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司馬夫

司馬夫,是我的一篇小說中的人物,這個名字是我給他起的,這次也就作為我的網名吧。 在我們這個言論自由還不太充分的國度,網上倒還可以自說自話,我便決心在這兒享受一下憲法所賦予我的自由。 本人無黨無派,和社會主義也無冤無仇。今後我在新浪博客上發表的任何文章都應該
正文

一國兩區 可以考慮

(2012-04-03 21:18:33) 下一個
2012年3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麵。雙方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本立場。胡錦濤強調兩黨和兩岸雙方都應該本著對人民負責,對曆史負責的態度,從民族整體和根本利益出發,深入思考和認真規劃今後兩岸關係發展。吳伯雄表示國民黨方麵有信心促進兩岸良性互動,期待開拓兩岸關係的新局麵,特別陳述了台灣推動兩岸關係,現在是以馬英九先前提出的“一國兩區”概念作為法理基礎,其依據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目前處理兩岸事務的部門是“陸委會”和“國台辦”,而不是各自的外交部,也足以說明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中國人民樂見兩岸“化幹戈為玉帛”,樂見良性互動,逐步呈現和平發展的新局麵。中國人民更希望兩岸關係能取得突破性成果,不滿足於“聚同”,更應在“化異”方麵有所起步。馬英九提出的“一國兩區”大框架,大陸方麵應該有所回應,從而才能讓國內國外透過這一問題的啟動直至最後完滿解決,看出兩岸領導人的求實精神和高瞻遠矚的政治智慧。就大陸而言,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先生即以“一國兩製”的方針,妥善處理了港、澳回歸中國的問題。不少人曾天真地以為“一國兩製”也能解決台灣問題。其實,完全不是那麽回事。1949年10月,共產黨軍隊占領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宣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國民黨的部隊退守台灣及金門馬祖,中華民國的國民政府則遷至台北。此後共產黨一直堅持“一定要解放台灣”,國民政府則要“反攻大陸”。中間也曾小打小鬧了一兩場,但兩岸對峙的局麵並無任何實質性改變。隨著蔣介石和毛澤東先後離世,兩岸形勢也有了變化。先是帶火藥味的口號降低了調門,到後來被完全取消,兩岸的民間往來、商務往來逐漸增加,雙方不斷釋放出善意,最後形成了“九二共識”。後來民進黨陳水扁當了“中華民國”總統,差一點又使兩岸兵戎相見。馬英九的接任,使得氣氛逐步緩和。此次馬英九又連任“中華民國”總統,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兩岸關係進一步改善和發展的大好時機。吳伯雄來訪,帶來了“一國兩區”的構想,值得我們反複思量,做出回應。作為一介平民,也想對這個關乎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上貢獻一點意見,供兩岸決策者參考,供關心這件事的網友們議論、切磋。1、 首先,我們認為應加快政治方案解決的進程。大陸、台灣已經分割63年,不應該再把這個問題“擱置”下去,目前兩岸關係不斷有新的增長,總體氣氛有利於商量統一大業,雙方都應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要調動各種因素各方智慧合力“圍攻”這個“老大難”。2、 其次,在有上述共識的前提下,宣布結束雙方的戰爭狀態,締結兩岸和平協議。3、 成立由雙方副元首級別牽頭的協商委員會,收集、匯總有關一個中國的架構方麵的意見、建議,擇其優者,供雙方進一步研討。4、 雙方都應該放棄“我是正宗”“我是中央”的自我定位,否則一切統一的藍圖都實現不了。5、 一國兩區或一國兩邦的構想前提是各區或各邦均具備完整國家的功能,當前需要特別關注台灣國際空間擴大的問題。應建議聯合國吸納台灣,使其具備會員身份,各國際組織也應吸收台灣參加,台灣可以和各國建立外交關係。有一個技術細節可能直接影響這一條的實現:台灣的正式國名“中華民國”能否使用?台灣不會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或台北)”,大陸更不會接受“中華民國——北京”,能不能兩個國名都統一成“中國”兩個字,而在中國後綴上首都所在地,如中國——台灣,中國——北京(英文更簡單China-T和China-B)當年前蘇聯的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也是在聯合國有席位的。6、 既然是一個中國,台灣和大陸之間的所有關稅均應全部取消(這一條對老百姓最具實惠)。大前提若能如此解決,以後的上學、遷居等等也應該有切實可行的方案。而所有這些的最終指向應該是一個統一的中國。我們認為,當下的關鍵是推動政治方案啟動,各種問題、各種矛盾都應該最終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既然是一國同胞,還有什麽不能商量的呢?大言不慚地拋出這個建議,實在隻是“引玉”的“磚”,歡迎各界參加討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