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路行天下】九寨秋水 黃龍秀色

(2014-11-19 07:40:50) 下一個
關於九寨溝的自然地理和旅遊攻略很多朋友都介紹過,我就省略幾百字。這次想寫一段“時光倒流”的故事。
1985年7-8月間我和大學同班同學完成了一次小半個中國的旅行。從南京出發,坐火車經浙江,江西到廣西桂林-陽朔,然後去雲南昆明,石林,再經成昆線遊峨嵋山,從峨嵋到成都,此行的重頭戲就是九寨溝。這是第一次去九寨溝,隻在電視上看了一個介紹九寨溝的短片,出發前也沒有辦法查找任何旅行功略,就激動地出發了。
當時去九寨溝唯一的方法是從成都坐長途車-也是專門的旅遊車,其實和普通公交車沒什麽區別(我這個北方人站上去都抬不起頭)。雖然一路已經遊過桂林,石林等著名景點,但是對九寨溝的“憧憬”絲毫沒有減退。到成都後當我們急衝衝趕去長途車站買車票時,發現隨後幾日的票都賣光了,可是我們在成都的安排隻有1個星期,呆久了錢不夠後麵的行程就無法進行。正在不知所措的時候,突然有人問買不買退票。。。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了。就這樣第二天早上我們坐上了去九寨的汽車,全程6天,吃住玩導遊全部包括,每人60元(不是美元啊)。因為路上要走1天多,所以實際在九寨和黃龍玩的時間就3天多一點。按現在的物價水平,你這樣玩5-6天,應該需要2500-3000元。
前半程的公路雖不是高速,但是途中也很順暢,到了後半程和現在的公路不一樣了,路的一側是懸崖峭壁(很深),探頭一看倒吸口涼氣。其中幾處路麵有裂縫,遊客下車先走過去,車子開過去後人再上車。沿途給我印象最深的要算是進溝前要走了一段很窄的路,兩側長滿一人高的蘆葦,坐在車裏仿佛人穿行在蘆葦中,還沒見到九寨之水,就如入人間仙境。。。等到視線豁然開闊時就進到溝裏了。那時候溝內隻有石頭子路,據說是伐木時留下的。當時住宿都是在溝內,所以車子就直接往溝裏開。到現在我還最清楚地記得當第一個海子出現在我們眼前時,幾乎全車人都驚呼著從座位上跳起來(嘿嘿,我已經吸取了車頂碰頭的教訓),完全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
那時候九寨溝有點像現在的西藏的無人區。空氣純淨得無法用語言形容,藏民都是住著木屋,簡單說就是再也無法見到的原生態。玩的感受嘛,你想想每天進溝的人數應該隻有一兩百人,絕大多數時間看不到其他人,感覺九寨溝隻屬於我們這樣一組人。應該說九寨溝的環境一直保護得相當不錯(感謝當地民眾和四川旅遊管理部門),水的色彩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修了很多路,棧道,和房子。
這些年我遊覽過加拿大的落基山脈,阿拉斯加的冰川,還有其它的高山湖泊,依然覺得九寨溝的秀水最獨特。雖然是一段27年前的短暫經曆,但卻是永久的記憶。27年對一個人來說是不短的歲月,可對於自然界,隻是一瞬間。但願九寨秀水,黃龍美景永遠常在!
唯一可惜的是現在我說什麽也想不起來從成都出發的日期,隻記得是7月底。還有一個細節,那班車是九寨溝對港澳同胞開放後的首班車,所以車上有一半遊客來自香港。(當年的照片還有但是現在不在手中)
再把時鍾撥回到27年後的今天,2012年10月18,19日,我專程陪年邁的的母親去九寨和黃龍。這一次是從成都乘飛機過去的。在爬黃龍時,看到很多年輕人都要吸氧,我從心裏為母親的健康感到欣慰。另外必須提到是,65歲以上老年人在四川旅遊,全部門票都免費!我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旅遊還沒有見過。
因為九寨溝的著名景點照片看過很多,所以這次主要是在棧道上拍的,在溝內的那一天可拍攝時間也就是上午九點到下午3點,我和母親行動也比較慢,隻拍了幾個海子。
個人覺得九寨之水最美的是色彩,但是要拍好挺不容易。場景大一些曝光就不好控製(特別是陰天時),水的色彩就體現不出來。




















































謝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