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ier

A music and photography lover
個人資料
正文

柴柯夫斯基:f小調第四交響曲 - by 肖蕭

(2015-05-30 22:12:13) 下一個


 


 


 



 
彼得堡的冬天是寒冷的. 非常的寒冷. 此時在輝煌的音樂大廳, 正在舉行柴柯夫斯基f小調第四交響曲的首場演出. 這部交響曲從一開頭就有一個強大的命運主題, 向你撲頭蓋腦地襲壓而來. 因此這就是柴柯夫斯基的命運交響曲.





此時音樂廳的包廂裏端坐著一位端莊的婦人, 她, 就是梅克夫人. 她深深地被這部柴柯夫斯基送她的音樂震懾著, 無限感動著. 事後梅克夫人在對柴柯夫斯基寫信時告訴了他說, 你的音樂使我陷入了狂喜.., 就將它稱為” 我們的交響曲吧. 柴可夫斯基在給梅克夫人寫的一封信中所說: “夫人,盡管我們沒有生活在一起,然而我愛您勝過世上的其他任何一個人,我珍惜您勝過世界上的任何一種珍寶”。他們的友誼,真是音樂史上最經典的“愛是不能忘記的” 交響傳奇啊!對於我來說熱愛梅克夫人,猶如熱愛柴柯夫斯基一樣,她具有一個多麽高貴的靈魂啊,他們共同創造的交響傳奇是我成為更FAVOR於貝多芬交響樂的最重要緣由!

(曉特注兼播前小記,此貼首播於2008-3-17, 今天2015年4月29日重播)



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通信集(摘錄)



梅克夫人給柴可夫斯基的信(1876年12月30日,莫斯科)

仁慈的彼得.伊裏奇先生:

請讓我向您表示衷心的謝意,為的是您迅速執行了我的委托。至於您的作品如何使我陷入狂喜,這是不必告訴您,也不適宜於告訴您的,因為您已習慣於聽到比我這個音樂門外漢有資格得多的人們的感謝和欽佩。要是告訴您,那隻有使您發笑罷了。我經驗了如此的喜悅,竟使我忍不住要讓人家笑我,因此,我就寫信請求您絕對相信;您的音樂確實使我的生活愉快而且舒適。







柴可夫斯基的複信(1876年12月30日,莫斯科)

仁慈的娜傑日達.菲拉列托夫那女士:

我由衷感謝您寫給我的那麽仁愛和動聽的話語。一個音樂家——一個失望和失敗阻塞著他的路途的音樂家,知道了世間竟有像您似的少數人,如此忠誠和熱烈地愛好著音樂,這真是一種安慰。


梅克夫人的信(1877年2月27日,莫斯科)

仁慈的彼得.伊裏奇先生:

我真不知怎樣感謝您,因為您如此大量寬恕我的焦躁。如果不是我對於您深深同情的話,我還以為您是在助長我的惡劣傾向呢。我對於您的仁慈極為感謝,所以使我不會起這樣的反映。

我非常願意把我對您的想法和看法告訴您;不過我又怕太耽擱您的時間,您不是很少又空閑的麽?我隻須告訴您說,我對您的情感使出自真心,而且是非常親切的。您自然也可以把這稱做怪癖,甚至可以稱之為“狂”,但是請不要笑——假如這情感不是那麽真摯的話,那就真正好笑了。


柴可夫斯基的複信(1877年2月28日,莫斯科)

仁慈的娜傑日達.菲拉列托夫那女士:

請允許我對您的酬報表示謝意,那樣的一部小作品,哪裏值得這樣慷慨的報酬呢。

為什麽您躊躇這不把您的全部想法告訴我呢?我向您保證,我一定會發生極大的興趣,一定會非常高興的,因為我對您也深抱同情。這不僅是表麵上的話語。也許我比您所想像的更加了解您也說不定。

假如有那麽一天,您能夠把您至今所沒有說的一切告訴我,那我就感激不盡了。無論如何,為了您對我的同情,我得衷心向您致謝。






給梅克夫人的信(1878年1月21日,聖列莫)

1874年12月,我寫了一部鋼琴協奏曲。因為我不是鋼琴家,我需要一個演奏家給我提供意見,看什麽地方在技術上是不切實際的,太難的,不能演奏的,等等。我需要一種嚴肅但友好的批評,但我僅僅需要關於我的作品在鋼琴方麵的意見。魯賓斯坦不僅是莫斯科最好的鋼琴家,而且實在是一個十全的鋼琴家;如果我不給他看,他一定會生我的氣的,所以我請他聽這支曲子,對這曲子的鋼琴技巧提出一點意見,雖然我心裏總有一個聲音,抗議我選他做評判員。那是1874年的聖誕節前夕,我們兩個都被邀到阿爾伯列特家裏去過節,尼古拉提議我們馬上到音樂院的一個教堂去,我們便去了。我帶了原稿去,我之後就是尼古拉和胡伯特。

我的朋友,您知不知道胡伯特是怎樣一個人呢?他很仁慈,很聰明,簡直沒有獨立意見,非常健談,要講一個“是”或“不是”,總先來一大篇序論,不能簡簡單單地表示一種意見,往往支持那些勇敢地堅決地提出自己意見的人。我必須補充一句,這是由於缺乏一種性格,而不是奴顏婢膝。我彈了第一樂章。沒有一句話,沒有一點意見。當一個人把他在作品作為佳肴奉獻給他的朋友的時候,對方吃了,可一聲不響,你說這是多麽使人失望,多麽使人不能忍受啊!就算使責備罷,即使不表示一點謝意,也得表示一點同感啊!當魯賓斯坦準備大發雷霆的時候,胡伯特則等待著澄清的局勢,以便他可以發表怎樣的意見。問題是在於:我不是要他批評我的藝術造就,而是要他在鋼琴技巧上給點意見。魯賓斯坦那雄辯的沉默,是很有意思的。他隻說——“我的朋友,這整個作品使我作嘔,我怎麽能夠說個仔細呢?”我以忍耐武裝了自己,一直把它彈到結尾。又是一陣沉默。我站起來,說:“怎麽樣?”於是從尼古拉的口中,湧出了話語的巨流,起先是安靜的,後來越來越像雷公丘比特的聲音。據說我的《協奏曲》毫無價值,不可能演奏,主題是先前用過的,羅嗦,晦澀,簡直無從改;作為一首曲,它是很可憐的,說我從這裏偷一段,那裏偷一段,隻有兩三頁是可以救藥的,其餘大可以扔掉,從頭改過!“比方說,這一段——這一段是什麽東西”(他把指出的地方彈了出來,把他誇張了。)“這一段呢?簡直不可能!”諸如此類的話。我不能夠把一切話語的語調寫出來,偶然進來一個外人,定會以為我是個瘋子,以為我沒有才能,無知無識,是一個末流的作曲家,用他的糟粕來麻煩這為名家。

胡伯特看見我這樣固執地沉默著,他驚訝了,他吃驚於一個已經做過那麽多曲子的人,而且又是在音樂院裏教自由作曲法的人,竟然受到這樣的責罵,竟然受到這樣的屈辱的宣判,並且不許你聲辯——甚至對於一個沒有什麽才幹的學生,假如你先沒有全盤小心讀過他的作品,也不能這樣判決他的。於是他開始解釋尼古拉的意見,他的講法其實和尼古拉並無出入,隻是較為軟化了這為老爺的破口大罵的說法而已。






這一表演,我覺得不僅受驚,而且有點生氣。我已經不再是孩子了,我不再要在作曲裏嚐試我的力量——我不再需要上課,尤其是如此尖銳並且如此敵意的課。友誼的批評,我是需要的,而且我經常需要,但這卻並非友誼的批評。這是一種堅決的,壓抑的譴責,而且表現出這樣的態度,使我感到很難受。我跑出屋子,一句話也不說,走上樓。我激動,狂怒得不能說話。魯賓斯坦不久就上來了,看見我這樣難過,把我喚到另外一間屋子曲。他再說我的《協奏曲》是不可能的,指出了好多需要從根修改的地方。他便告訴我說,如果在某日以前能照他的意見修改,則他可以為我在他的音樂會中演奏。“我一個音符也不願改的”,我回答“我要像現在似的把它印出來。”我就這樣做了。

這一件事使魯賓斯坦把我看做一個frondeur(好非難別人的家夥),秘密敵人。從此之後他對我冷得多了,雖然他後來還是不斷地說,他非常喜歡我,而且準備為我做任何事情。


給弟弟的信(1875年1月6日,莫斯科)

你在報紙上寫的關於基輔歌劇的文章使我很高興。你埋怨說寫作很辛苦,必須一句一句地想,可是你相信會有什麽事情不費腦筋可以完成的麽?有時我坐上幾個鍾頭,咬我的筆,尋思這怎樣開始我的論文。我確實知道這是很難寫出來的,然而後來人們倒稱讚它,說它讀起來很流利。你記得薩林巴的對位法練習弄得我多麽苦惱麽?你記得1866年我的神經簡直不得安靜,隻因為我的《交響樂》寫得不過我所想。即使現在,我還使踱來踱去,咬指甲,抽香煙,才能夠發現我作品的主題。有時,可正相反。音樂非常流利地洶湧而出,一個觀念一個觀念堆在那裏打架。這一切都要看一個人的氣質,一個人的心情。但即使沒有好心情,也得強迫自己去工作。要不然,就什麽也不能完成。






柴可夫斯基f小調第四交響曲 (點擊下載)



第一樂章,奏鳴曲式。序奏為持續的行板- Moderato con anima



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 Andantino in modo di canzone



第三樂章,詼諧曲, 快板- Scherzo- Pizzicato ostinato Allegro


第四樂章,終曲,熱情如火的快板– Finale : Allegro con fuoco



柴可夫斯基f小調第四交響曲(命運)簡析




創作於1877年,是柴科夫斯基獲得國際聲譽的第一部交響曲。當時,草率的結婚和快速的夫妻分居使作者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樂曲正是表現了他痛苦的心情和對幸福的渴望。本曲為柴科夫斯基交響曲當中最富變化、最熱情的樂曲,具有明顯清楚的敘述內容,采用純音樂的形式,卻有標題音樂的實質,此處所表現的是苦惱彷徨的眾生相,以及威逼、協迫人類的命運魔掌,使聽者產生一種淒愴之感。

曲中,作者還指出了: 隻有投入人民之中,才能戰勝命運、獲得力量。當時,作者得到了梅克夫人的捐助,才得以脫離繁重的教學工作而專心投入到創作中去,該曲即是題獻給梅克夫人。另外,柴科夫斯基獨特的旋律美感、精妙的結構、精巧的管弦樂技巧,也是本曲永久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全曲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奏鳴曲式。序奏為持續的行板- Moderato con anima

全曲的核心出現在第一樂章序奏中,這就是貫穿於整部交響曲的威嚴的“命運的主題”(片段1)。樂章的第一主題由弦樂奏出,充滿了苦惱的情緒,接著又由木管反複。這一樂章通過表現沉重憂鬱的心情和轉瞬即逝的幸福夢幻不停交替,揭示出渴望幸福的個人和嚴峻的命運壓力之間的衝突。

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 Andantino in modo di canzone

降b小調,2/4拍,三段體。雙簧管呈現孤寂的主旋律, 緊接著是感覺興奮的副屬旋律, 在主旋律以更加淒寂的形態反複而告一段落後,中段如農民舞蹈般優美。整個樂章富於詩意的音調表現了主人公暫時忘記了現實的痛苦,沉浸於對往事的回憶。

第三樂章,詼諧曲, 快板- Scherzo- Pizzicato ostinato Allegro

第一部分由弦樂器單獨演奏,全體弦樂器持續撥奏。主旋律顯得急促匆忙,但卻給人以夢幻茫漠的感覺。 此部分進行至一段落, 即由木管樂器單獨奏出俄羅斯舞曲般的旋律。這個樂章沒有明確的感情,隻是一些虛無飄渺、錯綜複雜的音型。

第四樂章,終曲,熱情如火的快板– Finale : Allegro con fuoco

F大調,4/4拍子。形式為類似回旋曲的自由形式。 強烈的第一主題以全合奏形式奏出。緊接著的第二主題是根據俄羅斯民謠《野地裏的樺木》所寫成的樸素、優美的旋律,表現出人民的強大力量。最後,音樂在描繪節日歡樂景象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距離產生美


年輕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貧困潦倒,有時連最起碼的生活費也籌措不到。有一次,他的一首名為《暴風雨》的鋼琴曲引起了一位貴婦人的濃厚興趣。這位音樂愛好者名叫娜蒂契達,被人們稱之為梅克夫人,是一個巨富的遺孀,身邊有一群兒女。







梅克夫人頗感慶幸,鋼琴曲《暴風雨》使自己得以幸福地“邂逅”了一個偉大高尚的靈魂。從此,她備加珍惜,精心地維護著用音樂之“橋”連結起來的純潔友誼。

以無比慈悲的心腸,憑借絕頂的聰明機智,梅克夫人贏得了柴可夫斯基的完全信任。在這位高傲而敏感的音樂家最孤獨、最失意的時候,她不但使他樂於接受自己的經濟援助,而且在心靈上給他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勵,從而促成其在音樂創作上卓有建樹,一步一步地走向輝煌的頂峰。柴可夫斯基為梅克夫人所作的《第四交響曲》和《悲愴交響曲》享譽世界,成為流芳百世的名曲。

梅克夫人和柴可夫斯基互相通信,盡訴衷腸,表達愛慕之情。最難能可貴的是,兩人鄭重約定:永不見麵。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天各一方,恰恰相反兩人的居住地隻隔著一片草地。在這對戀人看來,心中那種朦朧的美和深情的愛是彌足珍貴的。他們害怕,一旦見了麵,某種物質的東西將會取而代之,使其化為烏有。

盡管如此,有一天,梅克夫人和柴可夫斯基還是在大街上“不小心”地“相遇”了。當他們乘坐各自的馬車“擦肩”而過時,彼此的目光相互深情地凝視了好幾秒鍾。柴可夫斯基彬彬有禮地起身,默默無語地點頭示意。隨後,梅克夫人也欠身,一言不發地揮手致謝。隨後,兩人便命令各自的馬車趕路了。

這對戀人的深情厚誼,盡在不言中。正如柴可夫斯基在給梅克夫人寫的一封信中所說過的那樣——“夫人,盡管我們沒有生活在一起,然而我愛您勝過世上的其他任何一個人,我珍惜您勝過世界上的任何一種珍寶”。

13年來,他們就是這樣用真愛,積極地將對方珍藏在心裏,並從中享受到一種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幸福。





有一次,梅克夫人要到外國去旅行。她盛情地邀請柴可夫斯基,在自己外出期間住到她的家中。希望他像生活在自己的屋子裏一樣,翻閱她書房的書籍,欣賞收藏的名畫……梅克夫人此舉真可謂煞費苦心,為的是等到自己旅行結束回來後,能夠在家裏嗅到情人留下的淡淡氣息,感受到他的存在。

在4700多個日夜裏,這對戀人就是這樣用純潔的情感,去“培植”愛情的參天大樹;用神聖的愛意,去“澆灌”幸福的美麗花朵。

一年夏天,在旅遊勝地佛羅倫薩度假的梅克夫人寫信給柴可夫斯基,請他到這個風景秀麗的城市來做客。可是她卻把戀人安排在離自己的住所幾英裏外的一處農舍居住。雖然近在咫尺,但兩人還是以通信聯係,傾訴愛情。

每天,當柴可夫斯基去鎮上寄信時,都要從梅克夫人居住的地方經過,有時甚至還能清晰地聽見心上人那迷人的歡聲笑語。然而,音樂家始終沒有踏入戀人的房舍一步,讓自己走到她的身邊。

“距離產生美”,這句話用在梅克夫人和柴可夫斯基的身上,是再也恰當不過的了。這對戀人的兩顆心貼得那麽近,然而一個神聖的理由使他們沒有選擇重合,那就是道德。的確,如果把愛情擺在和理性等距離的位置上時,那麽它就會升華為崇高的品質,體現出完美的人性,演繹出一個永久的故事,生成出一段催人淚下的佳話。

用心去愛吧!有分寸地把握好距離,那麽幸福之神就會悄然而至,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輝煌壯麗。



和您一起聆聽永恒的古典樂章, 願我們的人生更加深邃而充實!




感謝來自您的點擊欣賞。。。
[ 此帖被肖蕭在2015-04-29 12:56重新編輯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