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海平靜

博主凡事愛發表感想,希望以文會友。
個人資料
曉海平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在北京的教學經曆(5-8)

(2017-05-19 07:19:21) 下一個

我在北京的教學經曆(5-8)

 

五、緊鑼密鼓第一課

地鐵四號線人民大學站下車出A2口,我明明已經記住了。下了車我隨著人流上了電梯卻是怎麽也找不到A2口。問了身著藍製服紅袖標的值班員才發現我又錯了。什麽叫先天不足?看看我這是第幾回在同一個地方出錯就不用多費唇舌了。幸虧有老萬!他每次都在A2口等我。我好歹知道得先找到老萬。

我們之前的努力就要在今天落地了。發芽開花結果當然還要加以時日。但光是這個落地兒就足以讓我的心嘣嘣地異常活躍了。老萬無異於常態的不慌不忙對我有些微的感染定力。奕辰媽媽是家長誌願者的頭。她一見麵就問我:今天需要哪些幫助?我答:不知道。誌霞讓我們在她的辦公室先坐一坐,把學生分班名單和複印的材料交給了我們。上完第一節課我才如夢初醒。上這樣一節課我不能沒有家長們的幫忙。家長們要迎接孩子們進教室。當孩子有突發事件時他們要與家長聯係。下課後他們還得安全地送孩子們出校門。想一想,老師們真是很辛苦。現在這些誌願者家長們承擔了所有的費力辛苦。誌願者家長們幫我修來了福份,使我可以心無旁騖的講課。

兩點二十分上課。兩點十分孩子們開始進教室。一張張小臉盯著我看,還互相很肯定地說:是老師。有幾個還大大方方地跟我說:老師好。誌霞一邊教我怎樣把U盤講義輸入電子顯示屏幕,一邊招呼孩子們落座。誌願者家長們也在幫忙招呼。

隻剩我一個人站在講台上。我看了看課桌後麵那一張張小臉,充滿了陽光充滿了期待和探尋。我笑了。真的,在這一片陽光燦爛之中,我也成了一顆光粒子。

好吧,讓我們開始吧。 我講著英語,開始向孩子們提問。我教他們怎樣介紹自己,怎樣介紹同桌。我告訴他們,今後我要教他們問問題。他們要學怎樣提問題。我在畫麵上顯示了一個戴鋼盔的士兵和一口炒菜鍋。我問孩子們從畫麵上想到了什麽?有的孩子說鋼盔和鍋很像,有的孩子說那是用鐵做的。有一個孩子問戴鋼盔的士兵手中的機關槍怎麽用英語說。沒錯,他聽懂了我對他們的要求。我剛才告訴他們how to learn 就是提問題。還有很多孩子用一雙雙茫然的眼睛盯著我。接著我用一組圖片講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鋼盔是怎麽發明的。我講這段故事並用了英文和中文。我打算通過講這故事讓孩子們學會從圖片中看出道道看出故事。所以我並不急著把故事講完。可是有幾個心急的孩子,為了讓我趕緊往下講,把我說的英文翻譯成中文給旁邊聽不懂的孩子。我剛說了surviver, 一個男孩子馬上跟同桌說幸存者,接著就猜又發生了什麽。在孩子們七嘴八舌加上高低起伏的笑聲之中,我講完了故事。看看孩子們臉上的表情,我知道他們聽懂了這個故事。應了那句俗話:if you know it, you’re happy。

五十個孩子中有五分之一的孩子英語程度相當好,基本能明白我在說什麽。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連蒙帶猜也能跟上。還有四分之一的孩子一直很茫然。但是他們看著別人高高興興,也極力想知道老師到底說了什麽。有一個男孩子上課隻聽懂了五分之一,卻告訴他媽媽他要爭取十節課之後都聽懂。

我允許孩子們在課堂上隨時提問,可以用中文提問。有的孩子問到過於簡單的問題時,沒等我回答,周圍的孩子就已經解答了。我注意到坐在最後一排、穿著黃格上衣、戴著黑框眼鏡的小帥哥。他的雙眸黑亮黑亮的,嘴巴閉得很緊。他的眼光一直跟著我,但隻要我一看他。他就有點羞澀。我走到他桌前,讓他回答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周圍的孩子全在幫腔。可他並不在乎別人說什麽,依然很認真地看著我的嘴巴。我並不在意他的回答是對是錯。我在意的是他能夠大聲地說出yes或no。

這些孩子們的悟性比我先前想象的要好很多。其實,用中文動腦筋和用英文動腦筋就好比一輛停在高坡上的水車往下放水,用中文,對他們來說相當於用自己的母語,就是用一個大粗管子放水,而用英文,就好比要用一個細長管子放水。英文程度好一點,管子粗一點。英文程度差一點,管子就會比較細。管子粗,水流得快。管子細,水的流速自然就慢了。再者,這個管道就好比泥沙糊起來的,隨著流水,內壁的泥沙被衝走,管道會越來越寬。

我給孩子們講什麽是Accomplishment。然後我讓他們說說自己的accomplishment。一個女孩說:I ride bike。顯然,她明白了accomplishment的意思。我很欣慰。許多孩子回家後給爸爸媽媽講了鋼盔和鍋的故事。有幾個孩子說原子弾把那地方炸了。我故事裏講的是炸彈。他們小小的年紀可以抓住暴炸的意思,卻還沒有足夠的知識區分原子彈和炸彈的不同。以後我要幫助孩子們開眼認識自然,認識物理,認識科學。

五、欣慰與挫敗交織的第二課

星期二的班有點大。我把二十八個孩子分成了六組,桌椅也擺成了六組。交流是語言課中最重要的內容,但是這麽多孩子,課時又有限,隻能希望他們在各自小組裏多動口多出聲。老師與學生的對話是教第二種語言的基本途徑。可是我隻能對著這麽小腦瓜,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負疚。我數了數教室裏的桌椅,將近五十套。北京市海澱區在全國都稱得上教育資源豐厚的地區。想象一下:二年級,一班五十個孩子,一節課四十五分鍾。老師也隻能讓他們端端正正坐著聽講,不出聲。這些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沒有玩伴,到學校要模仿木頭,真是可悲。

我上小學時也是五十個孩子一班。幾十載光陰如梭。北京已經麵目全非,成了世界排名領先的現代化大都市。普通百姓的住房都是從幾百萬起價。為什麽學校的教室還是如當年一樣擠?學校的老師還是如當年一樣依缺?

星期五的班有二十二個孩子,就我的能力來說,基本能達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嘴動心動,與孩子們互動。一個小時的課,我和每個孩子都能互相提問回答。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孩子們的快樂來自於他們的學有所悟。

我跟孩子們一起複習上一課的內容。我問他們how to learn? 有的孩子說: English。多數的孩子都在用探詢的眼光盯著我。有一個女孩說:ask questions。我終於鬆了口氣。這不僅說明上節課她學到了我認為最重要的內容,也讓我體會到了孺子可教之樂趣。朋友已經善意提醒我不要指望一個班的孩子們能齊頭並進。我從來沒認同過 “leave no child behind” 教育理念。尤其對現在這個年紀的孩子們,且不論他們天生的腦力不一樣,就是目前的智力發育也很不一樣。

孩子們朗朗上囗,一起跟我念著蘋果歌謠。當大家念到My name is simple, 我問simple的意思是什麽?個別孩子說easy。多數孩子都用眼光反問我。我用1+1=2來解釋,多數孩子恍然大悟。然後我告訴他們simple就是easy。當孩子們問詢的眼光被快樂取代,我就知道他們懂了。

一個坐在前排的男孩子很喜歡翻譯。我剛說完ground,他就嚷出了地。我逗他:如果我再聽見你說中文,我就把你嘴巴zip up。下一次,他在嚷出來之前,用自己的小手揑住了雙唇。那副可愛的小樣子現在還在我眼前活靈活現。有一個粉裝女孩趴在桌子上睡覺。大家發現了,一起笑她的憨態。她聽到動靜醒過來,渾然不覺。非常可愛。

我在課堂紀律中新添了一條,下課離開教室前整理好桌椅。跟孩子們講這條紀律時,沒有孩子反對。而且這節課還講了自私和自我中心的不同。我用感冒生病應該去上學還是應該在家養病的問題讓孩子們討論。大家先說應該上學。我提醒他們咳嗽打噴嚏流鼻涕會散發細菌。他們馬上轉念,一致認為應該留在家裏。

下課了,幾個女孩子要去上舞蹈課。一個女孩要求馬上走,我讓她擺好自己的桌子。她很不爽地扭身走開了,但從頭到尾她都沒有伸一下手去幫忙擺桌子。我想起了當年在職場的經曆。無論同事還是老板都不會對懶人弱人多言一語。多數情況下,懶人弱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麽不再有機會。我現在教孩子們是希望他們將來不要成為懶人弱人。人生曆練,我已反複體驗己力微乎其微。雖然離開學校三十幾年,我依然信奉當年“從我做起”的號召。上麵這幾句話雖然冠冕堂皇,但當時我為那個小女孩的行為著實糾結了一陣。最終想通隻因一個念頭的飄然而至:她又不是我的孩子。誌霞說過:好孩子是因為有好家長。我雖然希望眼前的孩子們都是好孩子。但這隻是美好願望,其實由不得我。難怪朋友調侃說我加入了誤人子弟的行列。

這節課後請孩子們帶回去了一封家長信。我在信中告訴家長們我在課堂上教了孩子們分享的概念。此信的目的是請家長幫助孩子們糾正自我中心的表現。我闡述了自私是人的天性,不應該被偏見為貶義。但是自我中心的表現是不對的。我歸納了自我中心這種表現形成的原因,也列舉了糾正這種表現的方法。我把信稿送給老萬,請他掌眼。他認為道理雖然成立,但是不容易奏效。他建議用一些圖片來加強效果。隻剩三四天的時間。含鈺同學的小姨韓可兒是科班畫家。她早就跟我報備,需要幫忙,盡管開口。事情來得真快。我問她能不能幫忙。她滿口應承。周末還帶著由她負責照看的孩子到我家來,和我一起商量畫什麽圖片,插入什麽細節。草圖定案之後,她又反複修改了幾次,不厭其煩,直到周一上班午飯時間才完工。

在這次行動過程中,我不僅一直得到家人們和老朋友們的支持,而且不斷地結交新朋友。大家都很羨慕我想要什麽得什麽的好運氣。我確實體會到了一個好漢三個幫的真諦。

這周是星期二班的孩子們借書。家長負責書的管理和外借。有的孩子來問我:老師我能不能不借書?我說當然,但你應該去跟阿姨講。我很讚同孩子的誠實和坦言。雖然這些書的故事內容適合二年級孩子的心態和理解能力。但是大部分孩子英語程度還不及美國四五歲的孩子,他們暫時還念不了這些書。

課後萬爺爺把印的歌謠發給了孩子們。指望每周一節課能形成語感不現實。但是孩子們如果每天能大聲地念歌謠,我覺得會對形成語感有幫助。

七、男女已經有別

第三節課我講了牛頓發現重力的故事。誌霞幫我準備了一些小塊磁鐵和圖釘。孩子們一邊玩一邊理解什麽是吸引力。正當亂哄哄之際,一個女孩子站起來說:老師,人也有吸引力。對不對?她很認真,神情中的執著多於詢問。當時,我很吃驚。她才七歲。我猶豫著是否應該引導她去認識更多的人性。但是實在措手不及,無從說起。所以我選擇了最容易的回答:對。每個人都有吸引力。她似乎滿意了,沒有繼續追問。我鬆了一口氣。這是一個我很喜歡的題目。如果她繼續問,我一定會跟她一起探討,我尤其要著力弄明白孩子們純真心地如何容納吸引和被吸引。萬一一個跟頭栽進去,我很可能耽誤了課程計劃。

這節課我又一次試著教孩子們看圖說故事,目的是啟動孩子們的想象力。第一張圖片是牛頓坐在蘋果樹下,文字隻有“One day,”。我本意用one day起頭,沒想到有幾個孩子們不順著往下講故事,反而指出我寫錯了,他們彼此爭論“不應該是one day,”,“應該是Monday ”。我為孩子們的頭腦運動內心狂喜。這些孩子可比我們小時候強多了。但是,高興歸高興,話總得說回來。我說one day可以是any day, 星期幾都行。他們並不服氣。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可以展開討論來增加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可惜,班上還有一半的孩子對此如身在雲裏霧裏。我隻能按照計劃繼續講。圖片翻完了,故事也講完了。我問他們會不會講牛頓發現重力的故事了,90%的孩子都十分肯定。

接下來我給孩子們講幼兒生長發育的過程。我告訴他們身材長相是父母基因決定的,他們自己沒法選。但是頭腦的肌肉要隨著成長過程不斷學習不斷強壯。這時候舞蹈班的孩子要提前走,吵吵嚷嚷,影響了其他孩子們的注意力。如果需要提前下課的孩子可以靜悄悄地離開教室,我是不會介意的。可是他們根本不在意別人還要繼續上課,隻關心他們自己需要離開。在美國的學校,孩子中途離開教室,根本不會影響別的孩子。為什麽這邊的孩子做不到悄無聲息呢?我才給他們講過要克服自我中心的表現,他們就如此作為,讓我很失望。當然,我明白十年育樹百年育人的道理。隻不過在現實環境中常常難以自拔而已。

星期五的課我有言在先。我告訴孩子們可以任何時間離開教室,從後門,不能有響動。如果誰影響到了別人,我就告訴他/她的爸爸媽媽,不讓她/他再來上課了。很靈,這節課孩子的表現令我滿意。

幾節課下來我總看見那幾個孩子一起玩,基本上沒聽課。我沒有幹擾他們。我認為玩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內容。孩子們的成長需要足夠的睡眠,需要盡興的玩。有幾個孩子告訴我,他們回到家一直在寫作業,直到睡覺。如果我自己的孩子陷入這種狀況,我一定會減少他們的課外活動。有一個女孩告訴我她很忙,根本不想上這節課。可是她媽媽非讓她來。我很欣慰孩子的坦誠。我猜想這些來上課的孩子們大部分都是家長們的興趣所致。他們自己可能根本沒有興趣,在課堂上如果再不讓他們玩盡興了,那就是完全地浪費時間。

有一個女孩子皺著眉頭跟我說她借回去的書一點也沒念。她說不會念。我拍著她的腦袋跟她說OK。我當時心裏反複默念著:千萬別哭。我養大了兩個男孩子,有很多招數對付他們的皮。可是論到對付女孩子的嬌,我實在技窮。

跟孩子們相處的時間不多,我己經觀察到了男女孩子學習態度的不同。我當然也看到了個別,世俗所謂的假小子。但是,一般來說,男孩子上課更為主動,更為投入。多數女孩子有一搭沒一搭,不太當回事。這個現象與我的成見很衝突。我認為女孩子成熟比較早,應該學習表現更佳。我跟朋友討論這個問題。朋友說你的成見源自於你的成長曆程。現在世道不一樣,對女孩子的要求跟五十多年前也不一樣。再加上中國全民的重男輕女。據說母親的意念在懷孕期間就能傳給嬰兒。鬧不好很多女孩子出生時就己經在潛意識中為自己的一生定了方位。朋友一席話,醍壺灌頂。我無數次地告訴兩個兒子將來要娶智慧形的老婆。可是我又哪有力量扭轉人性呢。他們日常口中誇女孩子多是身材多棒臉蛋多俏。我勸戒再多又能如何?

從下周開始,我們的課將增加為每次兩小時。

八、課後的覺悟

我可以叫出幾個孩子的名字,見到所有的小臉蛋也能認出是我的學生。如此,我和孩子們之間算是熟悉了。

因為這周二是假日,星期二的課和星期五的課合上。五十個孩子一起在多功能教室上課。課前誌霞還特意來幫我。她告訴孩子們要全程錄像。她看到哪個孩子不遵守課堂紀律,她就要取消這個孩子今後上課的資格。她往講台上一站,孩子們很規矩,一點吵鬧聲也沒有。我缺少她在孩子們麵前那種威嚴氣勢。這使我感覺到是建立課堂紀律的時候了。

主題開講之前,我花了十分鍾給孩子們講紀律。根據我前幾節課的觀察,我認為孩子們在課堂上吵鬧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腦子裏缺根弦,根本沒想到吵嚷會影響別人;二是要以自己的大嗓門引起老師的注意。

建立課堂紀律的方法枚不勝數。歸納起來無外乎三類:一是為強製而強製;二是就事論事,以理服人;三是循序漸進,養成良好習慣。我決定從一二三中各取一點我會用的。

我告訴孩子們我很欣賞他們積極參與教學,頭腦靈活。這跟美國的同齡孩子們很像。但是在美國同齡孩子的課堂,我講話不需要嚷。孩子們回應老師的問題時很大聲。但他們不隨便講話,舉手時並不出聲。他們這樣做,所有孩子都能聽清楚老師在講什麽。老師講課也可以省很多力氣。我告訴他們:在這方麵,我還沒想明白他們為什麽和美國孩子不一樣。但是我希望他們向美國孩子學習。

其實我感覺他們和美國孩子的主要區別是他們基本不考慮影響別人的問題。而美國孩子無論家庭背景,在這方麵的教養比我麵前的這些孩子好很多。因此,我又添了一句: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後果是影響了其他同學聽課。隻要影響了別人,就是你的錯。聽到這句話時,一半的孩子神情木然。幾個孩子根本沒留意。還有幾個孩子眼光疑惑。在我心目中,這幾個眼光疑惑的孩子是有靈性的。中國有句老話:從三歲看到老。

除了開課前的一席話,課程進行中,我讓違反紀律的孩子站起來time out。我告訴他們,如果得了五次time out, 以後就不用來上課了。兩個小時的課下來,time out 次數最多的是三次。

香蕉歌謠中生詞不多,也容易解釋。孩子們學的很輕鬆。歌謠中講到要把香蕉皮扔進垃圾桶,不然別人踩到會滑倒受傷。由此,我講了自尊心的行為規範。因為自尊心和責任心是彼此的伴侶。歌謠中也敘述了香蕉容易消化。我在科學常識部分講了人的消化係統。家庭作業是讓孩子們自己動手用醋和雞蛋做一個無殼雞蛋的實驗。

我告訴孩子們自尊心從他們嬰兒期就開始隨著他們的身體成長而滋生。我讓他們看圖片,然後指出圖片中的角色為什麽那麽自豪那麽高興。看著一個baby很得意的圖片。一個同學說:因為他小,別人都讓著他。我問:這個年紀能知道這個嗎?接著解釋:他happy是因為他可以呀呀出聲了。這是他的成就。說實在的,一個七八歲的孩子這樣看問題馬上使我聯想到了他們生活的社會環境。

大家看了很多照片:有男孩手拿幾個獎牌的,有孩子鋼琴比賽勝出的,有自己獨立完成了家庭作業的,有雄霸一方的獅子,也有愛臭美的孔雀,等等。大部分孩子都能根據圖片情景指出其中角色自豪的原因。突然一個孩子看著我,用試探挑釁各半的神氣說:因為他占了別人便宜,所以他高興。周圍孩子們的目光一下子從輕鬆變成了期待。這個問題完全出乎我的預料。前不久我才給孩子們講過每個人都是自私的。但是我並沒有給他們仔細地分析自私的深層意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顯然,我不可能在課堂上花時間思考,也沒有能力迅速組織一個令孩子們信服的應對。當時我盡力掩飾自己的狼狽,轉出了下一張圖片糊弄了過去。

課後我一直為七八歲的孩子能夠獨立思考問題而欣慰,也一直在想應該怎樣回答這個占別人便宜的問題。直到現在落筆這篇文章,我仍然沒有想出滿意的應對。

我幹脆換一個角度想想孩子為什麽提出這個問題?如果占了別人便宜,是不是應該高興呢?

我猜,占別人便宜的現象或話題可能經常出現在這個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我在北京生活這一段時間已經有切身體驗了。早晨在地鐵站排隊安檢,每一次都可以見到插隊的人。我每次都不厭其煩地勸人家去排隊,被勸的人基本上聽而不聞,對我不屑一顧。這個孩子見到的具體情況可能與她心中的道德標準有衝突。占別人便宜的人很可能有過人之處。但是並非有能力的人就一定會去占別人便宜。以占了別人便宜就自喜的人顯然非我同類。

我突然記起了朋友的真實故事。當年我們到美國的時間不長,在同一所學校念研究生。他們夫婦熱心集郵。一次太太意外地撿到了一張已經用過的郵票。在集郵愛好者眼中,這張郵票非常珍貴。先生反複跟太太說他們不應該以這種非正常方式得到這張郵票,他堅持說服太太把這張郵票再放回垃圾桶裏。當時我覺得我這位朋友太迂腐太較真。現在想想,他們的孩子一定不會考慮占別人便宜的事情。我要用我的觀念教育孩子們。但是我不能保證他們隻接受我的觀念。生活環境在教育中的作用可能比課堂更有威力。但是孩子們如果從現在開始就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我相信他們多數都可以成材。

孩子們對消化係統很有興趣。當我給他們講無殼雞蛋的實驗時,一個孩子問:醋可以溶解雞蛋殼,胃裏也有那麽多酸液,為什麽我們不吃雞蛋殼呢?我笑了。這孩子的腦瓜真勤快。我說雞蛋殼會刮破食道。還有孩子問醋溶解蛋殼之後,能不能溶解蛋白蛋黃呢?我答不能。接著告訴他胃液不是單純的酸,裏麵還有各種各樣的消化酶,可以分解蛋白質。有一個孩子問:水為什麽到大腸裏才被身體吸收呢?小孩子的問題真有水平。我答:前麵的消化過程都需要水。如果水被身體早早地吸收了,那麽這幾個過程就無法進行了。還有的孩子指著教室的長度問我:小腸有沒有那麽長?我點頭。

這節課之後的不斷琢磨使我有了更多的覺悟。我們教導孩子的同時也在成長。實際上我們是在陪孩子們一起成長。我猜老師們都經曆過我在課堂上的狼狽。教導不如引導貼切。老師在教育領域中最重要的職責應該是培養孩子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待續)

我在北京的教學經曆(1-4)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9889/201705/18725.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