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的最後一天,由於我們本身沒有什麽具體的目標,純粹瞎逛,所以學習海風,隨意漫遊。
先在酒店附近的八一好吃街過過嘴癮,然後開拔。
行至重慶渝中區長江索道站的時候,打算買票,乘坐索道體會一番。也許太座和我自外地來,狀態不如當地人那麽自信,引起了旁人的注意。隻見坐在馬路牙子上的兩個重慶小姐姐,突然站起身來,迎麵向我倆走來。第一時間我的反應,這倆是不是詐騙分子?這年頭電話詐騙,旅遊詐騙實在太多了,數不勝數。讓人出門在外總是多一層擔心,會不會被嘎腰子?可她倆一張口,頓時打消了我的疑慮。她們自我介紹是旅行社的,今天的一輛一日遊大巴,還有兩張票沒有賣出去。原價160元,現在可以降價120給我們,遊覽內容多多,最後也包括這條長江索道纜車的乘坐,從對麵坐回來。如果我們現在在本站買票,起碼要排隊兩個小時等候,登上纜車幾分鍾就過去了,時間上太不劃算,性價比太低。我們當晚要離開重慶回成都,時間緊迫,這個一日遊正合胃口。加之,小姐姐百般承諾,本次一日遊是良心奉獻,沒有購物內容,我們要做的就是上車以後不要對其他遊客透露,我們少花了40塊錢。這個要求也太簡單了,沒有勇氣拒絕。兩年前太座一人參加上海蘇州杭州的七日遊節目,在杭州被忽悠買了一床絲棉被,索價3000大洋,不僅給行程的攜帶增加了很多困難,而且至今也沒有蓋過,束之高閣。小姐姐情真意切,款款道來,定睛細看,兩位眉清目秀,身材高挑,比成都普遍身材較矮的川妹子強去太多,很難讓人抗拒。而且,而且,兩位操的是一口純粹的重慶口音,聽來十分舒服。我雖然不是正宗四川人,但是居住許久也能夠聽出四川各地的不同方言。四川話裏數自貢話最難聽,樂山話則是特別可笑,成都話軟綿綿吱吱呀呀的,不適合男性說,而重慶話那可是硬邦邦的,孔武有力。此次回國主要居住在成都重慶兩地,最大的一個體會就是絕大多數人說話都是川普,亦即四川普通話,又稱椒鹽普通話。最開始時莫名其妙,啥時候形成了這個習慣?琢磨了很多天以後才明白,因為虹吸效應,成都重慶近幾年吸收了太多的外地人口。北方人自不必說,四川各地縣份上的人也來了不少,為了掩飾他們自己來自於小地方的心理陰影,集體開口說川普。聽罷這二位高顏值美女原汁原味的重慶話,二話不說,立馬成交。
讓人失望的是,上車以後的導遊是另外一位小姐姐,不僅容顏大打折扣,半路上還先後帶大家去了4個地方購物,這是後話。
在重慶旅行,總覺得腳下的每一步都帶著坡度。別的城市有街道,有大道,有廣場,而重慶有的,是一層層石梯、一段段坡坎、一條條蜿蜒的街道。它沒有規整的棋盤式路網,卻自成格局,就像一張立體拚圖,隨時可能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
幾乎所有外地遊客到重慶,第一站都會奔向李子壩。旅遊大巴也不例外。這裏沒有名山大川,卻能吸引數百人守候在軌道下方,隻為等待那一瞬間:輕軌穿樓而過。
鐵軌轟鳴,列車從空中奔馳而過,在人們的眼前鑽進樓裏。每當車廂出現,總能看到人群裏爆發笑聲與驚呼。很多遊客,包括外國人,會在那一刻猛地張大嘴巴,身邊的朋友飛快按下快門,合成出輕軌“開進嘴裏”的照片。魔幻與幽默,在這一刻奇妙地交織。
其實,重慶的魔幻遠不止於此。
在老重慶人的記憶裏,除了十八梯,通遠門的“九梯子”和“望龍門梯子街”更能代表山城的日常。狹長的石板階,兩旁是緊挨的居民樓,推窗就能喊鄰居。當年挑擔的棒棒軍走得比誰都快,肩上的竹棒一晃,貨物就穩穩到了目的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棒棒軍幾乎撐起了重慶的搬運業,一根竹棒挑起了千家萬戶的生活。他們的腳步聲和吆喝聲,是這座立體城市最真實的背景音。隻可惜,如今的棒棒軍越來越少了。
(網絡圖片)
順著山城的脈絡往下走,就會遇見白象居。它並非普通的居民小區,而是抗戰時期的縮影。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後,大批難民和機關撤入重慶,白象山一帶被開鑿出防空洞和庇護所,成為當時市民最重要的避難之地。如今重建的白象居依舊保留了那種特殊的格局:狹窄的街巷、曲折的樓道,仿佛還殘留著當年躲避警報、扶老攜幼的場景。隻是今日行人稀少,靜得隻能聽見風聲。但拐過一條小巷,便能見到湖廣會館,雕梁畫棟,莊重而典雅。它見證著明清移民入川的曆史,也見證著抗戰時期的山城堅韌。白象居和湖廣會館,一個是苦難中的避難所,一個是遷徙中的文化根基,共同構成了重慶記憶中厚重的一頁。
魁星樓也是充滿傳奇色彩,它最初建於清雍正年間,供奉魁星星君,象征文運與科舉。曆史上,它幾經興廢,直到1991年才遷至臨江門並重建,飛簷鬥拱依舊古意盎然。
但最魔幻的並非它的外觀,而是它與現代寫字樓之間的一座空中連廊。魁星樓廣場一側,看似隻是尋常的“1樓”,可穿過連廊,另一頭卻直通對麵大廈的第22層。人在橋上走,腳下車水馬龍,抬頭高樓林立,仿佛置身科幻片的場景。從清代的科舉祈願,到今日的魔幻象征,魁星樓本身就是重慶曆史與現實疊加的寫照。
若想感受重慶的現代藝術氣息,國泰藝術中心一定不會讓人失望。它的外觀由縱橫交錯的巨大紅色梁柱組成,遠遠望去,就像一捆倒扣的筷子,因此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筷子樓”。每當夜幕降臨,燈光次第亮起,整個建築就會變成一團跳動的火焰。站在廣場上抬頭望去,光影交錯間,仿佛可以聽到城市的心跳聲。
有人說,重慶的火鍋、重慶的夜色、重慶的國泰藝術中心,三者之間有著微妙的共通之處:熱烈、奔放,卻又內在有序。這種張力,正是重慶給人最深刻的印象。
旅遊大巴隨後把我們拉到了沙坪壩。導遊小姐姐介紹說,這裏雖然不在市中心,卻是重慶的文化之城,雲集著重慶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名校。家中小妹當年便畢業於川外,後來考入中國社科院讀研,又輾轉到美國學習,目前在紐約任教,每年暑假帶學生去意大利羅馬實習。我路過川外時特意拍了張照片發給她,算是一份遙遠的問候,也讓這座校園多了一絲熟悉的溫度。
沙坪壩不僅校園林立,它也承載著複雜的曆史記憶。1982年寒假,我和太座去昆明桂林旅遊,回來時路過重慶,特意跑去重慶大學打卡,還專門去了紅衛兵烈士墓。墓園內青草掩映的石碑上,許多名字後麵標注著“1967年逝世”,有的甚至不到二十歲。他們不是戰死沙場的軍人,而是倒在同齡人的槍口之下。那段歲月,重慶成為全國武鬥最激烈、死傷最慘的城市,一年間死亡人數達到1100,機關槍、火箭筒、坦克,學生和工人們真的把沙坪壩,雙碑等街區變成了戰場。烈士墓今日荒草叢生,碑文風雨剝蝕,成為一個難以言說的存在:既不能否定,又無法公開紀念,唯有沉默,卻分外沉重。
這份沉重,也讓我在白公館渣滓洞麵前選擇了猶豫。小說《紅岩》曾經寫得那樣壯烈,江姐、許雲峰、小蘿卜頭一個個鮮活,但真正參觀時,卻總覺得哪裏不一樣。小說的主要作者羅廣斌,曾在這裏被關押,在屠殺前成功越獄。然而,建國初期老毛對過去在國民黨統治區幹革命的地下黨員,提出了“保護使用,長期考察,逐步提拔,量才使用”十六個字的方針,(珊瑚姐也有“降級安排,空置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的16字方針的版本)既要用他們,又不能完全放心,不輕易提拔。羅廣斌最終在1967年被迫害跳樓自盡,他沒有死在敵人手裏,卻倒在自己人手裏,成了那場浩劫的犧牲者。羅廣斌的遭遇,就像這座城市的另一重傷痕,令人痛惜,也讓人反思製度與人性的複雜。
渣滓洞 (網絡圖片)
沿江而下,夜色漸深,旅遊大巴駛向南岸區。車窗外燈火漸亮,朝天門來福士像一艘巨艦橫亙江畔,雄姿勃發。江麵翻滾著倒映的萬家燈火,江岸高樓霓虹閃爍,夜色中仿佛給城市披上光的外衣。
朝天門碼頭是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標。早些年,朝天門是重慶最繁忙的交通樞紐,幾條長長的石階從江水邊伸向高處,挑擔的船工、候船的旅客、吆喝的茶攤,匯成了一幅原生態的重慶畫卷。碼頭旁,棒棒軍們成群結隊等候活路,誰要搬行李,誰要扛大米,吆喝聲此起彼伏。那時候,朝天門就是他們的主戰場,一根竹棒養活了一家人。
(以上三圖來自網絡)
八十年代以後,城市高速發展,高樓一座座拔地而起。最終,朝天門迎來了“來福士”的登場。這組摩天大樓像一艘龐大的巨艦,穩穩停靠在兩江交匯之處。那橫空的水晶連廊,如同淩空的甲板,宛若一條銀色的巨龍跨越長空。有人說,它與新加坡的金沙空中花園極為相似,實際上,二者出自同一設計師之手, 文學城熱門博主五湖兄已然佐證。
但不同的是,新加坡的海風是清柔的,而重慶的江風是濃烈的。站在來福士高處俯瞰,藍色的嘉陵江與黃色的長江在腳下交匯翻湧,江霧氤氳間,仿佛能看見這座城市幾十年來的蛻變:從一條條石梯、一群群棒棒軍開始,到如今的摩天樓林立。
重慶就是這樣一座城市:它既有舊街的斑駁與沉默,也有新城的繁華與光影;它在過去與現在之間不停切換,就像那條從“1樓”直通“22樓”的天橋,讓人永遠摸不清它的邊界。
或許,這正是重慶的魅力所在。它是一座立體的城市,一座魔幻的城市,更是一座在煙火與曆史中頑強生長的城市。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角,迎接你的會是台階、江水,還是肩挑重擔、腳步鏗鏘的棒棒軍。
( 出去標明的網絡圖片,其餘皆為自拍)
沒有沒有,文章處處妙筆生花,俯拾皆是,讓俺這個“采花大盜”都不知道從哪裏開采好啦~~
你看起始時,見小姐姐們站起就想到‘嘎腰子’。。。結果定睛一看,兩位眉清目秀、身材高挑,筆鋒一轉,硬生生把驚悚寫成了喜劇。。。星哥真是幽默搞笑、自由切換的高手。
筷子樓的第二張照片相當有韻律感,蠻震撼的,也要讚水星攝影師級的取景眼光:))
坦率的說:我並不喜歡參加那種看上去挺事事的宴會,穿著禮服打著領帶,臉上還帶著五講四美的笑容,嘴裏還要重複著那些客套的話、、、、這那有約上三五個知己,聚集在夜市上,一邊欣賞著燈火通明的夜景,一邊喝著啤酒一邊吃著烤串,圖文並茂的文章令我重回這夢裏回它千百度的環境,謝謝你水星!
重慶話很象武漢話。
“幾乎所有外地遊客到重慶,第一站都會奔向李子壩。旅遊大巴也不例外。這裏沒有名山大川,卻能吸引數百人守候在軌道下方,隻為等待那一瞬間:輕軌穿樓而過。”
“鐵軌轟鳴,列車從空中奔馳而過,在人們的眼前鑽進樓裏。每當車廂出現,總能看到人群裏爆發笑聲與驚呼。很多遊客,包括外國人,會在那一刻猛地張大嘴巴,身邊的朋友飛快按下快門,合成出輕軌“開進嘴裏”的照片。魔幻與幽默,在這一刻奇妙地交織。”
還特別喜歡水星兄無敵的文字!:)
水星兄的大作是真正的圖文並茂,魁星樓的空中連廊,看照片就暈了。那些從古到今的建築和風土人情,水星兄都信手拈來。 ‘重慶的江風是濃烈的’,很喜歡這一句,水星兄筆下的重慶就是如此。我要什麽時候再有機會去重慶,一定得來再次拜讀水星兄的大作,跟著你的足跡走。
哈哈,來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