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少年遊 · 並刀如水》

(2015-12-29 19:43:40) 下一個
原詞曰: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周邦彥這一闕《少年遊》, 說的是他年少冶遊,還是中年尋歡,甚或是扯上道君皇帝的三角戀愛,曆來紛說。
     
西北大學清真詞研究專家薛瑞生教授最終考證 [1],內容應該是周邦彥中年之後,和角妓李師師之間的一段故事。不過當時和道君皇帝並無關係。
     
因喜愛此一篇的筆法,鬥膽根據詞意來附會一段故事。
-------------------
      
(一)
     
“喲,是周大人來了。快進來,快進來。” 李媽媽那從早上起就板著的臉上立刻擠滿了笑意。 一麵說著,一麵用手擋了擋隨著開了的門往裏吹的風,“謔,今兒個起大風了,天還真冷了”。
        
被稱作周大人的來人客客氣氣地回道:“李媽媽一向好。天兒冷了,身子骨多保重。 師師姑娘可好?”
    
李媽媽知道,這位周大人雖說學問大,還是今上麵前時時待召的紅人,可出手卻總是不大。 要不是師師那丫頭就愛和這位周大人一起唱個詞兒品個曲兒什麽的,一門心地喜歡,好臉也不會給他一個。可不,現在還不得不應付幾句。
    
“好,好,謝周大人念著妾身。師師姑娘正等著您呢。”
     
“美成[2],你來了!” 李媽媽話音未落,李師師已從門後輕盈地閃出來。“起風了,路上不好走吧?”
      
(二)
     
“美成,你先坐,我去給你拿樣東西來。”
      
周邦彥點點頭,在師師房中坐定。獨自在京中為官,周邦彥常覺旅裏衾涼。初來李家,原意隻是聊娛孤居。但他馬上發現這位姿色傾國的師師姑娘音略精熟,辭賦貫通,不由心生愛意。於是常來與之唱和,而不將她做一般風塵看待。故而此地雖來過多次,並無一次宿留。 今天來這裏,也就是為見見心中所愛。
      
不一會兒,看到師師笑盈盈地托來一隻銀盤。 到近來才看清,盤中放著的竟是一隻來自江南的橘子!
     
周邦彥是錢塘人,對橘子並不陌生。他知道, 現在正值江南橘子新熟。但江南距此迢迢千裏,秋冬季國家的漕糧轉運都極為困難,可這位師師姑娘卻新橘在手!看來,外麵傳說的她或有通天的本領,當不像是妄傳了。想到這, 周邦彥不由得心中一凜。
     
“美成,你看,江南新來的橘子。你今天來得正好,一起來嚐嚐,看是不是你家鄉口味?” 
      
“嗯,好,多感姑娘。我也是多年未識鄉中風味了。”
    
“那太好了。來,我來替你切開,我這裏有好刀(“並刀如水”)。對了,我聽說江南人家講究的,吃橘子要蘸鹽的,這樣口味更加清冽。 我去拿鹽,媽媽那裏有揚州地方來的上等海鹽。”(“吳鹽勝雪”)
    
周 邦彥看著師師認真地用刀剖開橘子(“纖指破新橙”),又把橘瓤一瓣一瓣排開,再輕輕端到自己麵前。他知道,這一隻小小橘子,在這個時候的汴京,怕是連王公貴族都一時無福消受。他望著眼前的傾國之色,心中歎憐:雖說豔幟高懸,難得的是才情色三全。剛才那一端,又有齊眉舉案的意思了。可惜,可惜了。
      
師師卻並未意識到什麽,她還在為周邦彥在這麽大風天來看自己開心不已。她知道這位周大人心裏是喜歡她的。自己對這位周大人也是仰慕加喜愛。交往多了,不知不覺地稱呼也從原來的“周大人”變成了“美成”。可自己終是柳巷深陷,無法作它想。而每次聚首,這位周大人最後總是客氣告別。自己也拿不準他的想法。再加上,今上還時不時地 。。,即使要作它想, 也非易事。
    
“味道怎麽樣,美成?”
     
“的確不錯。嗯,你也來試試。”
      
“你吃,特意留給你的。你吃完了,我再給你看樣東西。”
 
(三)
     
“美成,你知道嗎,我今天上街去了。”
    
“哦,姑娘可曾見著什麽喜歡的?”
      
“我在邵氏樂行看到一管新做的紫竹方笙。吹著聽起來音調不錯。我喜歡,就買了。我在想以後遇到好的簫,替你買一支。”
      
周邦彥心頭微微一震。他怎麽會聽不出師師的言外之音。可是他又能如何接這一句呢?今天的橘子,師師是真心相待,可無意中也已經說清了所有的不可能!然而,周邦彥又怎能說出一個“不”字來呢?
      
“難得姑娘錯愛!既如此,那不如我們先來試試那笙,你看?”
       
“我去拿來。” 師師說著,站起身來去取笙。
     
周邦彥環顧四周,那是熟悉的師師的房間。漂亮的蜀錦做成的帷幔低低垂落,擋住了屋外的陰寒,把一份暖意留在屋內(“錦幄初溫”)。 仙鶴爐中緩緩釋放的沉水香的清煙彌漫在房中,更是撩動人的心緒(“獸煙不斷”)。今天,不知為何,周邦彥感到有些心跳。
      
師師回來,打開錦袋,拿出紫竹笙來,在周邦彥對麵坐下。“我先來吹一段給你聽,你告訴我聲音好還是不好,好嗎?” (“相對坐調笙”)
     
(四)
      
聽周邦彥緩緩評說笙的音色音調,曲子的緩急轉承,運氣的長短協調,師師心中的一番喜愛完全變成對麵前這位大晟府提舉的渴望。她正要說什麽,卻聽見李媽媽在房門外輕輕敲門: “師師啊,剛打了三更,周大人明兒還得有公事。”
           
“都三更了,還沒聽你說多少呢”。師師轉向周邦彥,低聲問道:“你今天還回去嗎?媽媽也在說了”(“低聲問:向誰行宿?”)。聽師師這麽說,既是像勸,也是像催,周邦彥一時覺得自己有點結舌。師師見了,便道:“已經三更天了,你看 。。”(“城上已三更。”)
      
周邦彥終於回過神來:“啊,是的,師師姑娘,不早了,我是該走了。”
     
“不過,美成”,師師語調略顯急促,“今天風大,天晚了,霜露也一定重,路上不會好走, 馬也容易打滑失蹄。還是 。。” (“馬滑霜濃”)
      
“這 。。”周邦彥略一沉吟,望向師師。
     
“我看,美成”,李師師雙目灼灼望著周邦彥, “今天就別走了!”(“不如休去!”)。師師一說完,就覺自己說得太直白了,不由得趕緊掩飾一句:“再說,路上人少,也不安全,不是嗎? ”(“直是少人行”)
       
周邦彥難掩激動:“師師 。。。”
   
[完]
     
---------------------
[1] 周邦彥別傳。薛瑞生著。三秦出版社。 2008年,第一版。
[2] 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人(今杭州),1056 ~ 1121。後世有“詞家之冠”之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