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彪之死的雪泥鴻爪

(2012-03-12 07:05:40) 下一個
林彪,曾經一天幾次、幾億人民揮動“紅寶書”忠心祝願他“身體健康、永遠健康!”卻突然於1971年9月13日淩晨暴斃,得年64歲。這個人的功過是非,出於不同的立場,有不同的評價。其死因和過程,卻不是“羅生門”;無論政治需要,還是“名人效應”,各界都有人不懈地挖掘真相,凡四十年。官方的說法至今不變:叛黨叛國、折戟沉沙:鄭重而又浪漫。坊間則有“導彈擊毀說”、山西軟禁說”、“替身代死說”、“晚宴擊斃說”和“家人挾持說”等。其中,毛、周命令發射導彈,擊中林氏座機的說法,官方一再否認;墜機現場的記錄好像也不支持這個推測。“軟禁說”據傳來自某身份不低的人從公安部得到的消息:謀害毛澤東失敗後,“小艦隊”逃了,林彪則被抓了起來,關在山西侯馬的一處山溝裏,“林彪的胡子、頭發長得一尺多長……”。“替身說”指“二五六號”飛機上的死林彪,另有其人,真身成功到達蘇聯,在某秘密軍事基地為克格勃訓練特工。林彪未死的說法編撰得並不高明,故流傳不廣。一度頗為引人注目的是“晚宴擊斃說”。約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吧,美國出了一本名為“暗殺毛的繼承人的陰謀”的英文書,似為此說的初期版本。不久,該書就被譯成中文,由香港遠東出版公司印行。書名《林彪之死:流產政變的幕後秘辛》,署名姚明樂,諧音“要明了”,序中稱:七億中國人民有權知道他們的副統帥是怎麽死的。作者說,事發之後,周恩來成立了兩個林彪專案組,一個對外;一個隻對中共中央,其負責人姓趙,是該書資料的主要提供者。書的篇幅約在十萬字之譜,所涉人物有注釋,資料有出處,與公開信息不同的地方,都有對比和解釋,故事性較強。其說,海外多年引為權威,大陸等閑之人當然看不到,卻被相當級別的部門收為資料。書裏說:林立果的“小艦隊”是背著林彪的,動手之前被林彪發現,立予製止。林彪當然不想坐以待斃,軍事政變是要搞的,不過另有一套。而毛、周這裏,早在林家布置了眼線,如豆豆的未婚夫直接向汪東興匯報等。所以,毛才得以自杭州回京的一路之上“隨機應變”,“挫敗了暗殺陰謀”。書中,毛澤東主持製定最後粉碎林彪集團的過程,最富戲劇性(大意):在毛的南巡列車接近北京、安全無虞時,毛與汪商量起來。毛問:打掉林彪,需要多少人?汪說:兩萬!毛詫異地:怎麽這麽多?汪:一萬人包圍林的西山指揮所,一萬人往裏衝!毛聞此失笑不已。汪忙問:您看需要多少人?毛並不說話、笑著豎起食指在他眼前晃動。汪:一萬人?毛還不說話,繼續晃動食指。汪:一千人?毛笑道:“一百人。”指了汪和自己:“而且包括你和我。”汪大驚。於是毛慢慢說出了他的安排:先請林彪夫婦晚宴,席散,在回去的路上埋下伏兵,用反坦克火箭筒轟擊了林的座車。林立果聞訊出逃……。現在有人提到這本書,都以“荒唐”冠之。不料,網上有人說:版權頁上印著1993年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揭開林彪死亡之謎》,作者就是那個姚明樂,書中的林彪之死,歸功於毛澤東所設“最後的晚宴”。看來,真的有人為了造謠,不惜工本,創作、盜版哦。直到1994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刊出,某美國記者到俄羅斯住了半年,查閱公開了的蘇共檔案,發現,林彪的三叉戟墜毀後,蘇聯亟須知道林彪是不是真的在飛機上,克格勃遂派人去把林彪的頭顱挖了出來,放在鍋裏煮到皮肉脫骨,然後將頭蓋骨帶回莫斯科。對照二戰時林彪在蘇聯留下的X光片,證實他的確死在溫都爾汗。為林彪“爬格子”的“姚明樂”也許會說:製造證據並非難事,那個美國記者是為中共打工的。可惜或曰可疑的是,那個美國記者怎麽沒有順藤摸瓜、順理成章地查查,那架飛機從進入蒙古到墜落的檔案記錄呢?肯定不是忘了,如果查不到,報導裏可以提一句啊。史料,一向這樣缺斤短兩,讓史實撲朔迷離。“家人挾持說”,為林彪反黨集團翻案者主張最力。因為,林係人馬已經提出無數事例,證明林彪反文革、反四人幫。惟一說不清的是其出走的動機。同行者無一生還,隻能從邏輯上分析了。他們的思路是:林彪性情孤僻,一切資訊來自其妻葉群和兒子立果。從而被妻、子控製。出事那天晚上,林彪像往常一樣吃了安眠藥準備入睡,是葉群和林立果把他拖出房間、塞進汽車、推拉著上的飛機;出走非其本意雲雲。但是,也有些目擊者的見證不支持“挾持說”。目前可以看到的資料中,或許能間接支持“挾持說”的,隻有蒙古方麵的說辭。前幾年,有人去過外蒙,與曾任外蒙總理時任該國社科院院長的某某某談到林彪事件,某某某是這麽說的:墜機的溫都爾汗是他的家鄉,那有一個廢棄的飛機場。林彪的三叉戟一進外蒙,就被蘇聯紅軍的雷達盯上了,並派戰機升空攔截。但是,“256號”不回答蘇聯空軍的呼叫。攔截的蘇軍戰機在靠近林彪座機並排飛行時,看到三叉戟裏有人打鬥,還有人用手槍頂著駕駛員的腦袋。然後,蘇軍戰機就把三叉戟擊落了。這個說法至少提供了一個方向:到烏蘭巴托、到伊爾庫茨克、到莫斯科去查檔案-----蘇共的檔案早就可以公開查閱,俄羅斯沒有必要為四十年前的一起外國政治事件保密。那時,外蒙空防由蘇聯遠東軍區負責,傳說林彪要去的伊爾庫茨克就是當時蘇軍遠東軍區司令部所在地。也許,當年的駕機攔截者、開炮擊落林氏專機的人還健在,一直沒有中國人登門拜訪,也許早就等得不耐煩了呢。當然,現在能找到最直接的證據是“黑匣子”。但是,該項史料竟平白地消失無蹤了。經查,黑匣子有兩種:一是“座艙語音記錄儀”(CVR),就是無線電通話記錄器,記錄飛機座艙和駕駛室裏的對話。但是“256號”是專機,本來首長的談話就要保密,按林彪的習慣、尤其楊尚昆因“偷錄毛澤東講話”而下台的事件其去未遠,在專機、至少是座艙裏安裝自動錄音設備的可能性不大吧?“黑匣子”也指“飛機數據記錄器”(FDR)。有資料說,20世紀60年代問世的黑匣子(FDR)隻能記錄5個參數,且誤差較大;70年代開始使用數字記錄磁帶,能夠記下100多種數據;90年代後才出現集成電路存貯器。林彪的三叉戟生產於1960年代的英國,1971年就出事了,安裝在尾翼的黑匣子也許正是“隻能記錄5個參數的FDR”。如果真是這樣,即使有人把它交出來,參考價值恐怕也不大。但是要是把這個事件歸入無頭案,怕也不宜:1971年9月13日那個曆史性空難動靜不小,有人目睹事發,有人追蹤過程,即便大漠朔風強勁,也會留下雪泥鴻爪。按理,機毀人亡的細節,應該記錄在蘇聯遠東軍區空軍檔案裏,並上報了蘇共中央,副本在克林姆林宮的某個角落沉睡至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