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場美式家園保衛戰

(2014-01-23 06:39:37) 下一個
按: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近郊的故事,為保護生存權益和居住環境,他們善用公眾和國家資源,不懼“官商勾結”,無需暴力手段,惠已及人……。編輯自“華府建房記”之十二。原作:非非的爸媽(博文);原標題:《華府建房記》,原載: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55062
 
 
如同“先有譚拓寺、後有北京城”一樣,華府是“先有Georgetown(喬治城)、後有Washington(華盛頓)”。殖民地時代的Potomac River(波托馬克河)是這個地區主要的運輸通道。現在的華盛頓特區,最早是從Potomac邊上的Georgetown擴展開來的。
 
維吉尼亞州和馬裏蘭州,以Potomac river為界,沿河兩塊華府最金貴的土地,是維州的Mclean和馬州的Potomac。而Mclean的地價明顯高於Potomac。原因是,Mclean靠河的一邊,活活地被挖走了幾大塊:Dran esville Park(即Scotts Run Nature Preserve),Langley Fork Park,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和一所私立女子學校。這四塊地共占去1500英畝,居住區比對岸的Potomac小了許多,地價陡然上升也就不足為奇了。
 
Mclean交通方便也是一大要素,往一邊拐是馬州,另一邊深入維州,直走就進了華盛頓特區的G eorgetown了。難怪國會、國務院、各大部、外國使館的高官顯貴;同時有幾處辦公室的醫生、律師等人喜歡把家安在這裏。
 
話說1969年仲夏的一天,家住Mclean Georgetown Pike 和Swinks Mill road交界處的居民庫克女士(Betty Cooke)在家對麵發現了一張小小不起眼的“變更用地”告示(rezoning notice),宣稱:目前Scotts Run公園所在的336英畝土地將改成民房建築用地,並規劃了309棟single family house。消息很快傳開,引起了周邊居民的極大震動:此舉將稀釋Mclean的房產價值;失去公園意味著周邊環境質量大降;劇增三百戶居民,帶來交通、安全等一係列永久性問題;大規模施工所造成的嘈雜,也不為這一帶非富即貴的居民所能容忍。
 
於是,20多位庫克女士的朋友和鄰居在她家舉行聚會,成立了一個社區協會“Georgetown Pike & Potomac River Association”。一個月內,成員膨脹十倍,幾個月擴展到幾千人。他們的對手是資金雄厚的地產開發商和所在郡(Fairfax County)政府及商會,如:Dranesville District Supervisor; Fairfax County Executive; Fairfax County Planning Commissioner; McLean Chamber of Commerce等等。他們是建商的支持者和代言人。建商早已把開工程序鋪墊完成,到告示出來,政府方麵已被“做通”或者說“鴨子已經煮熟”了。
 
當時,一邊是強大的政府機構,另一邊是倉促成軍的居民組織,看似力量對比懸殊。建商的大型推土機已經進場,勝負似乎在開打前已經確定。但是,不要小看這些居民,他們有著“茶葉黨”人的膽識,同樣諳熟政治操作及程序,許多居民本身就是聯邦政府雇員,交涉這類事項頗有經驗。
 
他們一麵在公眾媒體上造勢,一麵派出學生和家庭主婦輪流在工地抗議,並罕見地獲得了聯邦政府的財政支持。加上參議員在國會演說(Several U.S. senators giving senate floor speeches),終於動搖了“官商聯盟”。
 
先是舉行了兩場公眾聽證會,並直接導致了公眾投票(public referendum),全麵倒向民意。令人感動的是,這裏的居民決定向自己征收特別稅,並征得一百五十萬的額外稅金!1970年9月,社區協會以總價三百六十萬美金從開發商手裏買下了土地並改建成了一座美麗的公園。這天,距庫克女士發現那張“小小告示”不過一年。
 
居民鬥敗官商的故事在美國並不少見。在這裏,發展並不是硬道理,官商合起來也大不過百姓手裏的那張選票!
 
初戰告捷後,該組織從“臨時起意”轉為“長期運動”。本身是社會曆史學家的庫克女士,又將目光投向了社區外側總長12英裏的Georgetown Pike。要將這條風景如畫、有著諸多曆史紀念物的道路,從日趨繁忙的現實拖回曆史原貌,改成一條“風景穿越線”(Scenic byway)。1974年6月,維州政府批準了這條州內第一條“曆史景觀路”(Virginia's first scenic and historic byway)。今天,維州境內總長2700英裏的“曆史景觀路”,就起始於Mclean的Georgetown Pike。
 
又經過該組織不斷運作,今天,Georgetown Pike上分布著大大小小11個公園。這條路永遠不能擴建,甚至不能裝交通燈或路燈。給喧鬧的華府對岸,保存了一塊靜土。
 
庫克女士半生為Mclean的“保值”而戰,深受居民愛戴。1998年,居民修複了她家對麵小石橋,申請以她的名字命名。但是維州隻允許用已故人名命名建築。1999年5月8日,庫克女士在家中平靜地離開人世,兩個星期後,在聯邦眾議員主持下,小石橋正式命名為“Betty Cooke Memorial Bridg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啟麥 回複 悄悄話 這件事的過程和細節是一回事,重要的是,此事反應了美國社會行為方式的一個例證:這是一個族裔、社區組成的國家,某“單位”如果善於利用“法律的武器”和習慣的做法,就能維護自身的利益。這需要在很長時間裏、許多事件中理解、體驗、學習、掌握,是中國移民適應在新的環境中生存的必修課。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我去過那個地區,由於Mclean的居民保護自己的環境,不讓修大路,當地的路全是彎彎曲曲的小路,我這個外人開車去那裏不敢快開,被後麵當地居民的汽車趕得屁滾尿流,印象深刻。

如果LZ幸運,是Mclean的居民,衷心恭喜您的房地產價格高漲!

有一點不解:按照Fairfax County的法律,在建商的大型推土機進場之前,必須先聽證,特別是在一塊原來沒有住房的Park上蓋房,那是改變一塊地的用途,必須要經過很多次聽證才可能最後敲定。怎麽可能沒有附近居民聽證,就已經改變土地用途,並且推土機已經進入了呢?這與我了解的征地蓋房的程序有些不同。
鬱金香花園 回複 悄悄話 幾千戶的社區,隻增加三百戶,會影響那麽多嗎?
風笑雨侃 回複 悄悄話 “1970年9月,社區協會以總價三百六十萬美金從開發商手裏買下了土地”

1970年的三百六十萬美金相當於今天的數千萬了, 那些居民真有錢。 富人用錢保證了他們的街區永遠不受窮人喧擾, 還自號代表民意,這可真是美式民主的典型
moreco2pls 回複 悄悄話 請問,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阻止住宅的建設,隻為了原來居民的安靜。原來可以住在這裏的人,隻能求其次,去不如這個地方的小區。這對整個社會來說,是淨增值嗎?

先來的居民阻止後來人進入,是公平嗎?如果美國所有地方的人都這樣,新來的人住哪裏?

歌頌這樣的人的目的是什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