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ier

A music and photography lover
個人資料
正文

比才:《阿萊城的姑娘》第一和第二交響組曲 - by 肖蕭

(2015-05-12 15:26:31) 下一個


 


 


 



 
比才的《阿萊城姑娘》本來是戲劇配樂,劇本為法國著名文學家都德所作,戲劇三幕劇。戲劇演出並未取得成功,而根據戲劇配樂編成的兩套組曲卻成為傳世佳作。《阿萊城姑娘》第一組曲由比才自編,第二組曲由法國另一位作曲家吉羅編成。





阿萊城的姑娘的主題源於普羅旺斯地區的民歌《三個國王的隊伍》,在原戲劇中用於第三幕第二場的村民合唱,其主題威武雄壯、剛健有力; 樂曲的中段為“法朗多爾舞曲”(法國普羅旺斯地區的一種民間舞蹈音樂形式),加入了法國民間樂器——普羅旺斯長鼓作為伴奏的輕鬆旋律,活潑而歡快。 《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的第三曲為一首著名的 “小步舞曲”, 選自第二組曲的第三曲。這段清新而單純的長笛獨奏旋律,原為比才的另外一歌劇《美麗的珀斯姑娘》中的間奏。美妙的豎琴以輕巧的琶音伴奏,更襯出長笛明澈的音色。

(肖蕭 2015年5月4日)






比才的《阿萊城的姑娘》第一和第二交響組曲欣賞




01 - 《阿萊城姑娘》第一組曲 前奏曲 - Prélude


02 - 《阿萊城姑娘》第一組曲 小步舞曲 - Minuetto


03 - 《阿萊城姑娘》第一組曲 小柔板 - Adagietto


04 - 《阿萊城姑娘》第一組曲 鍾聲 - Carillon


05 - 《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 田園曲 - Pastorale


06 - 《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 間奏曲 - Intermezzo


07 - 《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 小步舞曲 - Menuet


08 - 《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 法蘭多拉舞曲 - Farandole







比才和他的《阿萊城的姑娘》第一和第二交響組曲



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國作曲家,生於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劇《卡門》的作者。九歲起即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後到羅馬進修三年。1863年寫成第一部歌劇《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參加國民自衛軍,後終生在塞納河畔的布基伐爾從事寫作。在他的戲劇配樂《阿萊城姑娘》(都德編劇,後配樂被改編為兩套管弦樂組曲)和《卡門》等九部歌劇作品中,體現了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社會底層的平民小人物成為作品的主角。在音樂中他把鮮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現力的描繪生活衝突的交響發展,以及法國的喜歌劇傳統的表現手法熔於一爐,創造了十九世紀法國歌劇的最高成就。其它作品還歌劇《采珍珠者》、《唐普羅科皮奧》及雙鋼琴組曲《兒童遊戲》,鋼琴曲《半音變奏曲》、《夜曲》等。





戲劇《阿萊城姑娘》描寫了法國普羅旺斯青年農民弗雷德裏的愛情悲劇。劇情大致為:青年農夫弗雷德裏克熱戀著阿萊城中的姑娘馬姆瑪伊,一心一意要娶她為妻。但因她過去聲譽不佳,弗雷德裏克的親友們都反對這件婚事,並為他另選了他幼時就認識的少女薇薇特。薇薇特也一直在暗戀著弗雷德裏克,所以婚事就一撮即合。在慶賀婚禮的晚上,弗雷德裏克又聽到了阿萊城姑娘所跳的法蘭多舞曲,而引起了他對她的戀情。這份狂熱的戀情勝過了他的理智,弗雷德裏克由樓頂上跳下自殺。

《阿萊城姑娘》是比才應邀為法國文學家L.都德的話劇《阿萊城姑娘》寫配樂。由於條件的限製,隻允許他用26人的小樂隊。這不僅沒有束縛住他的手腳,反而促使他發揮自己的特長,創作了這首至今仍在各國演出的名曲。《阿萊城姑娘》描寫一個農村青年本來可以和心愛的姑娘維爾塔成家立業,安分守己地過一輩子,但是由於他迷戀放蕩的阿萊城姑娘不能自拔而自殺。比才以鮮明的色彩描寫了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的農村生活,成功地烘托出劇中主人公的悲慘結局,加強了戲劇的感染力量。





比才作品的民音特色曾經啟發過很多位芭蕾大師和編舞。但是羅朗•佩蒂是第一個在音樂中融入敘事色彩。他將都德的故事進行簡化和提煉,將劇中其餘的人物略去,而將所有的筆墨集中在一對情侶弗雷德裏克和薇薇特的故事上。

“這是幸福、快樂的一天,兩個家庭終於走到了一起。這是弗雷德裏克和薇薇特——兩個普羅旺斯的孩子——期待已久的訂婚日。在此以前,他們經曆了多少的淚水與恐懼。今天,從兩個孩子說“是的”的那一刻起,兩個家庭將榮辱與共。薇薇特是多麽美麗,她牽動著所有愛戀者的眼睛。弗雷德裏克是多麽強壯和理智:他那冰封的心隻對這個阿萊城的姑娘敞開。這個被愛充盈著的姑娘,她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如此鮮活和真實,超過了所有參加婚禮的客人。弗雷德裏克忘卻了所有一切,甚至薇薇特。他的眼裏除了“阿萊城姑娘”的陰影之外,什麽也沒有。抱著這個幻影,他瘋狂地舞著,他仿佛也看到了所有人都抱著這個幻影翩翩起舞。盲目的嫉妒如同一道紅色麵紗。躲在一旁的薇薇特已經明白,弗雷德裏克已經不再屬於自己,她竭盡所能地挽回他,抱著他,就如同拖動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但是,弗雷德裏克,一個看上去死了的人,心卻已經瘋了。人們將這對新人拖進瘋狂的法蘭多拉舞曲中,訂婚之夜變成了哀悼之夜,婚房成了墳墓。燃燒的天空如同凡•高的畫布,在這對被厄運吞噬的夫妻頭頂慢慢合上。弗雷德裏克再也沒有勇氣繼續這段無望的愛情,隨著一聲絕望的喊叫,他縱身跳下樓去。”——羅朗•佩蒂

“這出芭蕾顛覆了目前的舞蹈發展潮流。《阿萊城的姑娘》從小故事著筆,穿著傳統民間服裝,使用明亮而扣人心弦的音樂,而音樂中的節奏讓人不由得翩翩起舞。





勒內•阿裏奧的布景設計帶有西北地區的簡潔和樸素。舞台的盡頭一塊巨大的油畫布,靈感來自於凡•高的風景畫。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黃的太陽,這樣綠的天空,然而,一切又都似乎是對大自然最深刻的詮釋。畫布與沉重的木頭天花板構成一個直角,而天花板則一直延伸向劇場。克裏斯蒂娜•羅朗設計的服裝借鑒普羅旺斯民間服裝的特色:黑白相間,男孩子的腰間束一條紅色腰帶。配合已有的音樂、主體和布景,羅朗•佩蒂為這出芭蕾畫上了最重要的也是最後的一筆——編舞。” ——伊格爾•誒斯奈爾

(XIAO根據網絡資料編輯)



和您一起聆聽永恒的古典樂章, 願我們的人生更加深邃而充實!




感謝來自您的點擊欣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