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治機巧:孫中山的美國護照

(2014-08-29 08:07:14) 下一個

孫中山先生百折不撓領導革命運動,推翻滿清政權和維護共和政體的過程,爭議很多。組織反抗政黨、發動武裝起義、二次革命、北伐……,大的脈絡看似無可非議,是非對錯集中在史料中的一些細節。

 

比如,組建中華革命黨,讓黨員宣誓效忠孫文個人;為了倒袁,聽說日提出“二十一條”,隨即開出更優厚的條件,交換日本的支持;英美視北洋政府為合法、拒絕幫助孫某北伐,孫才聯俄聯共,以致“養虎貽患”;他還一麵鏟除軍閥,一麵接受張作霖資助,開銷私人用度;現在又曝出孫中山偽造出生證明獲得美國國籍。殊不宜於在此種身份下領導中國的民族革命。

 

其實,政治道德沒有底線,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遊戲常規。不如此無法達成願望;因為,與人奮鬥,你死我活、靈活者勝。毛澤東的一段話是個中要訣:用革命的兩手對付反革命的兩手。隻有這樣,革命者才能在鬥爭中保持主動權,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雲雲。至於書寫曆史,美國實在論哲學家詹姆士的名言是真實寫照:曆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執政者無法容忍“素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這是“千千萬萬的善良的人們無法想象”的。

 

看來,政治是一門獨立於其它人文學科之外的學問。內涵最豐富,世間一切事物都可以被賦予政治意義;外延最廣闊,人間天上所有方法技巧都能被政治借用。所以才能處理公眾之事。因為,人際關係、人的需求、人的變化,模糊且具體、無形又有價、難言而易懂。例如,中國古代政治的最高境界體現為“仁”,何為“仁”卻因時因地因人而異,需要個案分析,達到“仁”的途徑、實現“仁”的方式就多種多樣了,直至不惜“殺生以成仁”。(據說,古代曾經“生”、“身”通假,早期《論語》讀本做“殺生以成仁”,後人感覺不妥,以“身”易“生”。)既然原理已定,無需遮遮掩掩。近代西方推崇實用主義,再怎麽解釋,歸結還是那句話“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孫中山的身份問題也是一樁公案:美國在台協會正式宣布過,孫中山曾經擁有美國國籍。台灣方麵的解釋是:持美國護照便於出入檀香山、舊金山等地籌措反清款項;美國也樂見中國改朝換代,故予此方便;喚作“權宜之計”。“不管國父是哪裏人,他對中華民國的貢獻都值得尊敬。”據此,生於西印度群島特立尼達的華僑陳友仁,不會講中文,卻被孫氏聘為外交部長,大概是延續戰國時蘇秦掛六國相印的曆史傳統吧?

 

卻不知,清末民初的中國有沒有雙重國籍的概念,規定如何?有此史料,再介紹孫逸仙,要不要在其從事革命活動時加上半句或一個括號:時有美國國籍。不加,則遺漏重要史實;加上,則辛亥革命之功,美國要不要跟著分帳?那些也許不重要。有意思的是,曆史學家知其有此身份背景,在解讀他政治、外交、黨務活動等所作所為時,思路會別開生麵------為本來已經說透的故事,譜寫新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tzuuyi 回複 悄悄話 Hawaii issued that fake US citizenship to Sun (citizenship is real but they fabricate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get it). That's why I am still not sure President Obama's US citizenship. Haha!
民族解放 回複 悄悄話 同盟會裏麵有不少日本武士,他們也是立誌要“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的,有幾個還舍身就義了。
民族解放 回複 悄悄話 本來這就不是問題的問題。是孫文自己引進的民族主義發展到今天把他自己給搞進問題裏去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