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芷傷寒蒂 蛾眉憂晚花

山西土窯洞裏住了八年的北京知青,“老三屆”中老大哥,網上人見人恨的“朱老忠”就是在下我。“疏雨”是本人另一個網名,出自唐詩“疏雨過中條”。
正文

回答“為什麽八個樣板戲至今還沒被超越?”

(2021-09-08 10:20:30) 下一個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首先應該搞明白什麽是“樣板戲”?“八個”是哪“八個”?很多人誤以為現代題材的京劇,隻要不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京劇,就都是“樣板戲”,完全忽略了“樣板”二字的含義。“樣板”就是示範,隻有八個,都是樣板就沒有了樣板,正如都是高潮就沒有了高潮。

1967年確定的八個樣板戲中也僅僅五個是京劇,另外三個樣板雖然不是戲,也統稱為“樣板戲”。京劇日後有了後續的若幹現代題材創作,兩出芭蕾舞劇後續則很少。

還有一個《交響音樂〈沙家浜〉》不但沒有後續,連提都沒有人再提,早就不成其為“樣板”。因為不再上演,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這是“八個”之一,因此為湊齊“八個”,就把後續的現代題材京劇搬來一個湊數,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各搬各的,誰也不服誰。都是糊塗蛋!

其次應該明確一下,既然能提出“超越”,到底怎麽算“超越”?沒有後續的,當然提不上“超越。有後續的現代題材京劇,是否屬於“超越”?

即便不提後續創作,樣板戲本身的改版,是否屬於“超越”?

很多人不知道或者不記得,1967年確定為“樣板戲”的五部京劇,1969年全都做了修改。

角色的人名在其中三部中都有修改,最令人費解的,是《智取威虎山》中,1967年版的“一撮毛”1969年版改為“野狼嚎”。角色的地位也有修改,最明顯的,《海港》中的錢守為1967年版不過是個落後分子,1969年版就成了懷恨新社會的敵對分子。

五部京劇中,唱段也有增刪修改。就連流傳至今的《打虎上山》前奏,也是1969年版增加的。

所謂“沒被超越”,所謂“不止八個”,無非都是一些對樣板戲缺乏認識者,從曲解出發的故弄玄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