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小組”為何是中共政治的“常青樹”?

(2014-03-20 03:19:04) 下一個
何清漣 | “小組”為何是中共政治的“常青樹”?

中 共總書記習近平集黨、政、軍三權於一身之後,還不辭勞苦地親自擔任各種小組長,至3月15日出任“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為止,他已經出任 了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國家安全委員會、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負責人,此外還有一個外界沒太注意的“釣魚島應變小組” 組長。

三權集於一身,加之現在是多事之秋,這種“小組長”隻增加習近平的工作勞煩,並不給他的權勢再添榮耀,他為何還要親任各種小組組長?要了解這個問題,先得弄清楚“小組”在中共政治中的功能,才能解釋習為何熱衷於成立這種小組。

“小組”:重組內部事權的政治手段

“小 組”政治在中共內部有悠久傳統,各種名目的領導小組不但是中共推進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內部事權整合的重要手段。早期黨史上最著名的小組就是長征時期的三 個“三人團”, 依次為“最高三人團”、“中央隊三人團”和遵義會議後的“新三人團”,毛澤東成為後兩個“三人團”的重要成員,為其掌握中共最高權力鋪平了道路。此後,毛 為了便宜行事,經常成立各種政治小組,重組內部事權。“延安整風”是小組政治的巔峰時期,從1941年7月開始,陸續成立中共中央調查研究局、清算過去曆 史委員會、幹部審查委員會,中共中央總學習委員會等,服務於不同的目的。毛一生最為人熟知的是“中央文革小組”,他賦予這個小組的使命是奪權鬧革命。隻是 其時毛已是天下第一人,不再出任組長。

2013年5月,搜狐網搜集舊文,編了一輯《“小組”如何治大國?》,該輯介紹,“小組”是中共黨 政係統中常規治理方式之外的補充,並在特定時期擁有跨部門的協調權力。級別不同的小組,擁有的權力也不同,國家領導人親任組長的小組權力最大。該文並不避 諱這些小組的“神秘性”:機構設置在官方資料中鮮有詳細記載,公開報道更少之又少。這些小組既不掛牌子,在黨的組織機構名錄也找不到它們。眾多“小組”沒 有固定的辦公場所,也不單獨確定人員編製。很多領導小組雖為常設,但並不需要日常辦公,多數隻在出現了需要應對的重大問題時,以組長牽頭組織聯席會議、多 部門聯動的方式完成決策。該文用“尋常無蹤跡,大事現真身”十個字概括以往的中共小組政治,倒也傳神。

習近平時期的小組政治有其特點:從小組成立的密度來看,堪比延安整風時期;從其親任組長之多來看,遠超曆屆中共最高領導;從小組活動的方式來看,從過去的神秘隱身走向公開。

習近平為何偏好“小組”政治?

習近平成立各種“小組”並親任組長,並非完全對小組情有獨鍾,實乃時也勢也,不得不如此為之。

鄧 小平確定的集體領導體製,自從薄熙來向上借助常委支持、向下借助草根輿論,想迫使中共高層改變內定接班人的規則以來,就受到了嚴重挑戰。中共高層政治的裂 痕不可避免地展示於世人麵前。所謂“集體領導體製”雖然可以避免一人專斷,但卻成了“多龍治水”的權力分散之局。胡錦濤第二任期內,中共最高層“各吹各的 喇叭各唱各的調”,多個高層家族利用分管部門、行業的事權貪汙腐敗,形成了一條條粗大的利益鏈條,導致特赦腐敗論公然行之於世。鑒於這種事權分散,最高領 導人權威弱化之局,習近平希望重樹領導人個人權威,為中共政治的朽壞之局注入生氣。

可以說,小組的密集成立並親任小組長,隻是出自危機感與不放心,與外界期盼的“政治體製改革”並無關係,我曾總結過,他的兩個30年之說,很好地詮釋了他是要用毛式政治鐵腕,維護鄧小平確立的國家資本主義的利益格局。

中 共執政逾60年,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科層化的官僚行政體製,雖然富有中國特色,比如以黨管政,但這種管理組織結構已經形成一套特定的規則與程序,有明 確的權威登記,權責自上而下傳遞。江、胡兩人都是中共內部法定的權威,隻是胡的權威由於其治績與能力而受到挑戰與損害,形成了地方政府各行其是,中央部委 權力坐大,尤其是國安、軍隊與警界過去由周永康管理,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習近平履任以來,雖然已往各省區“空降”一些官員,但整個架構與官僚構成並未經過 大的調整,深感(或者說擔憂)指揮不靈,因此,習采用毛當年習慣用的“小組”形式,既達到了重新整合事權的目的,也便於其直接插手各領域的工作。

習 近平能順利地將各種權力集於一身,有幾個其特有的因素。第一,他出身“紅二代”,中共政治承認這種非體製化資源,加上京城政治中“紅二代”特別活躍,認為 紅色江山是他們父輩打下來的,是他們的家天下,對習近平采取支持態度。第二,習性格強勢,比較善於利用“一把手”的地位優勢,更兼胡錦濤在卸任時,將軍委 主席一職移交給習,習再無元老掣肘之虞;三是新的七位常委大多出身平民,並無習的“紅二代”優勢,俞正聲雖然也是紅二代,但其家族早年失勢,王歧山隻算半 個紅色家族成員。有此三點,本屆常委已經不可能維持“多龍治水”格局,隻能成“眾星拱月”之勢。

習的個人專斷於中共政治之影響

中 國(包括中共)的政治文化傳統是崇拜強人政治。主弱則臣欺之。胡錦濤時期即如此,每年兩會,一些委員公然炫富,將會場變成了時裝、名表、名包的展覽場地; 億元級貪官的層出不窮,導致“政令不出中南海”,都是外界可以感到的主弱則臣欺的表現,再加上溫家寶自行一套的政改說辭、薄熙來的唱紅打黑,令很多黨內人 士及擔憂動亂的知識精英曾為中共的前途憂心忡忡,因此,習近平的強硬作風,以及他對腐敗的打擊,對幹部考核指標的改變(如不以GDP增速為考量標準,將環 保納入考核體係等),讓體製內人士看到了政權穩定的希望。這種個人專斷的弱點是:領導者個人能力與見識決定了其施政高度。

習近平的政治選 擇,出自中共統治集團對局勢的判斷。王歧山數年前向黨內官員及知識分子推薦托克維爾的《舊製度與大革命》,實有雙重用意。對統治集團意在警告:托克維爾定 律的真義是,別以為“改革”那麽好玩,“一個壞的政權最危險的時刻並非其最邪惡時,而在其開始改革之際”,所謂“改革”就是找死。對那些要求民主化的知識 界人士,其意在提醒:曆史進程未必如他們所願。中共垮台之後,未必會帶來民主與秩序,更可能出現的局麵就像當年法國大革命一樣,陷入民粹主義的泥潭,清算 富人、踐踏精英將成為常態,大家千呼萬喚才出來的民主化,有可能隻是斷頭台政治重演。

出於維護政權穩定的需要,習近平對維權者以及西藏、 新疆、香港的政治反對者的強硬打壓是全方位的,動輒抓捕反對人士、加強互聯網管控、收縮言論空間等等。這些措施在短期內看似加強了中共的統治,但從長遠 看,卻扼殺了一個社會的政治進步因素,導致中國長期徘徊於黑暗專製中而不得改善。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