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曆史,頗為長久。在漫長的中國曆史中,不知發生過多少扣人心弦,歎為觀止的傳奇故事。這些故事,發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有著不同的主人公和其特殊的環境與條件。可是,故事看得多了,聽得多了,就感覺到,不同的故事,有時如此的相似,以至於我們常常把不同故事裏麵的主人公給弄混淆了。所以,有人感歎:曆史,有時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中國的曆史,大部時間是封建王朝的曆史。中國封建王朝的曆史是如此之久,不但在世界曆史上無與倫比,封建社會對中國人思想文化的影響,也是入骨入髓。現代曆史和現實生活,似乎還在不斷重演著既往的曆史和過去的生活,將現實中活生生的人和正在發生的事件與既往的曆史加以比較,不禁令人啞然失笑。我們甚至可以將這些故事中的人名加以互換,也不影響故事情節的演繹。
據稱,如果從秦始皇算起,中國曆史上共有408位皇帝。如果您的數字與我的有所不同,也不要緊,無關本文的主旨。這408位皇帝,在位有長有短,品行有好有壞,建樹有大有小。這些皇帝的皇位,有的,是自己提著腦袋冒著生命危險搏來的,有的是從老子那兒繼承來的。這種繼承,又有不同。最常見的,是老皇帝死了,原先樹立的太子即位。個別的,是老子沒死,兒子就把老皇帝給趕下台,取而代之。還有極個別的,不管出於何種原因,老皇帝自動讓位給兒子。還有很多時候,為了皇位,老子殺兒子,兒子殺老子,鬧得不亦樂乎,非但皇位沒有得到,弄得自家的江山到了別人手裏,空留笑談。這太上皇,又是怎麽來的呢?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兒子既奪了老子的皇位,又不想留下太惡的罵名,就把趕下台的老皇帝尊為太上皇。第二種,是老皇帝自動讓位給兒子,自己做太上皇。第三種,就是雖無名分但有著實質權利的太上皇。為什麽呢?也有很多不同情況。有老爹坐太上皇的,有老娘坐太上皇的,有老爹的其他妻妾而不是自己的親娘坐太上皇的,有老娘的情人坐太上皇的,有伯伯叔叔坐太上皇的,有舅舅坐太上皇的,有哥哥弟弟坐太上皇的,還有掌握實權的外姓大臣坐太上皇的,甚至很多時候,是太監坐太上皇。這第三種太上皇,權利遠遠地大於前麵兩種太上皇。太上皇之下的皇帝,隻不過是個傀儡。哎,皇帝,有時也難呀!
前麵談了與題目有關的皇上,太上皇,我們再來談談異見人士。
異見人士,顧名思義,就是持有與其他人不同意見的人士。雖然,這個名詞在漢語裏麵是個新名詞,但它所能夠代表的人物,在中國卻是古已有之。這些人士,在中國曆史上非但不少,而且功勳卓著。我給大家引一段耳熟能詳的話,大家就會同意我的說法。
劍歌
炎帝世係傷中絕,芒芒國恨何時雪?
世無平權隻強權,話到興亡眥欲裂。
千金市得寶劍來,公理不恃恃赤鐵。
死生一事付鴻毛,人生到此方英傑。
饑時欲啖仇人頭,渴時欲飲匈奴血。
俠骨崚嶒傲九州,不信太剛剛則折。
血染斑斑已化碧,漢王誅暴由三尺。
五胡亂晉南北分,衣冠文弱難辭責。
君不見劍氣棱棱貫鬥牛?胸中了了舊恩仇?
鋒芒未露已驚世,養晦京華幾度秋。
一匣深藏不露鋒,知音落落世難逢。
空山一夜驚風雨,躍躍沉吟欲化龍。
寶光閃閃驚四座,九天白日暗無色。
按劍相顧讀史書,書中誤國多奸賊。
中原忽化牧羊場,咄咄腥風吹禹域。
除卻幹將與莫邪,世界伊誰開暗黑。
斬盡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職。
他年成敗利鈍不計較,但恃鐵血主義報祖國。
我再引李大釗的一幅對聯: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中國曆史上,名副其實的異見人士,都是崇尚道義,憂國憂民,且為了救國救民, 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更不用說受點迫害了。
說起道義,古語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國曆史上的異見人士,似乎都是道義的化身。
世界上的事情,紛繁而又複雜。 如果沒有一個適當的方法,實在是難以辨別得清楚。有時候,我想,有沒有假冒的異見人士呢? 如何判別真假呢?有沒有一個標準?這個時候,我就想起毛主席老人家的話:一分為二。毛主席的話,有許多可以反對。唯獨這句話,我本人覺得實在是不好反對,如果反了,就失去了一個認識和鑒別事物的正確方法。
一切事情,都可以一分為二地看待。所謂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也就是辯證地看問題。有了一分為二,就容易認識一個事務了。比如皇帝,有好皇帝,有壞皇帝;好皇帝裏麵,有好和相對更好的;壞皇帝裏麵,有壞和相對更壞的;一個好皇帝,有好的一麵,也有相對不好的一麵;一個壞皇帝,有壞的一麵,也有相對不壞的一麵。這好皇帝有相對不好的一麵,就有現成的例子:唐太宗就是殺了自己的兄弟,逼著老爹當了太上皇,而登上皇帝大位的;太史公司馬遷,就是受到好皇帝漢武帝迫害的。
說了半天,太上皇,皇帝,還有異見人士,他們到底有啥關係呀?
這個關係,可以從中國當代曆史中去尋找。
有人認為,六四事件的發生,就是因為太上皇和皇帝之間發生了矛盾,皇帝要奪太上皇的權。許多異見人士,是擁護皇帝而反對太上皇的。事情的結果,皇帝被罷黜,許多異見人士,就身處逆境了。這個太上皇是何等人物,這個皇帝是何種皇帝,還有這些異見人士,到底又是什麽貨色,從我前麵的介紹中,我相信讀者會有自己的判斷。
我以我所欽佩的兩位異見人士的話作為結語:
金聖歎:
其一
真讀書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其二
台榭如富貴,時至則有;
草木知名節,久而後成。
魯迅:
慣於長夜過春時(1931年)
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裏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自嘲(1932年)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
古代的異見人士: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史聖遭椓,而有史記。
但和現今的中國異見人士,和以上古代的異見人士相比,
一則絕大多數不喜歡中國五千年來的傳統文化道統“儒釋道”,甚至要除而代之“基督教”,理由是現代的科學發明均出自基督教地區,自由民主的理念均出自基督教地區。
二則現今的中國異見人士可以以世界公民自居,以外國為援,以出國為後路,花太多時間在媒體造勢,沒時間靜下心來考察中國的情況和變化,多了解自己的文化道統,先入為主太深。
一點個人淺見,異客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