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已經過去,到現在才有時間做些家鄉過年的吃食。
家鄉的過年習俗,一般從進入臘月開始就有年味兒了,時不時地能聽到鞭炮聲,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這天要打掃廚房祭灶神,晚上吃爐火燒和豆腐湯。二十八這天要蒸上幾大鍋饅頭包子和棗圓,二十九這天要過油鍋,做許多油炸的食品,像炸酥肉,酥雞,丸子,油條,油角,糖糕等。年三十做扣碗肉,剁餃子餡兒,等炒好幾個下酒菜,煮好餃子,放上鞭炮,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團團圓圓的吃年夜飯,新的一年就紅紅火火地開始啦!
二十三小年吃的爐火燒
跟做蔥花餅一樣,隻是烙的時候並不烙熟,大火稍微烙一下讓餅皮凝固不粘手並有焦黃的烙花就行了,然後上蒸鍋蒸熟,掀開鍋蓋的時候,麵香混合著蔥香撲麵而來,深吸一口氣。。。makes me homesick......
再配上一碗豆腐湯
傳統的年二十三喝的豆腐湯,隻有豆腐,白菜,粉條三樣,用煮肉的肉湯來熬製
年二十八
蒸紅薯紅豆包,寓意在新的一年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這個豆包我沒來得及做。家鄉習俗一般還會在這天用紅棗做蒸棗圓和棗山,這個我也沒來得及做,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查看我以前的舊貼蒸棗圓
年二十九過油鍋
所有在新年裏吃的油炸食品,都在這一天出鍋。
我隻是做了其中的一部分,有炸酥雞,酥肉,焦麻葉,花托板,油角
酥雞:雞腿肉,切大塊兒,加入鹽,料酒,生抽和十三香粉,醃製過夜,下油鍋前,裹上發麵糊糊,油炸至雞肉熟透外麵焦黃即可撈出
酥肉:豬瘦肉,做法同酥雞
焦麻葉:白芝麻,麵粉,混合在一起和成麵團,像擀麵條一樣擀成薄片,再切成隨意的長方型塊兒,下油鍋炸至焦黃。口感酥脆,家鄉話“焦”是“脆”的意思
花托板:紅薯蒸熟,搗碎成泥,加入麵粉和成麵團,愛吃甜的還可以再加點兒白糖。擀成厚的麵片,切成長方塊兒,再在方塊兒的中間劃一刀(切記兩頭不能劃破),捏著麵的一頭兒從中間的劃口裏穿過去扭一下,放油鍋裏炸熟撈出
炸油角:這個要用燙麵,取麵粉適量,徐徐往裏倒入滾開的水,一邊加水一邊攪拌,至全部麵粉都燙熟沒有生麵的程度,稍晾涼,把麵揉勻實,像包餃子那樣包入雞蛋韭菜粉條餡兒,下油鍋炸至金黃
炸油條,也是每年春節必不可少的,這個我也沒來得及做,感興趣的同學可去查看我以前的舊帖炸油條
年三十,做扣碗肉和包餃子
這兩樣我都沒有來得及做,餃子地球人都會做哈~,我這裏文字敘述一下扣碗肉的做法:
一般選用偏瘦的五花肉,在水裏稍微煮一下,四到五成熟即可,撈出趁熱在肉皮上抹醬油和鹽,稍微晾一下再抹一遍,等晾涼後切成厚片,在事先煮好的調料水裏浸泡半小時以上,然後肉皮朝下碼放在碗裏,上蒸鍋蒸熟。家鄉習俗一般是肉蒸好後在蒸碗裏原封不動地保存,等到要招待客人的時候,熱好了取出倒扣到另一個碗裏,此時肉皮朝上,顏色紅亮,散發著誘人的醇厚肉香味兒,主人通常會很熱情地給客人夾上一塊兒,裹到饅頭裏卷著吃,十分的香醇,又不油膩,homesick again......
雖然身在異國他鄉漂泊,不管漂的有多遠,心卻始終是在那魂牽夢繞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