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靜放千年的沙漠玫瑰 (約旦篇)

(2013-12-20 12:30:27) 下一個

據《舊約全書》記載,當年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越過紅海後,大家感到幹渴。摩西以手杖擊破岩石,神奇的是泉水從岩石噴出。這就是“點石出水”的摩西泉。摩西泉的位置就是在佩特拉(Petra)。Petra一詞源於希臘文Petrus,是岩石的意思。

jordan2013-petra

 

佩特拉到底是什麽時候建造的尚無定論。根據其中陵墓半埃及半希臘的樣式估計,佩特拉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之後,很可能是托勒密王朝時期(Ptolemaic Times),即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Nabateans所造。公元前2世紀末,隨著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國的衰落,納巴特(Nabataean)王國開始興盛。公元106年,納巴特王國被羅馬帝國軍隊攻陷,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省。3世紀時,可能是由於波斯帝國的崛起和紅海海上貿易的興盛,作為陸路交通要塞的佩特拉漸漸衰落,7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11世紀時十字軍東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國統治該地一個多世紀。13世紀末埃及蘇丹拜巴爾一世到過此地。1812年瑞士探險家J.L.伯爾克哈特(Johann Ludwig Burckhardt)是第一個描述該地的歐洲人。從此Petra被引入“文明世界” (部分內容摘自維基百科)。

詩人培根(John William Burgon)在1845年獲Newdigate獎的詩《佩特拉》形容佩特拉是“如同時光般古老的玫瑰紅城”。佩特拉也就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玫瑰紅城’(Rose-red city)。1985年12月6日佩特拉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1989年電影《聖戰奇兵》中印第安那瓊斯到此地尋找聖杯,使佩特拉蜚聲遠揚。2007年7月8日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

我們在Petra待了2天(實為1天半)。感覺如要玩透,得要2個整天。

petra-map2-2


1. 進入到真正的古城之前,會經過一段1.2公裏長的Siq峽穀(峽穀分裂出來的小道),最寬處僅7米,最窄處2米。這是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
DSC_0497_Enhancer


2. Petra有巧奪天工的水渠,全部開鑿在峽穀兩側的峭壁上DSC_0500
 

3. 突然,從峽穀的縫隙中出現了一個雄偉的紅褐色的宮殿,我的玫瑰紅城!DSC_0506_Enhancer
 

4. Al-Khazneh,也叫寶殿(Treasury)。此情此景,令人想起詩人的讚歎:那兩千年前老去的眉宇間的少年般的憂傷色彩,正是令我如此震驚的在東方大地上那時光般古老的玫瑰紅城DSC_0510_1_2_3_4_5_tonemapped 

5. Treasury是Petra最負盛名的建築。宮室雕鑿在陡峭而堅固的岩石上,共上下兩層,高50米,寬30米。底層由6根直徑2米的大圓柱支撐著前殿,構成堂皇的柱廊。頂層6根圓形石柱附壁雕成,柱與柱間是神龕,供奉著聖母、帶翅武士等神像。這些像比真人還要大,栩栩如生,頗具神韻。然而真正使Treasury聲名遠揚的還是其獨特的色彩。由於整座建築雕鑿在沙石壁裏,又因周圍的山崖擋住了陽光直射,當陽光折射在沙石壁上時,整個宮殿呈現玫瑰般的紅色
DSC_0591
 

6. 寶殿前的駱駝DSC_0516 

7. Street of Facades(巨大廣場)的本地女遊客DSC_0527 


8. 巨大廣場裏有民居,也有墓地DSC_0538
 

9. Theater(羅馬式露天大劇場)。有45排座位, 可容納6000多人DSC_0596 

10. Ad-Deir又稱修道院(Monastery), 是Petra的第二個最著名的景點。經過800級台階的攀爬,達了Ad-Deir山的頂峰,突然出現了一片開闊地,這就是修道院。它高大雄偉而不失精雕細琢。同寶殿如出一轍。DSC_0544_5_6_tonemapped 

11. 沿著旁邊的小道向上攀登,從高處看夕陽下的修道院。美妙得不可思議!DSC_0561_2_3_tonemapped 

12. 山頂的簡陋的臨時屋棚裏,住著一位不尋常的貝都因人。。。DSC_0576 

13. 他是一位民間歌手,在裝修他的禮品店。曾登在Lonely Planet裏。他熱邀我們坐在他的屋棚裏,喝茶,聽他唱歌並一起看日落DSC_0573 

14. 就這樣,我們與這位熱情的歌手,在他的歌聲裏,喝著熱茶,與另2位素不相識的以色列青年一起,聊著,笑著,體驗了Petra最美的黃昏和日落DSC_0579 

15. 第二天的行程是去祭祀高台(High Place of Sacrifice)和皇家墓群。從走向祭祀高台的山道上俯視巨大廣場,可想象當年的車水馬龍的繁忙景象DSC_0636 

16. 早聽說從High Place of Sacrifice可走岔道山路到一觀景點從高處看Treasury。但地圖上是找不到路的。也沒有路標。一定要找當地的導遊。貝都因導遊阿布由此出現。他說服了我們自己找路是不可能的。他甚至打賭免費帶路以證明他是正確的。DSC_0600 


17. 這條所謂的岔道其實是一半山路另一半是沒路!得靠爬,跳,摸,滾才能到達。還沒到終點,就服了阿布,並後悔沒讓他帶走另一條稍安全但略長的小路DSC_0609


18. 沿路看到的‘大劇場’。我有恐高。有的地方簡直就是懸崖峭壁,對我來說是極大的心理挑戰。阿布說:‘close your eyes; open your mind and leave your heart strong’。聽上去挺詩情話意的,在我耳朵裏卻成了‘一直走,不要朝兩邊看;否則你將融化在這藍天裏’!DSC_0618

 
19. 這就是唯一的一張我顫抖著雙腿拿下的寶殿俯瞰。當我回到山下,立即後悔沒多捏幾張!DSC_0613
 

20. 再次爬高,走向祭祀高台
DSC_0635
 

21. 祭祀高台的神殿殘牆
DSC_0626


22. 祭祀高台是Nabataeans祭神和葬禮的場所DSC_0628
 

23. Urn Tomb是皇家墓群的第一座。是Nabataean皇帝的墓
DSC_0668 

24. 從墓室裏望外看DSC_0663_4_5_tonemapped
 

25. Palace Tomb,是模仿羅馬尼祿帝的墓所建DSC_0655


26. Corinthian Tomb雖然破的厲害,其華麗程度和寶殿有一拚DSC_0668


27. Urn Tomb是最大的皇家墓。建於公元70年間。後曾作為拜占庭教堂
DSC_0680


28. 據說還有上百人居住在Petra。不這位大叔是否是其中之一,還是小販。至少不會是看墓人
DSC_0672
 

29. 貝都因式的隻看重今天的悠閑生活DSC_0678

 
30. 這位貝都因兄弟與一位香港女子結婚。曾在香港生活了13年。會講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因嫌香港快節奏的都市生活,終於攜妻回歸沙漠。。。我的朋友,為何你臉上好似掛著憂愁?
DSC_0647_Enhancer
 

31. 山坡上的貝都因人DSC_0533
 

32. 笛聲悠揚,回蕩在玫瑰之城
DSC_0650
 

33. 騎駱駝歸去的遊客DSC_0639
 

34. 入夜,‘佩特拉之夜’(Petra By Night)華麗啟幕。上千燭光映亮古城。當地民間藝人的表演把人們帶入那遙遠的年代。。。末了,遊客手中的手機,相機閃光燈及手電筒同時照亮這千年寶殿DSC_0702
 

35. 詩人培根(John William Burgon)心中的Petra是這樣的 --

不是能工巧匠的驚天之作,
而是魔法般的岩石在永恒,無聲,美麗的歲月裏孤獨地成長;

不似往日雅典娜舉行聖典時的老多立克神殿那??聖女般的潔白;
也不是冠立在山頂,供奉於大地的教堂神廟那聖潔的灰色;
而是猶如黎明初現時那尚未褪卻的玫瑰般的腮紅;

那兩千年前老去的眉宇間的少年般的憂傷色彩,正是令我如此震驚的在東方大地上那時光般古老的玫瑰紅城。

DSC_0709

 
原文在此。一直沒能找到全文的中文翻譯,隻能鬥膽憑著初中語文功底翻了一把!有意思的是,詩人本人並沒有親眼見過Petra。如你能親臨其境,會發出怎樣的感歎呢?



原文鏈接: http://bbs.wenxuecity.com/jordan/394014.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