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ier

A music and photography lover
個人資料
正文

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第四號 BWV1049

(2019-04-07 16:51:00) 下一個

巴赫 - 勃蘭登堡協奏曲 (BWV 1046-1051)

巴赫的管弦樂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這部《勃蘭登堡協奏曲》,這部協奏曲一共6首,編號BWV1046-1501。這6首著名的協奏曲,一般認為是為當時的勃蘭登堡大公克裏斯蒂安-路德維希而作, 1718-1719年冬,巴赫從他創作的作品中選了這6首協奏曲,抄完加上獻詞給了大公。這6首協奏曲本不是一套,各首需要的樂器組合不同,所以巴赫對它們所起的標題是《6首不同樂器的協奏曲》。

這些協奏曲,巴赫使用了當時有可能的樂器編製,當時大公的音樂班子隻有6位樂手,而這些協奏曲中即使配器最少的第六首也需要7件樂器,根本無法演奏,結果這些作品就在大公的收藏室內高擱了13年。大公去世後,召集的樂手解散,不用的樂譜以一部協奏曲48個分尼的廢紙價格賣掉。幸運的是這些協奏曲被巴赫的弟子、當時著名的作曲教師奇倫貝格買去,他又把它們送給了他的弟子、普魯士亞馬利亞公爵之女。這位公爵之女就是腓特烈大帝的妹妹,這些手稿才得以保存。這組樂曲被瓦格納稱為“一切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跡”。

巴赫 G大調 勃蘭登堡協奏曲第四號 BWV 1049

(演奏:Freiburg Baroque Orchestra)

0:10 - Allegro 快板
7:11 - Andante 行板
11:08 - Presto 急板

樂器編製:主奏小提琴、直笛各2。協奏:弦樂合奏、及大鍵琴。

在第四號當中獨奏小提琴占據了重要地位,其中有炫技性的華彩段落出現,這使得這首樂曲類似於一首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勃蘭登堡協奏曲寫得典雅而平衡,熱情孕育在精巧的結構當中,深得室內樂的精髓。

此曲共3個樂章:

1. 快板,第一樂章的主題帶有一點點小步舞曲的感覺,來自那典雅的三拍子,主題節奏明確,旋律單純明朗。主題由直笛首先奏出,獨奏小提琴隨後加以發展,其中一高一低兩個長音造成的主題聲部和對位聲部的交錯實在是神來之筆。獨奏小提琴引領著弦樂隊和直笛按照卡農式的結構發展主題,而自己不時地為樂曲增加美妙的華彩樂段,利用小提琴的種種技巧,豐富樂曲的表現力。在類似於奏鳴曲式的再現部之前,最後一段的發展尤為動人,小提琴激動的旋律漂浮在弦樂器暢飲的背景之上,轉調到小調的樂曲在直笛上悲泣。再現的主題掃除了一切的哀愁。

2. 行板,第二樂章是寧靜的,帶有一種獨特的夜的靜謐,略帶著一點點的淒涼。

主題纏綿悱惻,弦樂器和直笛輪流演奏,直笛略顯單薄的聲音仿佛空山幽穀的回聲,孤獨而平靜。獨奏小提琴處在伴奏的地位,演奏對位聲部,襯托直笛對於樂隊的重複。低音弦樂器演奏主題,更加加深了悲哀的氣氛,但是在獨奏小提琴和直笛的重唱之中,希望又一次閃現,直笛略顯羞澀然而甜蜜的經過句似乎在預示著什麽。

3. 急板,第三樂章是一首輝煌宏大的五聲部賦格,中提琴,小提琴,大提琴先後在各自聲部中呈示主題,最後呈示的是兩支直笛。隨後獨奏小提琴以自由華麗的旋律進入,同時兩支直笛開始展開密接合應(密接合應指的是在一個聲部還沒有演奏完主題,例如演奏到第2小節的時候,另一個聲部就進入,同時演奏同樣的主題。密結合應被認為是賦格寫作當中最困難的技法之一),獨奏小提琴一直在演奏著華彩性的旋律。弦樂隊再次呈示主題後,對主題和答題作了變化,獨奏小提琴隨後延伸了這種變化,再次給出了華彩。

主題和答題不斷出現在直笛,弦樂隊和大鍵琴的音樂當中,而獨奏小提琴也不時加入,或者演奏變化多端的華彩性的旋律,主題按照巴赫擅長的種種奇妙的發展方法,不斷給人以驚喜。全曲結束於熱烈歡暢的齊奏當中。

(根據網絡資料編輯而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