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學自力更生吧

(2014-08-12 09:48:29) 下一個

禁運之於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早就習以為常。歐美對華禁運已經六十年,涉及物品、技術等多個方麵。盡管中國放棄共產主義已經三十年,國力也成長到GDP世界第二,但是仍在他們出口歧視的名單上。中國呢,不僅科技快速進步、經濟高速成長。還發現了反製措施:減少稀土出口!歐美日本一下就跳起來了,紛紛指責中國。按說,他們也對研究文化有過深入研究了,要是中國人的答複是:這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列強老爺們不會說“不懂”吧?

 

西方國家對華禁運1950年就開始了。194911月,為了限製西方發達國家向特定的一些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技術,美國組建了“出口控製統籌委員會”,總部設在巴黎,又稱“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由來自西北歐、美國和日本等17個國家組成。禁運的清單有三類:原子能、軍品和工業。所涉物資和技術包括裝備、尖端技術和稀有物資等上萬種。中國是19507月榮幸地進入禁運對象的。

 

19943月,“巴統”解散。但是,早在19896月,歐共體部長理事會就在馬德裏宣布,對中國采取包括中止高層接觸、軍事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在內的五項措施,其中有關軍事的措施是:“中止與中國的軍事合作、禁止與中國進行武器貿易”。不用說,導演和後台老板都是美國,而且對華禁運最堅定。小布什時期,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口散裝石墨,都得總統親自簽字批準。在美國眼裏,“中國”與“軍事”緊緊聯係在一起,出口到中國的任何東西,都可能與“軍事”聯係起來。所以,禁運的整體策劃周到之極:一是國內立法禁止出口武器到中國;同時,聯合他國建立禁運組織,如歐盟;再來是壓迫盟友對華禁運,如以色列。其中故事不勝枚舉。

 

那些年裏,中國雖然也沒閑著,對於出口也有限製。但是說來可憐,建國初期,中國禁止人民幣出入境,1954年起,又對人民幣出入境限額管理。然後就是國內發行的報紙,不給外國人看。那時,幾分錢一張的《參考消息》賣給間諜能翻好多倍。當然,抓住了就判刑。從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規定上看,不許出口的也有武器-----可能白給人家也不要吧?還有偽造的貨幣和有價證券;各種毒品毒藥;病菌、害蟲、有害動植物;諸如此類。好像除去文物都不是人家需要的。當然,文件檔案不在此列。

 

可見,禁運完全是政治需要。因為,輸出武器設備,經濟上不僅有利可圖簡直是一本萬利。就像汽車和電子產品,賣出一個產品,後期備件、維護還得依賴輸出國,支票不斷。而且還能創造自我成長的市場。如美國對華出口武器,必然引起周邊國家恐慌,為了抗衡,日本、南韓、台灣、東盟甚至是印度會加大從美國購買更先進的武器,加上後期維護,等於種下一片搖錢樹。挑著亞太國家軍備競賽花樣翻新、逐步升級,美國坐在家裏發貨、數錢就行了。但是美國寧願洛克希德·馬丁、諾思羅普·格魯曼、雷神、通用動力等喪失廣闊市場,也不讓中國的工業技術實現現代化,從而獲得與之抗衡的實力。

 

然而,歐美日俄等國政治家始料未及的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居然有破解之招,而且越是遭禁嚴格的項目,開發得越好,還排名世界前茅:火箭、衛星、核武器等等。看來,把放任自流的經濟問題轉變為政治問題就能控製了,但當政治問題轉變成民族問題時,就又不好掌握了。而且代價是,原本可以合作的變成了對抗,本來能被依賴的遺世獨立,本來可以成為朋友的變成了敵人。禁運幾十年的結果,連最低目的也沒達到:本來想把中國的軍工生產限製在低平,他們好獨占世界軍火市場,卻不想,中國的輕重武器早已星羅棋布地出現在各個戰場之上。

 

事情當然不止於此。中國被禁多年,深知個中艱辛;苦於身無長物,不能回敬於人。今天終於發現:你們也有求助於我的事情了-----比如稀土。按照市場規律,遵循政治規則,吸取曆史教訓,展望競爭前景……,稀土這張牌有得打呢!你們不是也有稀土資源、也有提煉技術嗎,中國的榜樣是現成的-----自力更生。

 

明擺著的是,西方有求於中國的事會越來越多,等於其麵臨有風險也越來越大。而國際糾紛與衝突是無日無之,稍一升級,就是經濟製裁。明智的話,你們及早學習“自力更生”之術吧。按照中國的仁術,這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遇反製“勿謂言之不預”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