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色 佳人 北高峰

(2014-01-05 07:43:01) 下一個
北高峰,在杭州西湖西北方,雖僅海拔314米,卻是杭州最高的山峰高。“咫尺西天”的靈隱寺在其腳下。故《西湖夢尋》少不了有它一篇。在此題詠的,也代有其人。
 
既是最高峰,遠近景致不僅盡收眼底,而且成了吟唱的主要內容。山上看到的東西多,對於描摹者是一大考驗。張岱於是一逞出神入化之簡潔,寥寥297個字,就寫出了沿途古跡、山頂所用和當地的掌故。其中最精彩的一筆是“西望羅刹江,若匹練新濯,遙接海色,茫茫無際。”
 
“羅刹江”是錢塘江的別名,在西麵的杭州灣入海。距離遠,超出視野。看不清楚的東西最難描述;如果用白話文寫做:那綢緞明麗的羅刹江,緩緩西行,在地平線的盡頭注煙波浩渺的大海……”,就不如張氏的21個字,富有詩意。“遙接海色”一語,更加詩中有畫。卻丹青難寫,盡顯文字的魅力。
 
按常規,有蘇軾這樣的大家在這裏賦過詩,曆代唱和的登山者應不乏人。一時不考。現成的則有素負詩才的毛澤東《五律·看山》一首,碑刻在山上:“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一片飄颻下,歡迎有晚鷹。”寫於1959年11月。公開發表已經是1993年了。
 
 
那時,毛氏已經“走下神壇”做有婦之夫的凡人觀了。於是有人指著“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一聯說:要考證考證-----不是說“世間萬事都有雙重標準”,“浪漫與墮落是一回事,區別在於發生在誰身上”嗎?然而,不考還算是個話題,一看注釋就興味索然了。卻原來:“北高峰附近有飛鳳亭、桃花嶺、扇子嶺、美人峰等名勝。據作者自注,“扇子”,指“扇子嶺”,“佳人”,指“美人峰”,雲雲。毛澤東作詩,就眼前景致做幽默語,而未目馳八野、神遊四合,頗不多見哦。
 
 
附:
 
張岱《西湖夢尋·北高峰》原文:
 
北高峰在靈隱寺後,石磴數百級,曲折三十六灣。上有華光廟,以祀五聖。山半有馬明王廟,春日祈蠶者鹹往焉。峰頂浮屠七級,唐天寶中建,會昌中毀;錢武肅王修複之,宋鹹淳七年複毀。
 
此地群山屏繞,湖水鏡涵,由上視下,歌舫漁舟,若鷗鳧出沒煙波,遠而益微,僅規其影。西望羅刹江,若匹練新濯,遙接海色,茫茫無際。張公亮有句:“江氣白分海氣合,吳山青盡越山來。”詩中有畫。郡城正值江湖之間,委蛇曲折,左右映帶,屋宇鱗次,竹木雲蓊,鬱鬱蔥蔥,鳳舞龍盤,真有王氣蓬勃。
 
山麓有無著禪師塔。師名文喜,唐肅宗時人也,瘞骨於此。韓侂胄取為葬地,啟其塔,有陶龕焉。容色如生,發垂至肩,指爪盤屈繞身,舍利數百粒,三日不壞,竟荼毗之。
  
    
蘇軾《遊靈隱高峰塔》詩:
 
   言遊高峰塔,蓐食始野裝。火雲秋未衰,及此初旦涼。
   霧霏岩穀暗,日出草木香。嘉我同來人,又便雲水鄉。
   相勸小舉足,前路高且長。古鬆攀龍蛇,怪石坐牛羊。
   漸聞鍾馨音,飛鳥皆下翔。入門空無有,雲海浩茫茫。
   惟見聾道人,老病時絕糧。問年笑不答,但指穴梨床。
   心知不複來,欲歸更彷徨。贈別留匹布,今歲天早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磨不開 回複 悄悄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