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ier

A music and photography lover
個人資料
正文

貝多芬:G大調第十鋼琴奏鳴曲 Op.14, No.2

(2016-12-07 17:38:19) 下一個

貝多芬 第十鋼琴奏鳴曲 Op.14, No.2

鋼琴:Daniel Barenboim

1. Allegro
2. Andante (07:23)
3. Scherzo. Allegro assai (12:49)

 

第十鋼琴奏鳴曲 Op.14, No.2

第十號鋼琴奏鳴曲,G大調,Op.14.2,這首作品依辛德勒所說,男女兩個聲部的對話顯示得特別明顯,而經常被戲稱為“夫妻吵架”。

這首奏鳴曲是貝多芬奏鳴曲在織體上最清澈、最精致的作品之一。在演奏這首奏鳴曲時,應避免粗野的、過分豐滿的聲音。要盡量少用踏板,避免過多的踏板轟鳴。

共3個樂章:

第一樂章 快板 G大調 奏鳴曲式
第一樂章的主部是一個平靜而富有歌唱性的8小節的樂句,以完滿的完全終止結束在主調G大調上。擴展了的第二樂句有著連接部的性質,並移到A大調上。在此之後開始了活潑的、充滿了歡快幽默感的副部。它是在屬調(D大調)上陳述的,在副部結束時出現了三十二分音符的進行。結束部富有歌唱性,它的陳述好象是高音聲部和低音聲部的對話。

展開部相當大,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從g小調上的主部進行開始而轉向降B大調上第二主題的進行,然後在右手十六分音符三連音進行的背景上,在低音聲部中是主部素材強勁的發展(以延長號結合在降E大調屬和弦上)。展開部的第二部分是以降E大調上主部的進行開始的(假再現部),並引向伴有急速的三十二分音符進行的屬調上的常持續音。在展開部結束時,進行平靜下來—在十六分音符三連音的伴奏背景上響起了主部的動機,它時而在高音區,時而在低音聲部,最後,三連音的進行也停止了,而轉為一般的十六分音符進行。旋律聲部沒有任何伴奏地以半音的進行走向升G音(主音的增四度)上的延長號,然後開始了再現部。

再現部在寫法上很接近呈示部。最後加上一個不大的尾聲,它建立在稍稍變化的第一主題的素材基礎之上。

第二樂章 行板 C大調 變奏曲式
本奏鳴曲在形式上有某些與前幾首奏鳴曲不相同的特點。貝多芬在這首奏鳴曲的第二樂章中運用了變奏的形式,這在前幾首奏鳴曲中是沒有的。

這一樂章比第一和第三樂章更富有管弦樂性。變奏曲在織體上並不複雜,但盡管如此,由於多樣的奏法和寫得很細致得力度變化,這個變奏曲還是相當難彈的。

這個行板樂章要彈的樸素,不要有任何傷感的成分,它充滿了童貞般的純樸。過多的感情不可避免地會歪曲音樂清朗、高尚的素質。速度應較活潑。為這個行板樂章找到正確的、平穩活潑的速度不是一個輕鬆的任務。過分拖遝的速度正如太快的速度一樣會完全歪曲貝多芬的構思,平穩的進行曲速度是符合音樂的性質的。 應當盡量少用踏板,不要模糊了休止。

第三樂章 極快的快板 諧謔曲 G大調 回旋曲式
本奏鳴曲的第三樂章是貝多芬在奏鳴曲的最後一個樂章中用諧謔曲的唯一例子。這一樂章寫得十分清澈。充滿了輕鬆明朗的詼諧感。它的形式是有兩個插部的回旋曲,接近於有中段的三部曲式。再現部是壓縮了的(沒有第二主題),它轉向擴充了的尾聲。在尾聲中出現了C大調中間的插部(三聲中部)相近的模仿動機。結尾(主音持續音)建立在第一主題上。

(文字主要來源:網絡信息與書籍《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研究》作者鄭興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