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恩來與杜勒斯握手的公案

(2012-03-13 07:05:52) 下一個
  1954年五大國和有關國家代表在日內瓦舉行會議,討論印度支那停戰問題。會議期間曾發生一件事,即中國總理周恩來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偶然在會議休息廳相遇,周向杜伸出手去,欲與他握手,不意杜勒斯竟拒不為禮、調頭而去,令周下不來台。此事發生後,中國外交部曾通報各駐外使館,指出周主動與杜握手,表現了我泱泱大國總理的風度,杜勒斯的無禮態度,隻能表明他頑固反華反共的立場。失身份者係彼而非我。通報還首次規定了今後在外交場合遇見美國外交人員時應持的態度:中方人員不主動與美方人員接觸和打招呼,如美方欲主動與中方人員握手接觸,中方人員不應拒絕,可與對方簡單寒暄,多聽少談,如對方有挑釁性言詞,則堅決頂回去雲雲。  此事美方也有記載,如尼克鬆和基辛格的回憶錄。尼克鬆在《領導者》一書中寫道:“一天上午,當雙方都提前到達會場時,他們彼此遭遇了。周伸出手來準備握手。杜勒斯搖搖頭,走出了會議室,完全藐視這位中國外交部長。六年之後,當他向他的朋友埃德加•斯諾重提這件事時,還露出痛徹心肺的表情……我深知這件事傷害了周。因此,當我走下首次抵達北京的飛機舷梯的最後一級,向他走去時,就主動伸出我的手。”  還有一個更直接的證人,他就是曾經作過國務卿的查爾斯•波倫,1954年日內瓦會議時,他是美國代表團成員。查氏在他的回憶錄《曆史的見證》中說:日內瓦會議期間,杜勒斯規定美國代表團人員不得與中國代表有任何接觸。周恩來在咖啡廳向杜勒斯伸手被拒的一幕發生時,他就在場。他對杜的行為不以為然,但又不能違令,所以,當周的目光轉向他時,他急智地用右手抓起一隻咖啡杯、朝周揚了揚,以示無奈。  幾十年來此事向無疑議。不意近年大陸突然有人出來鄭重宣告,說根本沒有周恩來主動向杜勒斯伸手被拒這件事,此說純係“誤傳”。首先提出這個問題的是曾任外交部副部長的王炳南。日內瓦會議時,他是中國代表團秘書長。1985年的《世界知識》雜誌上發表了他的“中美會談九年回顧”,他以當事人身份,對此事加以“澄清”,說他身為代表團秘書長,在公共場合不曾或離周的左右,至於周被杜拒絕,他以權威的口吻稱:“實際上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  1990年,《新中國外交風雲》發表署名“史實”的文章,題為“杜勒斯拒絕同周總理握手問題釋疑”,根據王炳南的回憶加以發揮。此後,又有人去訪問錢嘉東(日內瓦會議時中國代表團工作人員,文革期間周恩來的外事秘書)。在《周恩來和他的秘書們》一書中,錢的說法不像王炳南那樣斬釘截鐵,而是“似乎誰也想不起當時發生過這件事。”  另一個出來否認的是周在外交事務上的得力助手熊向輝。北京的“中共黨史出版社”前不久出版了他的《我的情報與外交生涯》,其中有“關於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總理握手的問題”一文。熊當時是中國代表團新聞辦公室主任。他在書中說,會議期間英國代表團成員杜威廉曾向中方表示,外相艾登有介紹杜勒斯同周恩來相識、彼此握手致意的設想。先行分別爭詢周、杜同意;周恩來表示讚同,但杜勒斯拒絕。  其實,曆史就是曆史,周恩來蒙羞,並不等於杜勒斯的光榮。相反,杜的態度倒是生動地表現了麥卡錫時代美國強硬派的那副可憎的傲慢形象。如今事過數十年,中共的老爺們為什麽非要出來翻這個曆史舊案呢?這是因為毛澤東這尊神像已經七破八損,不成樣子,為了維護共產黨形象就大捧周恩來,周成了共產黨的“聖人”。怎麽能讓“聖人”受此奇恥大辱?  為尊者諱,是中國的傳統,於今尤烈。若是出於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就篡改史實,那麽後人怎樣廛清這些胡塗賬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