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密碼=命中注定 - 讀《百年孤獨》的感想
龐靜
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六日
【《百年孤獨》的作者是哥倫比亞的Gabriel Garcia Marquez, 諾貝爾文學獎1982年得主。他今年四月十七日離世,終年八十七歲。作者當地的鄉親們都親切地稱他蓋伯(Gabo)。書的原著是西班牙語。我讀的是Gregory Rabassa 翻譯的、2003出版的英文版:《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書的譯文在出版之前經過蓋伯審閱認可。】
我讀這本書時感想聯翩,前麵的感想隨著後麵感想的湧現而丟失。也難怪,蓋伯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隻有23歲,正是腦力最旺盛的時期。他在書中講了一個偏僻的村莊一個家族七代人的興衰。他之所以這麽年輕就能講這種宏壯的貫穿百年的故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年幼時與祖父母住在一起,祖母不停地講故事。祖母講故事時臉就像木塊磚塊至始至終表情不變。可是她講的故事卻是千奇百幻,聽的人很難分辯故事中哪些是回憶哪些是幻覺哪些是誇張。蓋伯在回訪祖父母的老房子時開始寫《百年孤獨》,並且用了祖母講故事的方法和口吻。
我讀《百年孤獨》時有兩個遺憾:一是我完全不了解哥倫比亞的曆史;二是我不懂聖經不懂宗教。書中講的一個村莊一個家庭的百年故事和哥倫比亞的百年曆史以及宗教發展緊緊相關。我讀書的過程感覺到很多的無知茫然,尤其對故事進展的時間日期常常一頭霧水。好在作者在敘述故事中的許多地方用的時間概念並不是機械電子鍾表或者光學原子鍾表所記錄的時間而是生存意念的時間,這使我可以不求甚解鑽空子偷懶。我明明知道對曆史和宗教的無知會局限我對書中故事和人物的理解,但還是要把感想整理出來,也順便記錄自己在這段人生時間中的認識的膚淺和狹隘。
書中的馬孔多村莊(Macondo)是作者用來隱喻他的國家哥倫比亞。布恩迪亞(Buendia) 家的第一代何塞(Jose Arcadio Buendia) 和烏爾蘇拉(Ursula Iguaran) 是為了尋夢用了幾年時間走到了馬孔多村莊這個近乎原始的地方。他們是這個地方的開拓先軀,屬於上層社會。大自然早就讓人們認識到了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孤獨是上層社會的特權。布恩迪亞家的第一代為家族奠定的社會地位是他們的後代無可選擇的孤獨命運的客觀因素。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很多年之後,當他麵對開著炮火的敵軍,奧雷裏亞諾上校記起了久遠的一個下午他的父親帶著他去看冰。(“Many years later, as he faced the firing squad, Colonel Aureliano Buendia was to remember that distant afternoon when his father took him to discover ice.") 隻是一句話就概括了久遠的年代,戰爭,主人翁,父親和兒子,以及他們共同的命運-孤獨。孤獨的表象是冷漠,而冷是冰的最直接的物理特征。奧雷裏亞諾上校(Colonel Aureliano)是一個英雄,也是布恩迪亞家族的驕傲。他從卷入戰爭就是上校,從來不肯升級,後來率領千軍萬馬依然是一個上校。他是布恩迪亞家族幾代男性中智者的代表。當年父親帶著14歲的哥哥阿爾卡蒂奧(Arcadio)和6歲的他去看吉普賽人的冰展。父親不甘心隻用眼睛看又花錢去摸冰,自己摸了之後又花錢讓兒子去摸。大兒子拒絕,小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奧雷裏亞諾上校摸得內心震撼。大兒子是他們家族男性中愚蠢和野蠻的代表。在他們的家族曆史中智者選擇孤獨,而愚蠢的人也無法逃脫孤獨。
何塞和烏爾蘇拉是表兄妹,他們的婚姻屬於近親亂倫。當時烏爾蘇拉和她的母親已經知道了近親通婚有可能生出怪異的孩子,因為害怕,母親為女兒特製了鐵內褲。因為不能行房,何塞遭到了周圍人的恥笑。他因此殺了人。一次他殺人之後拿著凶器威脅正在穿鐵內褲的烏爾蘇拉,從此讓她放棄了防範。但是烏爾蘇拉內心對生出長了豬尾巴的孩子的恐懼陪伴了她一生。
馬孔多村莊多次出現在何塞的夢中。他決定舉家遷移去尋找這個地方。他們的大兒子阿爾卡蒂奧是在路上出生的。他們的小兒子,比哥哥小八歲的奧雷裏亞諾是馬孔多村莊出生的第一個孩子。年輕時的何塞受吉普賽人的影響醉心於科學研究,最終對科學實驗的走火入魔和長期失眠導致他心智失常而被眾人綁架在他家後院的栗子樹下。餘下的有生之年在烏爾蘇拉和家人的精心照顧之下與樹幹相對。他餘生的孤獨毫不遜色於樹幹的幹枯。盡管當時科學在文明的地方已經方興未艾,而他在一個偏僻的村莊用自己的研究證明了地球像一個橘子。雖然他有一群粉絲一群追隨者,但周圍沒有人明白他在幹什麽,他自己的老婆烏爾蘇拉也不明白他想幹什麽,他的孤獨是不可避免的。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安於現狀,隻有少數人想改良想進步。而在這少數人之中隻有極少數能夠幸運地朝著目標前進,餘下的隻能懷著極度失望忍受社會的不理解。何塞的孤獨恰恰是社會精英的一種超脫方式,或者說孤獨是智者的特權。但是何塞對科學的執著以及後來被綁到樹上並不是他自覺自願的選擇。對科學的熱衷起因於他前輩遺傳因子帶給他的智慧,後來的心智失常是病魔所致。他孤獨的人生是命中注定。
烏爾蘇拉不科學不幻想隻想塌塌實實過日子。她的孤獨起始於恐懼,她害怕生出長了豬尾巴的孩子,雖然她不停地把這一恐懼傳給子孫後代,但他們家族亂倫滅種的命運卻不是她那平凡的腦袋所能預見的。布恩迪亞家在馬孔多村莊落腳歸功於何塞的夢和何塞對夢的追求。而家族在馬孔多村莊的興起完全歸功於烏爾蘇拉無知的腳踏實地。她憑著自己的勤勞靠做動物糖果創造了財富。她把與村莊相鄰的沼澤另一邊的人群帶進了村莊。盡管她自己也孤獨她卻竭心盡力照顧家中每一個孤獨的人。她的孤獨伴隨她的老去而越來越沉醉。她能洞察家中身邊每一個人的心態。是她覺察到了家族的第五代她的曾曾孫女咪咪的異樣心事。如果她能預知未來,她一定會盡力阻止事情演變到咪咪未婚而孕。可惜她對未來無知又堅持老人的孤獨。她終老至一百多歲,頭腦一直清晰,她隻述說自己的恐懼而從來不抱怨自己的痛苦,家中沒有一個人發現她早已經完全失明。對於她來講,述說恐懼是為家庭盡責,而抱怨痛苦就是自私的軟弱。責任感令她孤獨。堅強自立的個性令她孤獨。在一個連綿大雨的日子裏她告訴她的曾孫子天晴了她就要死了。然後作者又描述她後背上爬滿了水蛭,她的孫媳婦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西方文學中水蛭常常用來代表寄生蟲。此處寓意著許多人需要烏爾蘇拉,死必須是孤獨的。烏爾蘇拉死的那天是Good Friday, 耶穌的死期。作者此處是不是暗示耶穌的平凡?
書中有一段講到烏爾蘇拉的第三次懷孕,非常令人猜測。故事是這樣講的:烏爾蘇拉的大兒子阿爾卡蒂奧生得孔武雄壯,他已經變聲,唇上也長出了胡子。一天烏爾蘇拉進了他的房間,這是除丈夫之外她見到的第一個裸體男人。而阿爾卡蒂奧已經具備了做為男人所應具有的一切。烏爾蘇拉第三次懷孕了,她又一次陷入了剛結婚時的恐懼之中。(“、、、he was the first man that she had seen naked after her husband, and he was so well-equipped for life that he seemed abnormal. Ursula, pregnant for the third time, relived her newlywed terror.") 這段令人猜測之處在於她在兒子房間裏有沒有發生亂倫?她的第三次懷孕是誰的種子?女兒阿瑪蘭妲是不是她的亂倫結果?如果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作者為什麽在此處說她的第三次懷孕?
阿瑪蘭妲的孤獨非常淒美。當她和麗貝卡同時愛上意大利人鋼琴師他們的舞蹈教練時,意大利人卻準備和麗貝卡結婚。麗貝卡是父母收養的女兒。阿瑪蘭妲對麗貝卡說除非你們要踩在我的屍體上否則甭想結婚。那時候阿瑪蘭妲有正常的少女情懷對愛情非常執著堅定。也許她反複的恐嚇植入了麗貝卡的潛意識,麗貝卡最終嫁給了阿瑪蘭妲的哥哥阿爾卡迪奧。而當她自己獲得了意大利人的全部愛情時她卻決定不嫁,致使意大利人割腕自殺。內疚使她自己把手伸進火爐自伐,從此手上纏著的黑色的繃帶陪她一起進了壽棺。後來她又與她哥哥奧雷裏亞諾上校的將軍朋友相愛,又是堅決不肯下嫁,致使將軍等她一生。男人能帶給女人的歡樂是神對女人生兒育女的酬謝。女人不肯嫁人,首先拒絕了為人類繁衍的天職其次對神的賞賜無動於衷,這份孤獨充滿了淒涼, 美得非常獨特。嫁不嫁人是阿瑪蘭妲自己的選擇,可是她的選擇基於她的個性,她的劍走偏鋒的極端帶著明顯的家族痕跡,她隻能夠繼承而別無選擇。
受阿瑪蘭妲孤獨的傳染,馮娜達(Fernanda del Carpio) 變成了他們家中的阿瑪蘭妲第二。馮娜達是家族第四代雙胞胎兄弟之一奧雷裏亞諾的妻子。她出身於歐洲沒落家庭。為了她能躋身貴族的行列,家裏砸鍋賣鐵為她提供了全套貴族式的教育。她雖然嫁入馬孔多村莊的豪門,卻無可避免的傳染了豪門內的孤獨。馮娜達丈夫在娶她之前就已經與一個妓女廝混。娶了她之後又很快地回到了那個妓女身邊。她堅持把子女送到歐洲接受教育。她的日子是用給兒女寫信打發的。她孤獨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不停地在信中虛偽地敘述自己對生活的滿意。最初她很害怕女兒咪咪發現她和丈夫的隔閡,但很快就明白了這是多慮。每當女兒回家渡假時,她的丈夫就會回到她的身邊,住在家裏。這種刻意加善意的偽裝更加劇了她內心的孤獨。為了形象她也必須偽裝。馮娜達的孤獨雖然是被傳染的,可是善於偽裝卻是她父母的潛移墨化早己植入她骨髓之中的生存之道。
如果說布恩迪亞家族滅絕的始作俑者是烏爾蘇拉,亂倫劇排練的過程有第二代的阿瑪蘭妲和她已成少年的姪兒共浴直到侄兒成年與她裸體共眠。然後第三代的阿爾卡迪奧追求實為生母的妓女皮拉特尼拉(Pilar Ternera),再後來家族協力要培養的大主教第六代何塞玩弄年幼男童。全劇大結局的直接的導演是馮娜達。她秘密地把第五代未婚受孕的咪咪送到了遠方無人知曉的修道院。當修道院把咪咪產下的男嬰用提籃送給她之後,她為私生子命名為奧雷裏亞諾,卻不讓除她以外的任何人知道這個嬰兒的真正出處,而且一直讓這個男孩在家禁足。後來私生子奧雷裏亞諾長大之後和他的親姨媽相愛生了一個長著豬尾巴的孩子。親姨媽是咪咪的妹妹,她的名字叫做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私生子奧雷裏亞諾在破譯了羊皮書的全部密碼的同時目睹了長著豬尾巴的嬰兒被紅螞蟻吃得隻剩下皮囊。羊皮書的全部密碼就是布恩迪亞家的故事。
冰冷是孤獨,孤獨的極端是冰凍。布恩迪亞家族的滅絕是這個家中孤獨悲劇的必然結局。這個家裏的成員沒有一個能夠逃脫孤獨的命運。而這一家中孤獨的領袖就是他們的英雄奧雷裏亞諾上校。他曾指揮了三十二次戰役,全部以失敗結束。人們視他為英雄是因為他超人的智慧和高尚的人格。當晚年談到參加戰爭的初衷時,他說既不是為了保守黨也不是為了自由黨,純粹是為了個人的驕傲。他所指的驕傲應該理解為一個人的素質和信念的集成。他在南征北戰之中與17個女人生了17個兒子。當戰爭結束之後他們一起走到他的麵前時最大的已經三十五歲。作者在這裏用了令人心寒的數字17。17用羅馬數字符號寫出來為XVII。重新把這四個字排列為VIXI, 其拉丁文的意思是我曾經活過。古羅馬的墓碑上常出現17這個數字。這17個奧雷裏亞諾上校的兒子都很快地死於非命。他自己在戰爭中受的唯一一次槍傷還是在簽停戰協議時自己開的槍。戰爭之後他拒絕政府的養老金,而以手工打製小金魚為生。這麽品質高尚的人很容易被人擁戴,也注定是孤獨的。因為普通人一定時刻計算自己的利益,他們敬佩高尚的人,但自己決不想自己變得高尚,因此高尚必然孤獨。
奧雷裏亞諾上校有過一段神話般的愛情。他愛上了一個未成年的小姑娘。這點作者本人有過親身經曆,他在他的妻子13歲時愛上了她。當他求婚時,奧雷裏亞諾上校的嶽父讓他從自己六個已成年的女兒中選一妻子,他拒絕了。他一直耐心地等待他所愛的小姑娘成年。這種極端地執著又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特質,這個特質成全了他的孤獨。後來他的妻子懷孕之後死於血液相克。從此他再也沒有愛過。戰爭的空隙他專注於寫作,文字幫助他思考,思考是他孤獨的工具。沒有思考,一個人精神世界的自我圈禁就不可能是自覺的也就不能被稱為孤獨,最多隻能算是發呆。上校的孤獨是自覺自願的孤獨。同時他的自覺自願是因為他的人格令他別無選擇。
布恩迪亞家沒有不孤獨的人,而不算他們的家人卻與他們家關係最近的兩個人不孤獨,因為她們是妓女,是布恩迪亞家男人的情婦。烏爾蘇拉兩個兒子讓同一個妓女皮拉特尼拉為他們生了各自的兒子,家族的第三代。皮拉特尼拉活了一百四十多歲,曾經能用紙牌算命,非常準確。她為了避免與親生兒子亂倫花了一半畢生積蓄為兒子找了一個平凡的女人,又用另一半畢生積蓄讓這個平凡的女人受教育,以適合做兒子的老婆。另一個妓女是家族第四代雙胞胎兄弟之一的情婦。每當第四代奧雷裏亞諾住在她家時,她家裏的牲畜繁殖就格外興旺。這兩個妓女雖然活在社會的最下層,可在故事中卻更像普通人,有喜賀喜,有哀喪哀,有恩感恩,有仇報仇。與烏爾蘇拉相似,她們也沒有足夠的智力能進行過多的思考,但與烏爾蘇拉不同之處在於她們遠離上層社會,與地氣相接,所以她們不孤獨。她們的故事從另一個方麵說明了孤獨專屬上層社會。
布恩迪亞家庭成員的孤獨命運是由他們的出身他們的社會地位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個性注定的,隻有美麗的蕾梅黛絲(Remedios the Beauty) 例外。她是仙女下凡,天生自閉症,她的孤獨是上蒼所賜。她的父親、第三代阿爾卡迪奧在被槍決之前曾建議給她起名為烏爾蘇拉。當時曾祖母烏爾蘇拉直覺她孫子的本意是讓這個女兒成為上校妻子那樣的女人而不是她。所以她為這個女孩命名為美麗的蕾梅黛絲。
美麗的蕾梅黛絲的孤獨非常純粹,因為她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完全不受家庭和外界的影響。他們家唯獨她沒有失眠的苦惱。她為自己縫製了一件傳教士式的直袍子,這是她唯一穿在身上的衣料。她憑著直覺過自己的日子。家人要把她長到小腿的頭發編上辨子打上絲帶,她就把頭發全部剃光。她自己沒有一丁點想折磨男人的本意但男人卻為她而瘋狂而死。家人中隻有上校一人認定她是這個世上最有感知的人。什麽人能是世上最有感知的人?一定是下凡的神仙。上校以他的凡胎肉身認出仙女可見他超人的智慧,他的歸宿隻能是孤獨。人類孤獨的產生無非是因為地位升高智慧超常而結局總是回到起點變成灰塵。美麗的蕾梅黛絲和人類不同,她孤獨地在凡塵俗世走了一遭又舒舒服服地回到了天上。作者用美麗的蕾梅黛絲向讀者們介紹了一種純自然的美。凡塵俗世的男人們為美麗的蕾梅黛絲瘋狂是因為她純自然,她沒有穿時尚的衣服沒有飄逸的長發,她的光頭她長袍下麵的赤身裸體,再加上她身體散發出來的自然氣味,男人們急切想接近她的衝動正是自然的力量,沒有任何一個凡人能夠抗拒。
與上校的慧眼識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烏爾蘇拉固執的責任感和她在自然力量麵前的無知。為了怕家中生出長著豬尾巴的孩子她不僅為美麗的蕾梅黛絲設定了很多限製,而且還孜孜不倦地告誡美麗的蕾梅黛絲男人的欲望如何的沒有止境。烏爾蘇拉具備了世俗所要求的女人的一切美德,她在無知中自覺自願地為布恩迪亞家族奉獻了一生,至死都以為金子錢財是家族興旺之本。
孤獨是人類的一種宿命,往往出現在上層社會智慧人群中,但是這不等於貧於智慧的人能夠避免孤獨。就像被破譯的羊皮書密碼,無論喜歡還是厭倦,每一個人的人生都不是自己的選擇,都早已經在百年之前被寫成了故事。
下麵link收集了幾段Gabo對愛情的經典概括。
http://www.buzzfeed.com/jessicalima/words-of-gabriel-garcia-marquez
我看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版本,非常好的譯本,看英文版反而有二道販子的感覺,不能直接理解,要在腦子裏譯成中文才行。
加西亞馬爾克斯本人所說的(在諾貝爾獎致辭上),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這家人孤獨是因為他們不懂愛情……我都是不很理解和認同的,也許作者有他的特別用意。我自己從書裏看到的孤獨來自於驕傲,很多人像黃老邪一樣心地高傲,不屑於與世俗為伍,也不屑於解釋,在費南塔身上特別明顯。至於作者說他們不懂愛情,我覺得家族裏很多人的愛情是貨真價實的愛情(上校和他的小妻子,雷貝卡每一次戀愛,梅梅和蝴蝶男子,即使是非理性的激情,也是愛情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不知道作者為什麽這麽說。
書裏明確地提到烏蘇拉看見她兒子裸體時已經第三次懷孕了,而且烏蘇拉光明、耿直的性格也不可能做出亂倫這種事來,您可再查看一下英文原文:
“One night, as Ursula went into the room where he was undressing to go to bed, she felt a mingled sense of shame and pity: he was the first man that she had seen naked after her husband, and he was so well-equipped for life that he seemed abnormal. Ursula, pregnant for the third time, relived her newlywed terror.”
不過,我同意您說的,模糊是這本小說的魅力之一,似是而非,先肯定又否定,作者大概正是想讓我們明白,生活本身就是複雜多變不一而足的。
推薦讀一下作者的創作談匯集《兩百年的孤獨》,對於理解他本人和他的書有幫助。
你念的是中文翻譯版嗎?我朋友念中文版也有類似的看法。
謝謝你的評論。但是有些看法還值得進一步考慮。
1、團結的反義詞是分散。作者在書中寫的孤獨是一種人生宿命,表現為很多方式,有各種不同的起因。比如老何塞的孤獨是精神失常所致,美麗的蕾梅黛絲是自閉症,上校是太高尚,咪咪是被強迫、、、、
2、烏爾蘇拉是因為亂倫而懷有恐懼,負疚使她不停的付出。作者讓她在大雨之後死也是暗喻要洗滌她的汙濁和罪。至於她是否和兒子亂倫書中很模糊。我覺得模糊本身就是作者的本意。
3、有些行為很容易用驕傲來解釋,但可能隻是借口並非原因。比如馮娜達的行為,她與人交流的方式表麵是驕傲,但實際上她所受的教育使她隻有這一種行為這一種交流方式。
4、家族中隻有上校一人不懂愛情,但家的每一個人都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說,這家人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愛情。但在文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出他們的孤獨來自於驕傲。上校打了那麽多仗都是因為“罪惡的傲氣”,阿媽蘭塔生性高傲,所以“在強烈的愛情和不可戰勝的怯懦中受盡磨難”,雷貝卡也是高傲的,她想要的愛情一定要得到,丈夫死後就蔑視一切地對整個世界關上了她的大門。神秘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具有死亡的威力,既然塵世中的男子沒有一個能破解這中威力(破解的辦法很簡單,就是用愛情而不是貪戀她的美貌來追求她),她也不屑於融進這世俗社會,幹脆升天了。菲南塔更是有女王般的驕傲,從來不肯直接對人表述一件事……
所以,孤獨是源於驕傲,因為驕傲而導致不能團結,就是加西亞馬爾克斯說的,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
故事中所講的死亡短暫幹淨利落。而孤獨是一輩子的折磨。死亡和孤獨是兩個命題。
我認為這是作者通過故事告訴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