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閣

心知所見皆幻影, 敢以耳目煩神工 。。。
個人資料
正文

你來看此花時 - 讀 龍應台

(2010-03-06 16:41:07) 下一個

點開一個link (http://book.ifeng.com/book.php?book_id=2361),一個清麗的聲音飄然而出,帶著一點溫婉的耐心,輕柔的傷感,

“持著聽筒走到麵海的陽台,夕陽正在下沉,海水如萬片碎金動蕩閃爍。直直看出去,越過海洋越過山嶼越過雲層,一重一重飛越的話,應該是澳門,是越南,是緬甸,再超越就是印度,就是非洲了。台灣在日出的那頭,其實是我站在陽台怎麽都看不見的另一邊。我握緊聽筒,對著金色的渺茫,仿佛隔海呼喊:“是我,小晶,你的女兒──你記得嗎?

這個小晶就是龍應台。(我還以為她是個男的。)我翻開的是她的散文 “目送”第一章,代序- 你來此看花時。看到的是雋秀靈性的風景,寫出的行雲流水般妙文。

我看見早晨淺淺的陽光裏,一個老婆婆弓著腰走下石階,上百層的寬闊石階氣派萬千,像山一樣高,她的身影柔弱如稻草。

我看見一隻花貓斜躺在一截頹唐廢棄的斷牆下,牽牛花開出一片濃青豔紫繽紛,花貓無所謂地伸了伸懶腰。

夜色朦朧裏,我看見路燈,把人行道上變電箱的影子胡亂射在一麵工地白牆上,跟路樹婆娑的枝影虛實交錯掩映,看起來就像羅密歐對著朱麗葉低唱情歌的那個陽台。 。。

開篇很美,我被吸引住。接著看下去。一篇篇如她在代序中所說:“也就是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寫的那叫傷逝般茫然和痛心的空。

“……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目送》

《雨兒》,最後一句:
“你的雨兒要看見你笑,媽媽。” 
  她看著我,微笑了。我這才注意到,她穿著黑衣白領,像一個中學的女生。

哦,看到這裏,我再也忍不住,淚嘩嘩流出。霎時,孤老2字直撞得心痛。我想起了媽媽。媽媽去世的很突然。後來姐姐跟我講,那晚上媽媽精神莫名的好,她不停地說話,怎麽哄都不睡,像個孩子般不講道理。我將書放下,上網聊天去了.

“目送”這本書的情調是夕陽,事情和對話都很絕然悲壯,而置身的場景卻是依舊朝露鮮花生意盎然,60歲的龍銀台感到了“舍”的彷徨。

今天是七月七號的晚上,前行者沈君山三度中風陷入昏迷的第二晚。這裏有五萬人幸福地歡唱,掌聲、笑聲、歌聲,混雜著城市的燈火騰躍,照亮了粉紅色的天空。此刻,一輩子被稱為“才子”的沈君山,一個人在加護病房裏,一個人。

才子當然心裏冰雪般的透徹:有些事,隻能一個人做。有些關,隻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隻能一個人走。
-《山路》

龍應台說台灣的讀者最喜歡《目送》而大陸的喜歡《(不)相信》,我(大陸讀者)便去找到“不相信”一文拜讀。


   “ 二十歲之前相信的很多東西,後來一件一件變成不相信。。。”

一篇很平實的感悟。再看看日期,2008年。2008年的大陸還在驚異這樣的感悟麽?我想是因為大陸的人太多了,人人點一下就造成一個“喜歡”的點擊率。(龍應台不了解大陸。)

龍應台最火的是《野火集》(時報副刊上的專欄的成書再版) 據說是短短4個月,再版24次,銷售10萬冊。 悲天情懷文筆犀利,很多人都把她當成男的了。她很坦白,很豪爽地說 :


“我很遺憾我是個女的。我很遺憾別人發覺了龍應台是個女性。 ”, “龍應台”三個字又十分的男性化;小時候,為了名字,還發展出一點恨父情結,怨他沒給我取一個比較秀氣的名字,譬如龍咪咪、龍美麗或龍可愛之類。但是父親後來解釋,他當初隻有兩個方案,一個是龍應台,另一個就叫“龍三條”,因為我排行第三。兩相比較之下,我反而心生感謝,還好沒叫“三條”。 - 自白《野火集》。(詼諧)

《野火集》裏多是對當時社會深入骨髓的批評,記錄了台灣20年前那個轉型時期的社會狀況。 文如其人,她那時儼然是一個正義的、直率的、灸熱的,天下舍我其誰的知識分子:

原諒我,我真的寫不出讚美的文章來,因為我心急如焚。   
可是,你不焦急嗎?

居然有人說:台灣沒那麽糟!
為了多賺幾毛錢,有人把染了菌的針筒再度賣出,把病毒注入健康人的身體裏去。為了享受物質,有人製造假的奶粉,明明知道可能害了千百個嬰兒的性命。為了逃避責任,有人在肇事之後,回過頭來把倒地呻吟的人瞄準了再輾過一次。我們的子女坐在教室裏,讓毒氣給轟倒。我們的朋友喝了偽酒而失明。我們的兄弟,被車撞斷了腿,每天拄著拐杖,一跛一跛上學校。而我們自己,心平氣和地吃喝各色各樣的化學毒素,呼吸汙濁的空氣,在橫行霸道的車輛間倉皇怯懦地苟活, 要糟到什麽程度你才會大吃一驚?

她批得痛心疾首暢快淋漓,讀者卻是20年後的淡漠。批評的是台灣,但那種執著,世界末日,唯我獨醒的呐喊,整日呐喊: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生氣! 怎麽能不生氣!

很像網上遇到5毛黨,把重重危機帶到茶餘飯後的安詳中。炒得少年人激動憤慨,老人家傷心落淚,,,龍應台是激情的,像風一樣,頗有我睡不著你也不要睡的任性。

讀龍應台的“目送”- “野火集”,好似看她一路裹著風走來。走著走著,那股張揚野性的風消散成柔情繾綣,20年的變遷,龍應台變得兒女情長,國家如何都不切膚了,痛的是生命。不過是一個晚上的時間,你來看此花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