公平的利潤分享。為什麽我們不能得到同樣程度的收入增長?

具體看,不少內容似乎就是走回以前的狀態。最後一項,電動汽車時代的工人工作保護,其實與當初的“就業銀行”是同一個概念。

要說哪一方更占理,這絕對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這不應該妨礙我們做一些原則上的討論和分析。

公司害怕又會重複以前的惡性循環,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福特甚至說,如果滿足工會的所有要求,福特就破產了。我們不知道這話的真實程度,但可以想象,完全走回老路肯定是無法維持的。所以,必須雙方都有所讓步。

我想問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工人工資的增長幅度遠低於CEO的,算不算不夠公平?請注意,第一,這裏是說增長幅度,不是絕對值。工人工資的1%與CEO工資的1%不是一個數量級的。第二,所謂增長幅度相同不是隻能一個方向的:可以是工人的收入增加,也可以是CEO的收入適當減少,這可以理解為一種談判中的讓步,承認某種形式的利潤公平分享。所以,福特說的公司會破產不是理由。

我相信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是見仁見智的。有人會認為,同等程度的利潤共享天經地義,但也有人會認為,CEO獲得更多天經地義。但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答案應該是:這其實是一場權力的博弈。誰在談判的時候有更大的籌碼,就有更大的權力,就能贏得對方更多的讓步。曆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隻是,這樣的博弈健康嗎?換一個問法:工會到底是在促進還是阻礙社會的進步?


關於工會的誤區

要回答工會在社會上的作用到底是正麵還是負麵,我們首先需要澄清一些與工會相關的誤區。

誤區一:工會都腐敗,所以工會不是個好東西

工會高層腐敗似乎是一個通病,這就讓很多人痛恨工會。可是,這真的是工會的問題嗎?難道不是權力的問題?任何有權力的地方自然就是滋生腐敗的土壤,這是真理啊!不會有人說一個沒有權力的社會才是健康的社會吧?

所以,正確的問題應該是:這個權力有沒有存在的理由?

誤區二:工會都太貪婪了,所以工會是一個邪惡的東西

過度貪婪一直是工會的主要“罪狀”之一。因為貪婪是邪惡,是罪惡,所以這也成了反對工會存在的一個重要理由。

但是,資本不貪婪嗎?沒有人說資本不可以存在吧?

貪婪不是工會的屬性,而是人的屬性。有人的地方就有貪婪,你消滅不了。資本貪婪也是因為資本歸屬於人。所以,邪惡的是人性造成的,不是工會,也不是資本。

正是因為資本貪婪,而資本自身同時又是權力,所以就需要工會這個權力去平衡。貪婪和權力都必須有一個對等的力量去製約、製衡,這樣的道理沒錯吧?

那麽,我再問:工會這個權力機構有沒有存在的理由呢?

誤區三:美國汽車企業競爭不過日本,就是因為工會

的確,開在美國的日本汽車工廠都是在那些沒有工會組織的州。但是,這不是工會的問題,而是競爭環境不公平的問題。我們需要去做的是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而不是比誰更卷。


工會到底是在促進還是阻礙社會的進步?

這次UAW提出的條件中,有一部分內容是給工人更多的勞動保護,包括工作時間的限製。其中最具爭議的一項是,允許工人每周工作四天,但拿五天的工資。這個表麵看上去很過分的要求,背後的內容是,有些工廠的工人一周要工作六天或七天,有時要連續工作10小時或12小時。新任工會主席費恩說,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是隻有管理階層才可以享受的東西。他試圖讓這些工人不再被迫長時間、長周期地工作,讓他們在這方麵得到一些緩解。

就這一內容而言,可以說,有“過分”的要求,是因為先有過分的勞動強度。最後的談判結果很可能是雙方都有所讓步。

曆史上,工會為員工爭取到了很多待遇和福利。不少現在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比如周末休息,最低工資製,8小時工作日,比較好的勞動保護,加班的時間拿平常1.5倍工資等,都是工會爭取來的。工會還能夠為員工爭取其他福利,如退休工資,醫療保險等。

下麵我們從幾張圖表中看看工會的作用。

(圖源: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上圖是1918到2008年間工會成員數量(深藍色)與最富有的10%人口的收入(紅色)的關係對比圖。不難看出,工會力量強大時,頂尖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就下降,反之亦然。

下圖是各州工會會員率。顏色越深會員率越高。有沒有發現經濟相對較強的紐約和加州也是工會最強的州?這並不證明是工會帶來了好的經濟,但至少不能說,有工會就會毀了經濟。

 

圖源: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US Department of Labor)

根據左傾智囊團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的數據,1967年,所有美國工人中有28.3%是工會會員。到2012年,這一數字已下降到11.3%。與此相應,進入美國中產階級收入的百分比也隨之下降,從1967年的52.4%降至2012年的45.7%。

我們總說中產階級的數量是一個極重要的經濟指標,代表了是不是廣大老百姓真正受益。那麽,這一對比數據是不是也告訴我們,工會在這個社會上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哪怕隻看工會對貧富差距那麽有力的製衡作用,美國曆史上工會的作用總的來說就是瑕不掩瑜


製衡資本,工會是不是唯一的手段?

我想,要大家同意資本需要一個對等的力量去製約、製衡,不難。但要說這個對等的力量非工會莫屬,肯定會有很多人不同意。

我也不同意。隻是,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這就好像我們說,民主製度離完美相差甚遠,但這是我們目前所有的製度中最不壞的一個。

工會的確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經濟好的時候把優勢用盡,讓企業承擔了一旦情況不是最理想時就無法承受的負擔。問題是,資本也有不好的“習慣”,不是被逼到角落,就不肯主動讓利。所以,責任是雙方的。說到底,還是權力之間的博弈。

我們可以努力去完善工會製度,包括有些責任,如醫保,工作保險等,由政府/社會來承擔。我們也可以製定法律和政策來管理工會,就好像我們有法律和政策管理資本一樣。但我絕對不讚成不需要證據和理由就去削弱工會的力量。

圖源:蓋洛普

美國人民也是同意這樣的觀點的。上圖的曆史數據包括了最新的支持工會與否的蓋洛普民意調查。可以看出,現在民意對工會的支持接近曆史最高。而且,總的來說,工會曆史上始終是得到大部分美國人支持的。

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這次罷工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想,即便是見仁見智的答案也需要時間吧。我們需要看事情的結局,需要看事情對今後企業運作和整體經濟的影響,也要看這次罷工對收入分配的短期和長期的影響......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工會的作用總的來說是瑕不掩瑜。美國人民總的來說也是支持工會的。至於某一次罷工的決定是否正確,這不是一個決定本質的問題。

政治博弈是一種藝術,其最高境界就是適當、合理的妥協。希望汽車公司和工會都能夠把握好這門藝術,盡早談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來。

參考資料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2023/09/14/uaw-strike-demands-negotiations/

https://www.investopedia.com/financial-edge/0113/the-history-of-unions-in-the-united-states.aspx

https://www.nytimes.com/2023/09/12/podcasts/the-daily/ford-general-motors-strike.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bor_unions_in_the_United_States

https://www.bls.gov/news.release/pdf/union2.pdf

https://www.vox.com/2014/9/1/6078697/decline-of-unions-united-states-worldwide-oecd

https://www.moneycrashers.com/labor-unions-united-states/

https://news.gallup.com/poll/398303/approval-labor-unions-highest-point-1965.aspx

本文為非營利調查新聞編輯室“Information Justice信息正義)”原創作品,與“美國華人雜談”聯合發表。

 

撰文:溪邊愚人

編輯:新約客,溪邊愚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曉唔之,拯救華爾街的錢很大一部分給了高薪CEO 做了當年的獎金,他們把銀行搞垮,何來業績? 引發了occupy wall street。
曉悟之 回複 悄悄話 通過人多,就可迫使對方就範,至於要求本身是否合理不重要!
曉悟之 回複 悄悄話 CEO 的工資是董事會決走的,是與業績掛鉤的,大股東願意付,旁人真無活可說,小股東們賣了這些公司股票一走了知。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工會這事情隻需要從利益的角度看就很容易理解,工會理論上最初是為製造業而設定的,而製造業至少有兩個要素是不可少的,資本,和工人,代表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工會隻不過是代表工人的利益而已,客觀上保證了製造業的存在和發展。
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是經濟活動,而經濟活動的目的是經濟利益的分配,那麽相對合理的資本與工人的利益分配就是不可少的,否則無法維持。
這就是工會的作用所在。
這就是為什麽工會最大的武器是罷工,因為一旦失去了人力資本,整個資本主義都無法運轉。而資方是用開除工人作為威脅,因為資本也是這個過程的必要元素。
那麽就必然產生雙方的博弈,有一個概念是不難理解的,就是如果隻有一方而沒有另一方,就屬於絕對的權力沒有製約的概念,那麽整個資本主義企業生產是難以維持,或者維持成本很高的,美國在工會發起前出現的大蕭條就是資本經濟無法維持的例子之一。
至於雙方采取什麽具體方式,屬於枝節問題。
至於零售業的工會,是一種很特殊的現象,因為這種服務行業基本不存在工作技能不能互換的局麵,工會其實不是那麽必須。
東方明月- 回複 悄悄話 工會在早期對社會進步起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在目前狀態,美國法律已經極大地偏袒工薪階級,工會的作用就沒有那麽重要了,而負作用也越來越嚴重
楊柳岸邊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好評論 有論點有論據。補充一點 其實CEO們的實際收入更多 因為有分紅和股票。舉個例,客戶告訴我 2017年 unitedhealthcare的CEO的收入是1.7billion。這應該也是為什麽保險這麽貴的原因之一吧。為什麽沒有立法限製他們的收入呢?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從資方和資方代理人的角度如何處理這次罷工呢?通過整合,把所有的爛攤子歸在一個名下,然後宣布破產,再把這堆爛攤子低價賣出去。然後,由媒體說散播是罷工導致破產,進而摧毀工會。這是常用的保險的做法。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美式民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總統及其他公務人員選舉;2,三權鼎力的機製。三權都代表著資本的利益,也是極少數人的利益,那麽,那些無產和極少數資產的勞工的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由誰代表?難道民主製度不應該有一個代表勞工利益的權利機製?

勞資是永遠的一對矛盾。你怎麽可以寄托資本家或資本代言人代表勞工的利益?

公司的高層薪水比員工高的不可思議。這也要從製度分析。誰給高層管理定薪水? 董事會,誰是董事會成員? 董事會同樣代表資本的利益。他們當然要給自己的一夥定高薪水,給勞工低工資。既使因為管理失誤,被破辭職,也會拿走原本就很高的薪水的數倍。以此孰買使公司備受損失的負責人出局。這是90年代的model,現在早已擴散到全世界。民主製度何在? 除了三權鼎力,除了選票,民主不在。

伊拉克戰爭時,國會通過決議,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反戰的人們聚集國會門外,有個議員出來時公開說,regardless what you say,it is too bad,you even didn't have a vote. 這個vote指的是國會議員們投票支持發動戰爭。435個議員,一個總統,一個副總統為3億美國人民做了發動戰爭的決定。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想比其他發達國家,美國對CEO的收入太沒有限製了。我以前的雇主是一個軟件公司。普通員工的工資一年也就十幾萬。 CEO一年的收入是50 million. 五千萬。
槍迷球迷 回複 悄悄話 市場經濟的真諦在於, 你的工作值多少錢取決於公平市場上的雇主願意付給你多少錢。 用CEO工資來說事沒用。 你覺得不公平那你去當CEO啊。

工會存在的目的在於有可能通過大家串通一起,獲得高於市場上能獲得的工資。同時降低雇主的競爭力最終導致勞資雙方在競爭中被淘汰,除非雇主處於壟斷地位不怕競爭(比如NBA,政府部門)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以工資為例,無非就是廠方認為工人的要求過分了。但工會認為,在過去的很多年,CEO等高管收入增加比我們要求的還要高,】
要消除這一不公平現象,其實有另一解:這就是讓美國三大老牌汽車廠 CEO 降工資。
以下是世界各大汽車廠 CEO 工資。
豐田:$4.6 million
本田:$1.4 million
奔馳:$3.6 million
BMW:$10.9 million
大眾:$12.4 million
通用:$29 million
福特:$21 million
Chrysler/Fiat:$24.8 million
美國老牌汽車製造公司 CEO 給自己開的工資和全世界同行比較,顯然離譜。
美國老牌汽車製造公司 CEO 要是真想跟 UAW 談出一個合理的結果,先把自己離譜的工資降下來,再在新的基礎上和 UAW 談判,才有意義。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成立工會是美國勞工法保證的,而這個法律的建立也是有原因的,有曆史,細說就內容太多了。
不如換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如果沒有工會會發生什麽?
那就是美國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狀態,最原始殘酷的資本剝削,是導致了大蕭條的因素之一。
簡單講就是藍領工作一般需要專業麵很窄的技能,比如操作某種具體的機器,使得就業市場就很小,不像白領,一個經理人員可以在很多不同行業的公司當經理,不需要特別專業的技能。這種局麵也就讓資方有了製約工人的可能,你不在我這裏幹就沒地方去,我壓低你的福利工資你也得接受。看看福耀在美國開廠的情形,福耀堅持工廠不能成立工會,這是投資美國的前提之一,因此福耀雇傭的美國工人的小時工資是12美元多,相當於年薪2.5萬。而同一個工人,在加入福耀之前的小時工資是29美元多,相當於幾乎六萬美元,但那個工作沒有了不是?
因此勞工法用可以成立工會的方式保護這些藍領員工的工作權利和福利。
工會隻能在不屬於exempt status的行業和位置上成立,並不是任何企業都可以成立工會。簡單劃分就是藍領工作可以成立工會,白領不行,哪怕藍領居多的行業裏的白領也不行,經理人員是不能參加工會的。比如沃爾瑪為了阻止員工組織工會,讓所有雇員,不論什麽位置,最低都是經理助理的職稱,準確講,在沃爾瑪,隻有經理人員,沒有普通雇員,哪怕是倉庫搬東西的,也是經理助理的職稱,associate。
工會是一個組織,有組織就有權力,有利益,本身與一個公司沒多大本質區別。因此工會與資方的關係就是兩個彼此有聯係,不得不依賴對方的公司性質的關係。
在美國經濟進入後工業社會後,有組織的藍領工作機會越來越少,工會的勢力也就走向衰落。但隻要還是藍領的環境,工會就是必須的。
亞當斯密在十八世紀寫了“富國論”,解釋了一個國家走向富裕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的三項措施,合理比例的薪金,相對高的稅收(用於平抑貧富),和大量的慈善事業。
所有這三條都是一個目的,降低社會的貧富差距,偏偏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唯一破壞這三條的。
美國的公司高管的工資可以達到2500萬(不算股票收益),而美國有50%的家庭的全家收入隻有兩萬多,雙方有一千倍的差距,這種收入差距是發達國家中最大的,談不上什麽合理性。
而這就是工會存在的意義。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這篇很好, 回答了很多長久的疑問, 但有些看法不能苟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