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六四”十八周年的反思點滴

(2007-06-10 13:56:23) 下一個


一、        起因

·        78年底的時候發生了兩件大事: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和北京西單民主牆事件。前者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後者提出了民主作為第五個現代化的呼籲。結果民主牆運動被取締,魏京生等人被捕並被判刑。回想一下鄧小平對反右的定論,民主牆的結局可想而知。80年初,中共開展了清除精神汙染的運動,抵製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

·        胡趙聯袂時期(81-87年)可能是中國共產黨政治上最為開明的一段時期。經濟上取得高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而且政治體製改革提到議事日程之上。黨政分開已經開始實施,幹部準備也已搭成構架(有第一、二、三梯隊之說)。思想理論界空前活躍,西方大量的政治、經濟、哲學等著作被再次介紹到國內;以《世界經濟導報》為代表的刊物刊登了大量的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經濟政治體製思考和探索的文章。那個時候的國人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希望,比如84年的時候北大的學生打出了“小平您好”的著名橫幅,而且在政治開明的氣氛下大膽進言,甚至有點蠢蠢欲動了。社會主義陣營裏,戈爾巴喬夫在蘇聯提出“新思維”。

·        終於86年底發生了一次學潮。科大學生不滿官方指定人大代表候選人的做法而上街遊行,後波及到全國的其他高校。在這次運動中,學生們就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和廢除專製獨裁的主張。學潮結束後,胡耀邦於翌年一月被指“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被迫下台;方勵之等一些知識分子遭處分。政治體製改革的步伐緩慢下來。但知識界繼續鼓吹民主與人權的思想,至88電視政論片《河殤》播出時達到了一個高潮。

·        到了89年,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一些弊端開始呈現:國營企業職工大量下崗、物價上漲和官倒腐敗叢生。知識分子們認為光有經濟體製改革是不夠的,政治體製改革沒有跟上是導致這些現象的根本。這時胡耀邦逝世成為導火索,大學生們上街要求重新評價胡、懲治官倒和在體製內實行更多的民主、繼續快速推進政治體製改革。


二、        敗因

·        六四運動得到了全國人民的道義上的支持和同情,但行動上的支持很有限,運動的主體自始至終主要是學生。運動的主戰場一直在北京,外地的運動的深度和廣度非常有限。六四運動遭鎮壓後,各地地方政府立即向中央發效忠電,也是一個明證。

·        共產黨政權的根基沒有動搖。有大量“革命老人”仍健在,實權,特別是軍權在握。

·        學生運動被共產黨內部的改革派和保守派之權利鬥爭所利用。

·        學生領袖和他們背後的“黑手”們缺乏政治鬥爭的經驗、策略和組織能力。

·        中國的民眾近百年來也沒有什麽民主與法製的實踐。


三、        意義

·        再次宣告知識分子為民請命的良心和為中國未來社會製度探索的勇氣。新一代知識分子試圖修複五七反右和十年文革中被打斷的脊梁。

·        堅守了非暴力革命的理念。

·        用血向統治者彰示民眾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決心。

·        再次暴露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本質。

·        至今仍對中共是否實行民主帶來壓力。比方六四後,鄧小平說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不再說永遠不動搖。

·        為以後的民主和維權運動提供了借鑒。


四、        教訓

·        思想和教育準備不充分。學生們對民主與自由的認識也相當模糊。但是,凡自發的群眾運動,往往缺乏Vision,這也是跟政黨領導的政治運動的最大區別。多數重大曆史變革,都是需要長期努力的,包括共產革命也是這樣;要求六四事件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        長期以來民眾與政府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人大和民主黨派隻是擺設。當民聲得不到響應時,容易摧發群眾運動這種相對激進的方式。

·        對無產階級專政的鐵拳認識不夠。

·        這場學生運動沒有精神領袖。

·        政府缺乏對付和平請願鬥爭的準備和手段。橡皮子彈、催淚彈等防暴器材配置不足。


五、        爭議

·        “學生違法在前,政府開槍在後”。但如果人們都以當權政府的法規為準,這世界上就沒有任何的暴力和非暴力革命了。不過需要反思的地方也有,比如對一些具普世意義的法規還是要抱尊重的精神。而受害人勾引劊子手動手,是受害人的錯,那就是混蛋邏輯了。

·        “西方民主製度不一定適合中國”。這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製度。但民主是世界潮流,這是公認的。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都是采用民主製度,那後來者為什麽不Take a free ride呢?嚐試和不做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        “如果學生運動成功了,中國會大亂”。其實那場鬥爭的背後是共產黨中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的鬥爭,果實會被他們中的一派取得,而不是那些什麽學生領袖。

·        “學生運動打亂了中共改革派的部署”。這倒是有可能。但即使沒有學生運動,改革派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嗎?我有點懷疑。

·        “鎮壓六四確保了社會穩定和其後經濟上持續高速增長”。要我說,中國人現在的生活水平,幾十年前就應該過上了。要保證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是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製度做保證的。這些年經濟上去了,也有經濟全球化的機遇的功勞。但隨之產生的資源的過度開發、環境汙染的日益惡化、社會道德水準下降、貪汙腐敗橫行,說到底還是製度之禍。


六、        展望

·        我的觀點是六四事件中最大的英雄是往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畫像潑墨的三個湖南青年。但他們的行為太超前了,跟學生們的爭取體製內的政治改革的策略不配合,所以被學生扭送給公安機關了。但這應該是努力的方向,隻反貪官、不反皇帝從長遠來說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        隨著中共革命老人們的謝世,強人政治的時代也可能意味著結束了。共產黨內部的改革派或許有再次抬頭的機會。

·        我反對暴力革命,希望中共從自新做起,逐步過渡到還政於民。比方說,從黨內民主開始,黨的總書記由黨員直選產生、黨政進一步分開(黨的機構和人員不用納稅人的錢養活),軍隊實現真正的國家化、職業化,之後再實現解除黨禁、報禁,給予人民擁有土地所有權的權利,做國家的真正主人。中華民族富強的大義應該在黨派利益之上。

·        香港地區每年都隆重紀念六四,規模最大,讓人欽佩。我相信六四會有在內地被隆重紀念的那一天,隻是那一天有多遠,我們等得來、等得了、等得起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