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ier

A music and photography lover
個人資料
正文

貝多芬: F大調小提琴《春天奏鳴曲》 - by 肖蕭

(2014-01-16 20:37:17) 下一個

貝多芬的F大調小提琴《春天奏鳴曲》




貝多芬(1770-1827),是舉世聞名的樂聖,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德國作曲家,是連接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兩種音樂流派的巨匠,其作品牢牢紮根於古典傳統,具有音樂邏輯感、結構均衡感和以動機為基礎材料構築起宏大音樂的氣概。大大發展和改變了古典傳統,成為浪漫主義音樂的源頭。。他的創作反映了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表現了貝多芬畢生竭力追求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這首F大調第五鋼琴與小提琴所作的奏鳴曲《春天》亦表達了貝多芬深摯的渴望和想往。

貝多芬的第5 F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24號),通常也被稱作《春天奏鳴曲》(the Spring Sonata),出版於1801年。一般認為是由於此曲第一樂章所蕩漾的青春氣息,被人們恰當地稱為《春天奏鳴曲》。






貝多芬追求自由,因為他感到不自由,不平則鳴。因而他那些大型樂隊作品往往有淩厲勇進之氣。如果去掉了外在的壓力,貝多芬作品的麵貌會如何?這部《春天奏鳴曲》(the Spring Sonata)就是貝多芬的靈感在無拘無束狀態下所能創造出的一個奇跡。

第一樂章,奏鳴曲式, 在鋼琴分解和弦襯托下,小提琴直接切入主部主題,優美流暢至極,宛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肺。這青春朝氣旋律正是貝多芬這段時期生活寫照,充滿陽光、愉悅。副部主題,小提琴在鋼琴鏗鏘有力音型伴奏下,激昂高歌,洋溢著貝多芬式的豪氣,與主部主題形成強烈對比。

第二樂章, 是慢板樂章慢板樂章是一首非常動人的浪漫曲,僅有的一個主題先由鋼琴彈奏而出,接著小提琴反複出現紓緩而又悠揚的牧歌式曲調,寄予對大自然深深熱愛。小提琴與鋼琴一唱一和的對答似一對戀人傾訴衷情。樂曲轉入降G大調更增添一層親切和溫暖,思想感情進一步升華。

第三樂章, 為諧謔曲, 短小精悍,它是僅有一分多種的明快的詼諧曲,跳躍的頓音,活潑生動,帶著天真稚氣。結構方整,每句以8小節為基本長度。

第四樂章, 是充滿樂觀情緒的回旋曲。連綿不斷的主題穿插二個副主題(插部),勾勒出一幅陽光明媚、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燦爛畫麵。





來自肖蕭的問候
(Jan 17, 201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