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麥克的故事

(2015-08-04 18:44:42) 下一個

和很多快樂的美國孩子一樣,麥克高大,陽光,一副沒有什麽能讓他生氣的笑臉。他滑著滑板在校園裏如風的身影,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就是無憂無慮。

生活中的麥克遠非我們一眼望去的那般無憂少年。用他自己的話,他是那種天生有感傷傾向的人,天陰下雨,北方漫長灰色的冬天都會引發他莫落無限。在校園的宣教時候,他結識了來自法國的交換學生蘇菲,很快被她的微笑和靦腆所吸引,並走進了甜蜜的愛情世界。年輕的麥克不但有著容易感傷的天性,也不乏向往浪漫的人性。

就在麥克和蘇菲情濃意厚,徜徉愛河的時候,麥克同時聽到了另一個聲音的千呼萬喚, 這就是麥克深深熱愛的耶穌基督。對聖潔的向往使麥克很早就立誌做一個聖徒。此時此刻的召喚似乎讓他更明確了這個誌向。

 

一仆不能侍奉二主,麥克必需做出選擇。

他把自己聽到的呼召告訴女朋友, 兩人開始了漫長的禱告和等待。有一天在禱告的時候,麥克聽到耶穌這麽跟他說:我的孩子,你如果娶了蘇菲,我知道你會非常幸福,我也會給你所有的祝福;我對你的愛絲毫不會減少。但是我想讓你做的是關乎我的事。你知道!

麥克當然知道,要想成為一個聖徒首要條件是順服,讓自己意誌無條件地服從於神的意誌。

和心愛的人彼此分離在麥克和蘇菲的眼裏並沒有“淚痕紅浥鮫綃透”的悲悲切切。在他們看來是一種生長痛,一種精神成長的磨礪。沒有試探的信仰算不上信仰!因為他們都相信在他們個人的世界之外又一個更高的世界,一種更高的意誌,蘇菲理解這種更高的意誌需要一些人的自我犧牲。而她自己正是這種犧牲的一個部分。

 

麥克進入了神學院開始了他的僧侶生活,一去就是八年!

有一次他到澳洲參加一個婚禮,看到當地教會的人拿著一些複印的讀物傳閱,並且興奮地告訴他這些很有啟發性,對於年輕人尤其很有教益。 麥克接過那些資料,吃驚的發現它們並不是正式出版的雜誌或書籍的複印件,而是一些手寫的筆記,而且是他自己的手寫體!原來那些都是麥克自己的靈修筆記,導師看到他寫的很好,又沒有時間整理打印,就把這些手寫的筆記直接拿去拷貝供教友參考。這樣他的靈修筆記居然從美洲漂到了澳洲。回到美國之後,在繁忙的學習之餘,麥克重新把它們整理出來,並添加了附錄部分供讀者參考,在畢業之前完成了他的第一本書 The consoling heart of Jesus .

 

當一個人做重大選擇的時候,最初的那一段時間都會遇到很多困難,麥克也不例外。勵誌的熱情消失的之後,他偶爾也會有撞牆的感覺,他仍然會滑著滑板在寒風中打法他的感傷和寂寞……同時他學會了耐心,等待和尋找。他學會了將自己的生命和意誌一天一天的交給造物主去主宰, 因為他相信他所需要的隻是堅定地跟從他,而這種堅定來自對上帝的無所保留的信任。

如今的麥克談話的時候仍然會露出燦爛的笑容,但是在他身上我們看到   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林前1311]

完成的學業,他獲得神學碩士學位,正式成為神的仆人-------一個天主教的傳教士。 並且相繼完成了一係列幫助靈修的書籍:

Consoling  the heart of Jesus

The Second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You Did It To Me

33 Days to Morning Glory

The one Thing is Three

Divine Mercy Explained

 

與麥克的故事相比,蘇菲的經曆更顯得默默無聲。回到法國,經曆的無數的禱告,蘇菲也選擇的和麥克同樣的道路,進修道院做了修女,終生侍奉上帝。

 

在成聖的道路上,有的人奔跑,有的人爬行。奔跑的人因為他們的義無反顧,更因為他們擺脫了所有的累贅-------個人的欲望,榮譽,財富,情感,成就。

願神祝福麥克和蘇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