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朝鮮戰爭論輸贏

(2013-04-20 09:22:12) 下一個


朝鮮戰爭論輸贏


長期以來,國際主流輿論對當年的朝鮮戰爭沒有什麽興趣,對誰輸誰贏閉口不談。最近在論壇上有人有興趣討論當年朝鮮戰爭的輸贏,下麵從戰爭目標的視角討論這個問題。


戰爭輸贏是以是否達成戰爭目標為判斷標準。二次大戰德國對蘇聯進攻,戰爭目標是打敗蘇聯(以占領或逼降蘇聯(類似法國)為標誌)。雖然蘇聯死了幾千萬人,德國隻死了幾百萬,但德國沒有達成戰爭目標,德國輸了。戰爭的輸贏不以哪一方陣亡多少為判別標準。同理,二戰日本在中國沒有達成全麵占領中國的目標,最後的結局是軍隊在駐地向中國軍隊投降, 日本 輸了,雖然中國軍人比日本軍人陣亡多很多。


下麵分析朝鮮戰爭輸贏方。下表列出了參戰國家,戰爭目標,戰爭結果,和最後給出輸贏的結論。









































參戰國家/軍隊



戰爭目標



戰爭結果



戰爭目標是否達到?



結論



朝鮮



統一半島



回到開戰前邊界







韓國



統一半島



回到開戰前邊界







聯合國/美國



打到鴨綠江



38線停戰







中國



打退聯合國軍/美軍,恢複緩衝區*



38線停戰,重建了緩衝區*



                     



        



*緩衝區是沒有大國軍事勢力存在的一個地理區域,這裏指的是朝鮮(國)


當年朝鮮和韓國都高喊要統一半島,軍事衝突不斷,都準備大幹一場。朝鮮提前做好了準備,揮軍南下。最後的結果是回到了開戰前的邊界。戰爭目標沒有達到。


韓國跟朝鮮一樣,隻是開頭讓朝鮮占了先機。當年的朝鮮和韓國都認為是內戰,並不是兩個國家間的戰爭。這一點,與現在人們的認知有相當大的區別。最後的結果是回到了開戰前的邊界。戰爭目標沒有達到。


聯合國軍由美國統領,16國派出作戰部隊(加上韓國17國),另有5國出後勤支援部隊。戰爭目標是“打到鴨綠江,士兵回國過聖誕節”。天才的將領麥克阿瑟的目標並不是豪無根據地的牛皮。當年誌願軍10月中旬入朝,當時距離聖誕節還2個多月,美軍已經接近了鴨綠江邊。當然所謂“打到鴨綠江”,指的是占領全朝鮮。最後的結果是沒有打到鴨綠江,在38線停戰,戰爭目標沒有達到。是對,如果聯合國軍的戰爭目標是回複戰爭前的邊界(38線),那麽聯合國軍就贏了。可惜,實際情況不是這樣。這就像當年德國,如果它的戰爭目標隻是打敗占領除蘇聯外的其它歐洲國家,就像打蘇聯前與蘇聯簽了友好條約所表現出來的那樣,那麽德國就是二戰的贏者。可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


中國作為參戰方,並不參與朝鮮戰爭的全過程,而隻是後麵才介入,而這種介入並不是在戰爭開始時計劃好的。中國參與或發動的是“抗美援朝”戰爭。曆史上,朝鮮一直是中國的國土安全緩衝區。中國進入戰爭,就是恢複這個正在消失的國土安全緩衝區。緩衝區的作用就是提供與外來敵對軍事勢力的決戰平台。一個分裂的朝鮮半島,朝鮮就是緩衝區;一個統一的半島,整個半島就是緩衝區(沒有外來敵對軍事勢力存在)。最後的結果是,中國恢複了安全緩衝區,戰爭目標達到了。這裏關於“中國的安全緩衝區”的概念是有點自私的。所以中國官方是不能這麽直截了當地講,而是換成另外的說法。


根據以上分析,從軍事上說,朝鮮戰爭是三輸一贏的戰爭,甚至是18(或者22)輸一贏的戰爭(從國際政治影響力來說,新成立的共和國令人刮目相看,這裏不分析)。從這裏大概可以悟出,國際主流輿論(就是那22國主導的)為什麽要忽略朝鮮戰爭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