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ier

A music and photography lover
個人資料
正文

b小調第八(未完成)交響曲 - by 肖蕭

(2013-05-31 20:32:07) 下一個

 

 





第一樂章 詩的注評


Life is but a day at most

Sprung from night, --in darkness lost;

Hope not sunshine ev’ry hour,

Fear not clouds will always lower.


生活至多隻是一個白晝,

始自黑夜, ---又終結於幽暗:

不要企望時時陽光明媚,

烏雲哪怕總是蔽日遮天。




第二樂章 詩的注評


There is a day of suny rest

For every dark and troubled night;

And grief may hide an evening guest,

But joy shall come with early light。


總有明媚白晝中的安歇.

等待每一幽暗勞頓之;

盡管哀痛可能羈客於夜

快樂終將伴隨晨光微啟。




偉大的古典浪漫作曲家, 他有一部具有痛徹心靈, 劇烈憂傷的交響曲, 這就是非常著名的b小調第八未完成交響曲, 今天就和在線的好朋友們一起來聆聽分享。在這裏貼播的是由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奏,卡拉揚指揮的舒伯特b小調第八未完成交響曲版本。

每當我的生活需要獨處沉靜,或需作一番調整時, 我都會聆聽這部對我來 說有著特殊意義的生命交響曲。在我的感受中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 也是一曲和厄運博擊的震撼心靈的交響曲, 非常的悲壯。兩個樂章的交響樂結構完美,無懈可擊!

記得在國內的一次瞞過父母作的非常風險三個月的新疆西藏內蒙的高山大漠遠行, 考慮到路途的極為的險惡, 於是我給我的哥兒們寫了一封有點悲壯的告別信, 沒想到當我凱旋歸來的時候, 夥伴們在相聚等我講述遠行川藏的故事時, 誌勤摯友代表大家送了我一件禮物, 那是一盒音帶, 在場一播, 正是我的那封遠行的告別信, 而背景配樂的正是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的第二樂章, 也是這個緣由使我特別地珍愛著這部交響曲,甚至將它看作是我的交響曲。







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又叫《第八交響曲(b小調)》,創作於1822年,舒伯特將它作為完成了的作品獻給奧地利格拉茨市的音樂協會,以表示對協會授給他榮譽會員證書的謝意。人們在他死後的1865年,才發現了交響曲的總譜,因為它隻有兩個樂章,所以被稱為“未完成”。雖然,按照古典交響曲的範式,僅有第一樂章的快板,加上個第二樂章的慢板,是不能算“完成”的,但舒伯特打破傳統,兩個樂章交響曲的創作構思已充實完整、自成一體,顯示出絕無僅有的藝術魅力。 舒伯特為何留下一個兩個樂章的交響曲?由於前兩個樂章屬於交響文獻中最偉大、最嚴密的作品之列,人們當然非常希望知道為何舒伯特沒有寫完這部作品。但是一百多年的研究並未取得實質進展。

舒伯特於1822年10月30日寫完了這部交響曲的頭兩個樂章,諧謔曲樂章的草稿也接近於完工。他甚至把諧謔曲的前九小節作了配器,然而此後他就把這部作品束之高閣了。1967年發現了第三樂章的草稿,但手稿的第二頁是未完成的。由此我們確知,舒伯特不是有意識地讓這個交響曲隻有兩個樂章。







研究舒伯特的學者馬丁·丘西德(Martin Chusid)指出,舒伯特開始和中斷《未完成交響曲》時正是他臨近藝術搏鬥的末期,那時他遺留下的未寫完的作品比例甚大,比他一生中任何其他時候都多得多。丘西德甚至猜測,舒伯特或許意識到他的未完成的總譜和貝多芬的《第二交響曲》之間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以致於他擔心別人會指控他為剽竊,因此他有意識地毅然決定不再寫完這一樂曲。

舒伯特的創作常常帶有很大的即興成分,因此當他的創作進程受到堵滯時,往往放棄繼續寫下去,無論這部作品已完成的部分有多麽偉大。他曾留下多部未完成的作品,從第八交響曲第三樂章的草稿也可以看出,舒伯特的筆跡和樂思逐漸淩亂,這意味著他對繼續這項創作的厭煩。據此,音樂學者阿爾弗雷德·愛因斯坦宣稱舒伯特不可能完成這部作品,因為從舒伯特為諧謔曲所寫的草稿來看,他不可能寫出在風格別具、氣勢宏偉、技巧嫻熟方麵足以與前兩個樂章媲美的東西。

有些人反對這種懷疑舒伯特的創作能力的說法。但苦於沒有有力的證據。還有一種假說:舒伯特的確寫了另兩個樂章,隻是給惡名昭彰的胡登巴勒兄弟遺失了。胡登巴勒兄弟是舒伯特的密友之一,倆人都粗心大意,其中一人曾將舒伯特的一部歌劇原稿拿去當壁爐助燃物,而這部交響曲的手稿在安斯林·胡登巴勒手裏保存了近四十年。







舒伯特似乎是出於對友人安斯林·胡登巴勒的感激之情而把前兩個樂章的總譜送給他的,因為安斯林曾替他弄到了一張格拉茨音樂協會的榮譽會員證書。舒伯特去世後三十多年,安斯林的兄弟約瑟夫·胡登巴勒寫信給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指揮約翰·赫貝克(Johann Herbeck),慫恿他去看看安斯林收藏的交響曲、序曲、歌劇、四重奏和合唱曲。在信末他加上一句說:“安斯林有個無價之寶--舒伯特的《b小調交響曲》;我們認為它的水平不低於他的最後一部美妙的器樂作品--偉大的《C大調交響曲》,而且不亞於貝多芬的任何一部交響曲。”

五年後即1865年5月,赫貝克去格拉茨找到了安斯林。寒暄幾句後,赫貝克說:“我到這兒來是請你允許我在維也納上演你的一部作品。” 安斯林很高興,他邀請赫貝克去他家赫貝克從他蒙著灰塵的手稿中選了一首序曲以供演奏,並說:“我的目的是在一場音樂會上向維也納聽眾介紹三位同時代人:舒伯特、安斯林·胡登巴勒和拉克納。”然後他又盡可能輕描淡寫地加上一句:“如果能上演舒伯特的一部新作品,當然會更合適些。”

“對。” 安斯林回答道。“我還有許多舒伯特寫的東西呢。”他從一個箱子裏取出一捆紙來,赫貝克看到一份手稿上有舒伯特親手表明的“b小調交響曲”字樣,眼睛發亮不由得了。他翻閱了一下手稿,然後努力裝得若無其事地說:“這個可以用。你能借給我馬上去抄一份嗎?費用由我支付。”

“不急。” 安斯林回答,“你把它拿去吧。”







1865年12月17日,即舒伯特去世三十七年後,《b小調未完成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指揮為赫貝克。

1928年,為了紀念舒伯特逝世一百周年,一些人曾提出要續寫《未完成》交響曲,並組織了一些稿件。但最後負責評選稿件的委員會終於承認所有這些做法都是多餘的,因為這部交響曲就像斷臂的女神維納斯一樣,任何補足的努力都是畫蛇添足。

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其革命的獨創性和驚人的新穎性,是前所未有的創造。舒伯特歌曲所塑造的浪漫主義幻想者的典型形象,在這部交響曲中生動地再現出來。舒伯特在堅守經典音樂大師的現實主義傳統的同時(他的美學觀點就是在這些大師們直接作用下形成的),在音樂中開辟了一個新階段:他是第一位維也納浪漫派音樂家。










舒伯特b小調第八(未完成)交響曲二樂聯播






第一樂章:有節製的快板,b小調,3/4拍子,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流暢的行板,E大調,3/8拍子,奏鳴曲式










舒伯特b小調第八(未完成)交響曲分樂章賞析



第一樂章:有節製的快板,b小調,3/4拍子,奏鳴曲式


海頓、莫紮特和貝多芬從來沒有用b小調譜寫過交響曲。這個調具有相當陰暗的色彩。舒伯特用b小調寫的歌曲,也具有表達渴望甚至哀痛的情感。

樂章的引子從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低音區深處神秘地輕輕傳來,它那象講話一般的憂鬱的曲調,是整部交響曲的核心,集中體現了作品的憂鬱傷感的基本情緒。樂章中,它同其他兩個主題同時得到發展,成為決定整個樂章發展部的樞紐。

在簡短的引子之後,小提琴用十六分音符構成一個不穩定的進行,中提琴和低音弦樂器則用輕柔的撥弦參與陪襯,這完全是舒伯特歌曲的鋼琴伴奏的前導。隨後,悠緩的第一主題是由雙簧管輕柔地奏出。這個主題具有獨立的樂段形式,是旋律加伴奏的結構,接近夜曲或悲歌的範型。

第二主題是由大提琴深厚的聲音奏出。這支旋律近似於維也納生活歌曲的曲調,也有舞蹈性的因素,它那大調的明朗色彩、純樸的和聲、伴奏中的切分音符都傳達出一種比較愉快和興奮的情緒,稍微減緩了第一主題那種鬱鬱寡歡的氣氛。









隨後,出現了停頓和斬釘截鐵的和弦,第二主題得到了緊張的發展,並融合進第一主題和引子主題,突出了交響性。

發展部以引子主題為基礎,該主題由全體樂隊雷鳴般地奏出,接著便被分割成幾個片段。弦樂洶湧澎湃的同時,管樂群和定音鼓敲打著符點節奏,發展部的高潮曾被稱為“交響樂大戰。”

狂暴的音樂很快消逝,接著是樂章的再現部。樂章的尾聲像發展部一樣,一開始就達到強烈的高潮,但立即又冷卻下來,由單簧管和雙簧管極弱地奏出開頭幾小節的悲涼音調,並由全體樂隊重複,然後音樂短暫地停頓,最後以四個強有力的和弦結束。






第二樂章:流暢的行板,E大調,3/8拍子,奏鳴曲式


這一樂章采用了省略發展部的奏鳴曲式。雖然沒有發展部,但兩個主題在自身的呈示中以包含了發展,因此並不缺乏樂思的展開和發展。

第一主題是弦樂器寬廣的詠唱,溫柔而和諧,伴隨著弦樂器緩慢的撥奏,把聽者引入平靜而明朗的幻想世界。隨著音樂的發展,整個樂隊的步伐變得堅定,但很快又沉浸到開始的溫柔情緒中。

第二主題先由單簧管孤獨地吹出,弦樂組在下麵輕柔地伴奏著。它那樸實無華的曲調和整個氣氛給人的感覺是寧靜的,但隱含著憂愁和痛苦。第二主題的呈示本身也有相當規模的發展,特別是其中奇妙的移調進行,使音樂的色彩富於變化。






再現部重複了兩個美妙的主題,音樂進行到尾聲。第一主題的片段似乎為我們奏起了不情願的愛情告別曲,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撥奏依然如昔,小提琴組則“孤獨”地奏出高揚的旋律。音樂極弱的力度,也許用耳語才可以恰當地形容。音樂漸漸消逝在無聲無息中,給聽者留下無限滿足又留下無盡的悵惘。

(肖蕭根據網絡資料編輯 , 感謝原撰寫者的資訊網作)




聆聽經典的古典樂章,使我們獨一無二的人生更精彩! (肖蕭)






感謝來自您的點擊欣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