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際主義讓位民族主義

(2014-10-03 09:01:39) 下一個
中共建黨已經九十多年了。在中國,“九”為“大數”,而且吉利。命理學,有說:九是集一至八之知識、見識大成之類的話。盤點他們九十年的作為,好像也有這個意思。別的且不說它,僅從中共對外方針的改變上,就能看到其逐漸長大成熟的軌跡。
 
早期,中共被戲稱為“盧布黨”。因為她是蘇共或曰共產國際一手誘導、組織起來的,主要幹部大多是職業革命家、其生活費用和黨務開銷,基本仰仗蘇聯供給。在當時,中共中人並不認為不妥,因為“工人無祖國”,從事的是“世界革命”,此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難自圓其說。所以,遇到國家關係、統一分裂、領土歸屬類問題,中共的處理原則不是民族利益而是“國際主義”。
 
比如,那時的一個“內部口號”是“保衛蘇聯”:蘇聯剛剛建國,被帝國主義、反動派包圍並仇視。因馬克思說:一國不能建成社會主義,故需赤化其它國家與之互助幫襯。為此,蘇聯策動了去意已決的外蒙獨立。時值袁世凱當政。老袁惹不起蘇俄,於是宣布:擱置、不承認,以後再說。相當於鄧小平後來的:相信後人會有足夠的智慧,發明妥善的處理方法。國民黨掌權,也沒有承認這一分裂之舉。倒是割據江西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935年的時候發表過一個“政府聲明”,裏麵有這麽幾句:內蒙古民族可以從心所欲的組織起來,它有權按自主的原則,組織自己的生活,建立自己的政府,有權與其他的民族結成聯邦的關係,也有權完全分離起來。到了延安,毛澤東在抗大給幹部掃盲時也說:現在中國的國境:……正北麵,和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見《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新疆的“分離運動”也由來已久。“中國蘇維埃政權承認中國境內少數民族的民族自決權,承認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國脫離,自己成立獨立的國家的權利。”看似專供“疆獨”援用。蒙、疆都與蘇聯接壤,如以左傾之姿獨立,有助穩固蘇聯政權。那時的中共,以那樣的表示,盡其作為共產國際一個支部的義務。“民族”意識則在批判之列-----狹獈的民族主義、本位主義!
 
一遇“國際主義”,“民族利益”就退避三舍的例子還有一個:吉林的長白山與朝鮮接壤,二戰中,金日成曾在這一帶跨界活動。上世紀六十年代,北韓向中共要求,把這個地區劃一部分給他們,作為“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中共就答應了,據說是劉少奇經手辦的。理由也很充分:兄弟的朝鮮勞動黨;唇亡齒寒的鄰邦。這種做法、包括被沙俄割去的上百萬平方公裏土地,引得某些百姓天真地問過:為什麽不要回來?組織上的標準答案是:都是社會主義國家,屬於誰、生活在那兒都一樣。中越邊境遲遲沒有劃定也有這個“理論背景”。甚至,緬甸曾因出現社會主義傾向,也沾“國際主義”的光,邊界模糊了好多年。
 
放棄領土之外,在“國際主義”旗幟下,犧牲中華兒女、保衛他人家園,至少有三次: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和中越邊境反擊戰。這其中,抗美援朝,有預防敵人進駐鴨綠江對岸的意義,算是帶有民族觀念;在斯大林麵前表現毛澤東的國際主義精神,也占很大份量。援越那次,美國人不會跨過北緯十七度線是肯定的,所以,中國的死傷和物資消耗,基本上是配合“世界革命”的戰略。“後方變前線”進攻越南,則是為了解救被越南入侵的柬埔寨共產黨。柬共,是中共親手調教出來的小兄弟,其極端和激進,令老師欽佩。待其被越南進攻,中越已經鬧翻,所以才有圍魏救趙、教訓越南的一箭雙雕之役。
 
人類文明迄今還在“民族國家”階段,並不適用馬克思、列寧等人在書齋裏推演出來、超越國家民族利益的理論。國際主義、世界革命不但沒有提升人類褔祉,給輸出國帶來的也隻有負擔和混亂。事實上,斯大林的民族利益觀就很強烈,援助兄弟黨的力度,視蘇聯的安危而消長。曾幾何時,先是北韓逐漸不提中國為他們而做的犧牲,與中國麵和心不和起來;越南也置中國勒緊褲帶抗美援越於不顧,對華需索無度還遠交近攻。幸而時代轉型到“初級階段”、市場經濟,中共才最後一個從“世界革命”的迷夢中蘇醒,喚起民族意識,睜開眼睛尋找中國的邊界、哪裏的資源是屬於中國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