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黨政分開的紙背玄機

(2014-09-22 08:34:58) 下一個
中共許諾的“黨政分開”,是民眾的願望,也是“政治改革”的方向。這個話,反複說了二三十年,還是可望不可即。社會的期盼卻越來越急切。每次有中共要人提及此事,民間都要起一陣騷動,熱淚盈眶地準備擁抱中共的“讓權宣言”。其實,於情於理,“黨政分開”都是“與虎謀皮”。光打雷不下雨、喊口號無措施,就是證明。
 
往哪個方向理解“黨政分開”這四個字,取決於各自-----個人、團體、派別、利益集團、社會階層的立場。與執政黨有權益之爭者,希望中共減少對某些事務的控製和幹涉,已求擴大發展的自由、增加利益的占有、減輕鉗製的程度等。黨內派別也會打這個旗號,把對立派掌握的權力,分離到自己的手裏來。與老百姓無關。就像“一國兩製”,北京強調“一國”,港人意在“兩製”;“民主”和“自由”,中共字典中的原意是“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歌頌共產黨的自由”。史上多少人因自以為是吃上苦頭。
 
縱觀黨史,以一個字麵上涵蓋全民福祉的口號做工具,爭權奪利,是黨內鬥爭屢用不爽之術。比如文革結束後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乃普通常識,用不著興師動眾、連篇累櫝。隻因黨文化和行為方式,慣於把真正的目的隱藏在冠冕堂皇的詞藻後麵。就像魯迅說的:蚊子在吸血之前,先嗡嗡地發表一通理由。權力重新分配後,“真理的標準”還是中央定。
 
說到“黨政分開”與黨內鬥爭,胡耀邦、趙紫陽都是因為不適宜地引用了這個口號而下台。後來,人們一度又寄希望於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很難想像,政壇老手如溫家寶者,會飛蛾投火、明知故犯。家寶首先是黨的人,名曰國務院總理,職權卻由政治局常委而來。其位雖然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也躋身核心圈、決策者。作為中央,近衛軍是全黨;作為國家,最大的資源是全黨。即便他不麵臨退休、還有抱負和理想,想施展,依靠和動用的首先是共產黨,有何理由讓權、向誰讓權?
 
按理,現行中共領導班子,經由鄧小平、江澤民長期考查、甄選,小心翼翼搭建而成。政治局成員雖不可能親密無間,合作愉快應該問題不大。有所分歧,大約多在技術層麵,恐怕不至於出現方向路線之爭。老子曰:治大國如烹小鮮。政治手腕或曰治國方略,與市井之家教育子女的方法略同:兩夫妻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嚴父慈母,有罰有撫,以求家庭穩定和諧。(這樣的搭配已經有過,如毛澤東與周恩來)麵對暗潮洶湧的社會,黨內決策層有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有人釋出善意。就像文革大字報中一幅諷刺走資派的漫畫:官老爺高坐在人力車上,手裏的釣竿上吊著一根胡羅卜,垂在拉車的工農大眾眼前。勾起他們的食欲,引誘他們多拉快跑;永遠看在眼裏、吃不到嘴裏。在等待願望實現的過程中,人們的急躁情緒會有所分流、平複;時間拖長一點,有些社會問題也許就混過去了。維護中共的執政地位才是共同的最終目的。
 
但是,中國並非沒有希望。毛主席教導我們:有比較才有鑒別。經過“黨的一元化領導”時代的人都知道,市場經濟,已經使大陸的社會、政治,在很多方麵、很大程度上“黨政分開”了,與文革前後不可同日而語。然而,不宜公開到提醒敏感的中共:長此以往權柄消蝕哦。記得“八九民運”的教訓,欲速則不達,讓一切在潛移默化中進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