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軍隊國家化 國家政黨化

(2014-10-17 09:07:27) 下一個
林彪說過“軍隊是專政的工具”,意為:軍隊是殺人機器,是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最有力的武器,是個原理通用於中外古今。所以,軍隊的指揮權實際上就等於國家政權。英美等國,建軍在先,建黨在後,但是憲法規定執政黨通過政府掌握兵權,稱作“軍隊國家化”;要求軍人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甚至讓軍人脫離黨籍。中共則一向直言不諱: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絕不允許槍指揮黨!因為,工農紅軍是黨創建的,天然地形成了隸屬於黨的關係。
 
其實,馬克思的名言:軍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首要條件”,適用於任何國家。執政必“執軍”、不“執軍”無以執政。當年林彪宣傳:解放軍是毛主席親自締造、林副主席直接指揮的,自以為投其所好,不想犯了大忌:締造者就不能指揮了嗎?!既然,軍隊由執政者領導,就具有政治性質、而且跟隨執政者的政治屬性變換。比如美國,總統是三軍統帥,而他老人家不是民主黨就是共和黨哦,誰能厘清調兵遣將時的政黨考量?
 
看來,“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國家化”雲雲,與其說是原則不如說是理想,或者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那個常常被人援引的故事:1945年9月,路透社記者甘貝爾采訪毛澤東:“你讚成軍隊國家化、廢止私人擁有軍隊嗎?”毛說:“我們完全讚成軍隊國家化與廢止私人擁有軍隊,這兩件事的共同前提就是國家民主化。”看似把國家置於政黨之上,其實意在否定獨裁的國民黨政權之合理性。未幾,內戰就開始了。
 
“軍隊國家化”的內涵是:用於國防且由全民供養的軍隊不得成為內戰和政爭的工具。可是,軍隊不僅會從政治立場出發主導內戰,更是黨內鬥爭的利器。1957年,赫魯曉夫與莫洛托夫、布爾加寧等發生矛盾,被脅迫辭職,國防部長朱可夫支持了他一把,派軍用飛機將所有挺赫的中央委員接到莫斯科,舉行中央全會,並在演講指責反赫大員積極參與斯大林的大清洗,從而保住了赫魯曉夫。但是,此舉警示赫魯曉夫:軍方在權力結構中舉足輕重,不久就解除了他的國防部長職務。可見,軍頭還是鬥不過黨魁。
 
當然,利用軍隊抗上謀反有例子也不少。1953年,若幹蘇共大佬懼於斯大林的迫害狂,積極自保。先是拒絕執行斯大林強製遷徙猶太人的命令,後又提出重審“醫生案件”,令斯大林惱火,聲稱要懲罰膽敢造反的人。清算會前,卡岡諾維奇等埋下“刀斧手”,米高揚則冷靜地告訴暴怒的斯大林:如果主席團成員半個小時內沒有毫發無損地走出克裏姆林宮,軍隊就會進來控製局勢。第二天,斯大林就中風了……。軍隊的厲害可見一般,古人早已懂得這個道理,“杯酒釋兵權”就是皇帝控製武裝部隊的計謀之一。
 
“兵歸將有、兵隨將走”是中國的傳統。原來叫諸候藩鎮,後來叫軍閥割據,都是占一方水土、養幾營家兵,從軍則是當兵吃糧,相當於現在的雇傭軍。雇傭軍製度也盛行於西方,比如:法國曾以國籍和金錢為鉺組織雇傭軍,阻止阿爾及利亞獨立,那次沒有什麽黨派色彩,實踐了一回國家化。法軍行動國家化了,人家呢?阿爾及利亞的獨立戰爭從1954年打到1962年,漫長且殘酷,死傷約百萬、兩三百萬阿拉伯人淪為難民、屋宇鄉鎮毀於戰火……。歐美其它國家也是一樣,執政黨要對外動武,在野黨不同意時也阻止不了,軍隊自己沒有“大腦”、青紅皂白全無所謂,閉著眼睛出去狂轟濫炸,製造的民族仇恨都記在國家帳上。成了以執政黨的需要為國為民樹敵結怨,沒聽過報複者甄別了誰是執政黨再下手的吧?
 
可見,“軍隊國家化”,是一個見機行事時取舍由人的說辭。政黨的奮鬥目標無不為了取得政權、推行自己的理念,軍隊是主要工具。某黨執政,國家行為必然帶有濃厚的該黨色彩。這時,黨指揮槍還是國家指揮槍的界限就很模糊了。乃至有人認為,執政黨與國家機關重疊地領導軍隊也算軍隊國家化。含糊其辭地說到這兒也就行了,偏有中共秀才寫文章說:黨領導軍隊、軍隊服從領導,都不是以利益滿足、利益要求為先決條件的。黨不是利益集團,軍隊也不是利益集團,除了國家、人民的利益外,沒有任何自身的特殊利益……。畫蛇添足、此地無銀三百兩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歡顏展卷林中坐 回複 悄悄話 美國兩百多年來,共有7個政黨人選當過總統,國父華盛頓還是無黨籍。
軍隊國家化別拿美國來說事。

至於戰爭,美國總統是有濫權發動戰爭的時候,但是國會管預算,
國會不給錢或少給,總統要打的戰爭還是打不下去。
美國總統可以先斬後奏,但最終還是要說服國會。
再說總統四年一選,像伊拉克戰爭太不得人心,共和黨從2008年起就被選民懲罰。
這不是說美國軍隊國家化就是完美的,但至少美國軍隊不能隨便被濫用。誰濫用了,都有政治後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