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世界

Egalité Indépendant Gastronomit
個人資料
正文

告子的人性觀

(2014-10-26 05:39:19) 下一個
古人孔夫子先生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古人們也真是難!說話總不用個標點符號什麽的,好像是要成心難為人捎帶著糊弄人。後人們有好事者自願找罪受的就來幫他們加標點斷句。也有拿這事開涮逗樂子的。比如把夫子這話斷成這樣理解:

吃吃喝喝,是男人女人最喜歡的事啊!這聽起來是不是很中國人民呢?

斷得更加惡毒的是這個:吃吃喝喝再搞搞男人,是女人最喜歡幹的事情了。聽起來很現代解放女性的。

再給它扭曲一小下:吃男人的喝男人的,才是女人最喜歡的!真說到現代中國女性心坎裏去了。哈哈哈!

當然,正解是這樣斷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們常引用這句話來證明老孔認為食色之事為人之正常欲望。

更常聽人引用說,孔子雲:食色性也。不過這可是張冠李戴,往名人嘴裏塞名言了。

'食色性也'是另一個古人告子先生說的。告子這個家夥我挺喜歡,覺得他想問題比起別的那些夫子們更深入透徹些。告子這話記錄在《孟子·告子上》裏。告先生和孟先生辯論,他的整句話是:“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 這一段話,把人性的幾個層次抖落得清清楚楚。

我來編排個'子見鴨子'的典故,把他的意思再更形象地展開一回:

第一次告子見到鴨子,不巧是在三年災害鬧饑荒的時候。更糟糕的是他還把當月的糧票給弄丟了。告子餓的兩眼發花走路都直打晃。這時他看見了這隻肥肥胖胖的鴨子,口水就管不住地流下來了。準確地說,告子那回並沒有看見鴨子,他看見的是鴨子肉。餓急了,心裏轉的念頭就總離不開吃,這是動物生存的本性啊!

告子再見鴨子的時候,他正開著車去上班。告子早些年就拿到了洋博士學位,如今過著早九晚五,不愁吃不愁穿,與世無爭的小日子。那天告子看見這隻胖乎乎的鴨子,他就像當年程頤先生一樣,猛然間體會到了仁愛之心是怎麽回事,於是停下車來耐心等它搖搖擺擺過完馬路。仁者愛人,及於萬物。隻要靈魂沒太被扭曲,這點仁愛心大家都總是發掘得出來的吧。

第三次見到鴨子的告子 — 準確說來是告子之子,這小子在美國受教育長大 — 這一天正在城裏的小公園作義工。他看見這隻鴨子時它正被孟子先生抓在手裏,呱呱叫著掙紮。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小告走上去告訴老孟,偷獵鴨子殘害動物是不對的。孟先生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這鴨子既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有必要這麽不講情理嗎?我不過就是想嚐嚐野味。再說公園了少隻鴨子也無大礙的。看在我和你爸當年坐在一張席子上聊天兒的份上,通融通融可好?可小告這孩子很不中國,這些理和他根本說不通,隻認定大家的公園自然的環境人人有義務保護。年輕人執著的義,讓在中國過了一輩子自以為世事通達的老孟鬱悶得緊。

所以說,求生存,是人的動物本能。仁愛發自內心,不必靠人來教。但是義的觀念,卻是後天灌輸的了。三個層次的內容,方才集合出人性的大成。

我以為告子先生這話總結的至少比孔夫子那一套要好,但是老孟不同意。孟子先生更喜歡自己的性善論,雖然那個說法實在概念模糊的很。他和告子的辯論,我看也就是在胡攪蠻纏。不過後來老孟被領導們封了'亞聖'的稱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句話能頂一千句了。告子就隻能當當捧哏的主兒了— 誰敢說聖人胡攪蠻纏呢?

承認人性裏的動物本性成份,才可以對人類社會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所謂明心見性而見性成佛嘛,咱氣死佛祖不償命的說。有人說孔夫子先生也承認這一點。但要注意了,老孔說的是一個'欲'字,他其實想的是怎麽來製這個欲。用什麽來製呢?'舍禮何以哉',他想讓大家一起來搞搞克己複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舌尖上的世界 回複 悄悄話 啊哈,看見你的博客裏也講到鴨子。鴨子們還健在嗎?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不錯!天經地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